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温州遍地住宅商务楼综合体已严重过剩
TUhjnbcbe - 2022/12/8 21:19:00
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3497115202268129&wfr=spider&for=pc

01

楼市温州LOUSHIWENZHOU

自“大拆大整”后,温州城市建设突飞猛进,从住宅、商务楼、商业综合体到城市快速路、轨道交通、过江桥隧等都大规模铺开,让温州进一步迈向大都市。

这些年温州在获得不少人夸赞的同时,却也有一些人认为,温州的城市建设过剩了,无论是住宅还是商务楼、商业综合体,都有人开始质疑。

为什么会有人认为的城市建设会过剩呢?人口增量有限、少量空置的住宅与商务楼、部分低人气的商业设施,成为他们的理由。

市区大量在建住房、商务楼

正是这些理由,一部分人认为温州应该放缓城市建设的脚步,避免出现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这些看似有些道理的理由,但若不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很容易以偏概全,作出错误的判断,只会对温州造成更大的伤害!

我们认为,温州城市建设不仅没有过剩,甚至部分领域还是短缺,总体上仍应持续加速城市建设,只是具体的规划、布局需更合理一些,以实现效益最大化、避免浪费。

02

楼市温州LOUSHIWENZHOU

先说住宅。“大拆大整”之后,温州土地供应量大增、新盘数量翻了好几倍,安置房也在大量建设中。遍地建设的住宅,让不少人担心住宅过剩、没人住、房价下跌。

我们认为,温州的住宅远远没有过剩,而且还应加大建设。

一个很简单的理由就是,当前温州的房价处在中国内地第15名左右,仍然偏高。从供需关系来看,既然房价高,就说明依旧有市场、有需求。

作为尚在快速发展中的东南沿海强地级市,温州住宅的资产配置属性很难被彻底排除,一旦市场好转就会有大量资金注入,难言过剩。它的支撑面,则在于温州依旧有大量实实在在的住房需求。

别只看这些年温州人口增量有限,但温州内部有约万常住人口总量,内部回旋余地依旧很大,从农村到城镇到县城再到市区,从刚需到首改到改善再到高端,从楼梯房到电梯房再到商品房,置业轮换、改善需求依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滨江商务区新交付住宅

温州也有多万存量外来人口,大部分没买房,因为房价太高、想都不敢想。一旦有了价廉物美的房子,就有大量外来人口出动了,比如当年房价仅“1字头”的瓯海中心区,后来的滨海、瓯江口等。如今那些“老破小”二手房,接盘的很多是外来人口。

因此,不要再把什么“温州没人了”之类的荒谬言论挂在嘴上,也没必要把“人均住房面积”太当回事,看看自己上班的单位,都是本地人吗?大概率有不少郊县、周边城市、外省人。他们都买房了吗?他们想买房吗?他们是不是嫌房价太高?

纵观温州新盘报名公示,只要是00元/㎡以内的新房,就会出现大量外省身份证号码。就像前阵子瓯江口商品房集中公开销售报名公示,就有很多郊县、外省人报名。但是00元/㎡以内的新房,温州市区太少了。

此前,关于外来人口购房5万元补贴的征求意见,虽暂未实施,但曾引起这么大的轰动,足以说明问题。

另外,温州房价更多反映的是温州人经济。在外温商、华侨都是温州豪宅的购房主力之一,他们不一定常住温州,但总想在温州有一套好房子,旧了之后也要换新的。

再去温州街头逛逛,除个别在外温商、华侨较多的高端小区外,只要周边配套齐全、区域成熟、生活便利,有多少普通住房是空置的?少之又少!

瓯海中心区入住率提升很快

不是说要温州房价下跌,但只有更大的供应量,才有出现低价房的可能性,正如当年的瓯海中心区。相反,恰恰是新房不够多、房价保持高位,一部分人一直买不起房,最终可能会离开。

9年前后,在“四万亿”经济刺激之下,温州市区住宅供应量竟不足亩,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房价飙升至全国第一。后来温州对温州造成了怎样的伤害,想必温州人都知道。难道,还想让温州再重演一次历史吗?

03

楼市温州LOUSHIWENZHOU

除了住宅过剩,说温州商务楼过剩的就更多了。这些年,当温州大力建设新地标,不少都是以商办物业为主的超高层建筑,令一部分温州市民很兴奋,却又有一部分温州人认为它们是“面子工程”。

且不说“面子工程”一定程度上是需要的,难道温州真的不需要商务楼、CBD吗?确实,买商务楼的人不多,开发商投资回报率也低,但租赁市场却很好。

根据艾嘉悦行发布的《第三季度温州写字楼季度报》,温州市区商务楼已面市量万㎡,空置量40万㎡,空置率不足15%,低于国内大部分二线城市。

显然,依然有不少发展空间。当前,温州不少企业仍在住宅里办公,或是在老旧厂房改造的所谓“创意园”,当它们做大、走向规范化之后,都是商务楼的潜在资源。

比如,当车站大道尤其是时代广场周边商务楼基本满租,不少公司为了抢占该地段只能租用周边住宅办公,商务集聚之后的外出效应非常明显,也说明优质地段商务楼容量有限、满足不了企业需求。

时代商圈大量住宅办公

同时,不少生产、经营一体化的企业,如今也慢慢将行*、研发、销售等部门迁出工厂、迁入商务楼,只要租金合理,它将对企业的人才引进、管理规范化、对接市场等带来更多好处。

至于那些新商务楼,刚交付时大量空置是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一旦时间久了,除去个别选址不佳的、本身存在问题的,多数都是越来越满。

日渐成熟的瓯海新城商务区

其实10余年前,正因温州缺乏商务楼,导致一些新*策缺乏落实场地,不得不鼓励城区内企业已搬迁的老旧工厂“退二进三”,用作办公场地来培育新产业。然而,它对商务楼市场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反作用,是后来温州商务楼市场低迷的重要原因。

04

楼市温州LOUSHIWENZHOU

还有人认为,温州商业综合体是过剩的,甚至曾有人大代表提案建议“温州控制商业综合体建设”。

或许有些人听信了自称是“商业综合体”的夸大宣传。其实,温州真正的商业综合体并不多,但与商务楼市场一样,非正规商业很多,导致温州商业总量可能过剩。

即便是商业综合体,当前温州也是中低端偏多、中高端偏少。事实证明,温州市民更钟爱中高端商业综合体。

那么,这些更受温州人欢迎的中高端商业综合体,也就两三家,它们大多由全国知名开发商建设、由知名商业管理团队运营,打造了更灵活、多样的业态,引进了更丰富的品牌,深受温州人喜爱,人气明显领先其他非知名商业综合体。

万象城

就像温州万象城,由于它做到在浙南闽北的领先,不仅仅深受温州人欢迎,就连周边台州、丽水、宁德也经常有客户前来,成为温州重要的商业魅力与城市吸引力。

像这样优质的商业综合体,温州少之又少。每到周末,进出万象城的车辆总是排长队、造成周边道路拥堵,有时车辆进场时间长达1小时之久。

万象城周边道路车辆排队场景

同时,温州未能形成现代化商圈,不仅无法满足温州人的消费需求,也没能进一步对周边城市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仍需优质综合体的集中布局。

商场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要因部分非知名商业综合体的经营、管理不善,就否定了一切,更不要盲目相信谁都是“商业综合体”。温州,仍需要更多优质商业综合体,发展“新消费”。

05

楼市温州LOUSHIWENZHOU

虽说温州各方面建设总体上仍应持续,但也有资源错配而导致浪费的现象存在,今后应注重迎合需求、实现效益最大化。那么,需要哪些增量、该增在哪里,都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就住宅而言,从微观看,需在新房热销、库存量较低的区域做增量。同时,应更多增加房价相对较低、无房户咬牙买得起的高性价比新房,以留住并吸引人口落户。

从宏观看,应集中布局在“十四五”规划温州大都市区主中心76个街镇、龙鳌南部副中心及其他县城,控制其他乡镇的增量,以引导人口集聚。

就商务楼而言,应从产业集聚、产业上下游衔接角度出发,集中将商务楼增量布局在滨江CBD等重点板块,暂缓其他零星商务楼的增量,以更好地实现商务楼的集聚、做大服务业平台。

从当前滨江CBD、瓯海中心区两座商务区来看,无论是入驻企业还是上下班白领客流,都在大量增加,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就商业综合体而言,当温州多数城镇、市区各个片区已有商业综合体布局的情况下,也应在滨江CBD(万象系商业综合体东侧)、中央绿轴(S1线惠民路站TOD开发)布局更高规格的中高端商业综合体,整体形成分明的层次体系、做大做强温州现代化商圈,以对全城、郊县及周边城市产生影响力。至于其他区域的普通商业设施,多数可以暂缓增加,尤其像滨海这种存在过剩嫌疑的板块。

长期以来,温州的城市建设总以“够用就好”的思维进行,以至于如今城市容量有限、舒适度不佳、城市建设滞后,远远无法满足温州的社会经济发展。当温州奋起直追,仍应以“适度超前”的思维,建设好这座城市。

1
查看完整版本: 温州遍地住宅商务楼综合体已严重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