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温州浙南科技城管理委员会印发了浙南科技城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文件提出浙南科技城作为城市向东发展的主阵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把握温州都市区发展机遇,推进区域跨越式发展,成为温州都市区的重要支撑节点。
到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超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亿元以上,新增项目3个以上,高新技术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45%提高到70%以上,亩均产值不低于万元,亩均税收不低于60万元。对国科大、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温州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进行提量扩容;累计新增高能级平台14家,累计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5家,累计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8家,累计产学研合作项目数个,累计创建省级未来社区2家以上。累计高新技术企业家,累计引育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E类以上人才人。龙江路及机场大道以西产业、商住用地开发基本完成,规划的市*道路、公园绿地、公建配套基本建成,城市休闲功能完善,生活内涵更加丰富,城市人口达到10.5万人,开发建设用地达到14.5平方公里。
依托瓯海大道、机场大道、市域铁路S1线、公交快线等加强科技城与龙湾机场、温州东站、温州南站的衔接,打造辐射浙南、闽北地区的1小时交通圈,实现30分钟到达中心城区任意功能中心,提升科技城对外交通的通达能力和对外辐射能力。加快推进南部核心区、北部核心区和中国眼谷等重点区块的主次道路和支路网络的建设,续建龙瑶大道东段、金石路、龙江二路、水埠东路、水埠路、王尖路、滨河路、龙盛路等8条市*道路,新建龙水路、龙岗路、轮船河路、水心寺路、*石路、科创北路、金瓯路、金江路、致富路、眼谷一路、眼谷二路等道路工程,新增中兴路——曹龙路—龙瑶大道—茅永路通道,加强科技城与龙湾中心区的联系,优化科技城内部路网格局,道路网密度达到国家标准。
推进瓯江实验室建设,以“聚焦特色、创新引领、交叉融合、对标一流”的路径,整合温州医科大学、国科大温州研究院、上海大学温州研究院、科思技术(温州)研究院、温州大学资源,打造成为再生调控与眼脑健康领域全国第一、国际领先的生命健康科技创新策源地,成为创新资源汇聚、高端人才云集、科研成果溢出的温州创新“塔尖”“重器”。顺应城区开发、商住片区建设以及人口集聚,按照科技城开发建设进度,优化完善商业休闲配套服务。
在创新创业新天地等双创载体集聚区域,积极引入一批文化创意体验空间,打造青年人才活力的社交空间;在青年人才社区、国际人才公寓以及居住高密度的安置房项目,积极布局无人便利店、社区便利店,引入生鲜超市、社交电商等新零售丰富业态,加快完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设施,集聚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创新办学模式,创建一批高水平的幼儿园、中小学校,引进国际交流试点学校。“十四五”时期,建成投用位于浙南科技城YB-04-G-14地块的温州世外高级中学和温州上海世外学校(义务制阶段九年一贯制),进一步提升温州城市东部的基础教育品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影响力和辐射面。陆续建成瑶溪北单元地块配套幼儿园、小学、中学工程,提高公办学校配套密度。
加快建设与未来城区相匹配的公共卫生体系,成为全市公共卫生最安全、医疗服务最优质的城区之一。依托温州医院、医院,积极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完善公共卫生体系。试点接入国际医疗结算体系,逐步提高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医疗服务能力。
聚焦产业项目招引,做好重大产业项目产业上下游配套完善措施,实现产业链招商,增强新增项目落地粘性,逐步建立健全新兴主导产业链条,积极对接境内外强企业、跨国公司及央企、国企的优质产业项目,确保招引项目的高质量。形成重大项目投产一批、续建一批、新建一批的滚动发展格局。抓好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土地报批、规划设计等项目前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