都市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他们说那些被疫情改变的人和事极目新
TUhjnbcbe - 2023/2/1 16:31:00
北京皮炎医院治疗 http://m.39.net/pf/a_9052592.html

楚天都市报记者刘冬莉

楚天都市报记者王永胜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节奏。“禁足”整整76天的千万武汉人的生活,也在悄然发生改变。有的人珍惜健康,有的人在乎家人;有的人成为“大厨”,有的人爱上读书……

1、近距离VS远距离

受访人:周晓林

年龄:28岁

终于得到单位复工的通知,周晓林一大早就兴奋地来到公司。没想到刚进公司,复工的喜悦就被同事的一脸冷漠浇熄了。

她热情地与同事打招呼:“罗姐,好久不见。”

可对方只冷冷地看了她一眼,便匆匆走开,留下周晓林举着还未落下的手愣在那里。

但她很快理解了同事的这一举动,“毕竟非常时期,不知道与你说话的人身上是否携带病*,如果你的免疫系统比不上他的强,那就倒霉了。”

晓林身边也遇到过几个例子。有人拼车回城,遇到无症状感染者,一回武汉就立即被送隔离,进行医学观察;有人在超市与人擦肩而过,几天后便高烧不退;还有人与确诊病人接触后,自己无症状,却传染给家人……

距离,不仅仅是空间概念,也成了一个安全问题。保持距离,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别人。“也许将来,如何克服人与人接触的恐惧、恢复对环境的信心是个难题。”周晓林无奈地说。

不过空间的距离远了,心理距离仍可以拉近。”。

曾经因为误会,两人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了。那天晚上,姐妹俩一直聊到深夜。隔着屏幕,久违的亲情在指尖传递。

“现在黑龙江的疫情也不容小视,我买了只口罩,准备给表妹寄过去。”周晓林说。

2、断舍离VS买买囤

受访人:刘女士

年龄:35岁

家住武昌徐家棚的刘女士原本是个简约主义者。她信奉“断舍离”,不喜欢家里摆得满满当当。

她的丈夫却恰恰相反,三天两头就去超市买一堆东西回来,还天天逛淘宝、收快递。小区门口,几个快递点的小哥都和他成了熟人。

夫妻二人,一个往外扔,一个往家买,没少吵过架。刘女士总是唠叨:“把家门口的超市当仓库,随时用随时买,方便又新鲜,多好。”

封城的76天,让刘女士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得知封城的消息,刘女士第一件事便是进厨房清点家中余粮:30斤米,10斤面粉,鱼肉足够半个月,蔬菜也能撑一个星期;

再看孩子的奶粉、尿不湿……双十一期间,丈夫趁着商家打折,成箱成箱地买回来,能用好几个月;

再看牙膏、洗手液、卫生纸……

所有吃穿用度所需,一应俱全,刘女士心里安定了许多。那一刻,她突然觉得自己错怪丈夫了。

3、线下实体店VS线上直播秀

受访人:王志斌

年龄:45岁

每天晚上8点,王志斌就会准时坐在镜头前,和员工们一起,依次介绍各种品牌的配方奶粉、婴幼儿服装等。

一场直播下来,王志斌感觉脱了一层皮,但还是不得不“像打了鸡血一样。”

已经40多岁的王志斌是武汉某婴童用品企业的老板。目前在武汉已拥有数十家连锁门店。

由于客源稳定,销量稳步上升,王志斌的小日子原本过得也算滋润。但一场疫情却让王志斌傻了眼。

封城期间,公司员工大多放假,数十家门店也都关门歇业,但门店租金、员工工资却要照付不误。巨大的资金压力让王志斌每晚都焦虑得睡不找觉,“身体是健康的,精神却快崩溃了。”

那段时间,王志斌又当老板、又当送货员,靠给一些老客户送点零星货消耗库存。

与王志斌的困局相比,那些有网上销售平台的母婴门店则轻松多了。据了解,有些门店线上一天的营业额甚至比平时一周都大。

王志斌羡慕嫉妒恨的同时,也在反思:疫情期间,大多数家庭都会疯狂囤货,导致线上销售井喷,也会影响将来一段时间的购买需求。所以,那些既无线上服务、也没有社群营销实力的传统母婴店老板,就会面临无客、无货、无业绩的“三无境地”。

线上突围已成唯一出路。4月14日,王志斌第一次试水直播。镜头前的他,虽然难免羞涩、不自然,但随之而来的销量让他倍感惊喜:直播仅两个个小时,就收到个订单,相当于平常一个门店一周的销量。

“看来这一步是走对了。”王志斌说。

(为保护隐私,文内人物均为化名。)

1
查看完整版本: 他们说那些被疫情改变的人和事极目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