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海医二院医疗队战疫日记方舱里,每个人都在
TUhjnbcbe - 2022/11/11 22:10: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正规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记录人:海医院支援感染科(热带病科)护士袁玉冰

记录时间:年2月10日

记录地点:海医院隔离病房

离病*最近的地方采样,说不害怕是假的——

只是当下,害怕的蛐蛐早已被肩上的那份责任碾压

医院隔离病区的第11天,感觉离回家的日子好像又近了一步。

今天上的是中班,时间是12:00-16:00,这个班有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给疑是和确诊新冠的患者“采集咽拭子”。这项操作在我还没进入隔离区之前觉得是一项很“soeasy”的操作,但当下却是我很害怕的操作。因为新型冠状病*肺炎的确诊必须通过采集咽拭子标本,采集过程中患者的一个张嘴及咳嗽的动作,将产生大量携带病*的气溶胶,短短十几秒的操作,都是我们操作护士所要面临的感染风险。

像往常一样我会提前半小时来到科室,先测量了体温,体温36.1℃正常,洗手,开始戴口罩、帽子,穿一件比我大好多的防护服,接着还要戴护目镜、面屏、手套、鞋子,一套装备穿完可能要10分钟。虽然穿防护服今天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是每次穿完感觉还是很笨重,很憋气,坚持4小时下来,只觉得头痛,胸闷。穿着完后对着镜子对着搭档王德美相互冷嘲热讽一番后,互相检查,确认都没暴露后便进入了隔离区。

袁玉冰

和上一班的护士做好交接后,便开始了本班的工作旅程,今日病人总数11人,新冠确诊人数7人,随着科室收治的确诊人数增多,每次上班都要时刻提醒这着自己要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我身边的人。

备齐用物,核对好患者身份,我会在进行操作前先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的配合,然后让患者坐在床边,准备采集时才让患者摘下口罩,我先从包装袋里取出拭子,开始采集了才让患者张开嘴巴,让他尽量不要哈气,然后轻柔、迅速的用拭子擦拭患者的咽喉深部及扁桃体。

为了结果的准确性,我会多擦拭几次,这时候病人会犯恶心、咳嗽,要说在离病*最近的地方采样,仍傲娇地说我不害怕是假的,只是当下,害怕的蛐蛐早已被肩上的那份责任碾压,专注更在当下。

和我一样待在隔离区的同事,每天这样的操作不知道要经历多少次,采集完毕后将拭子插入放有试剂的试管中,塞紧瓶塞,然后要把试管装在2层密封袋里,每装一层就要消杀一次,最后还要把标本放在密封的标本箱里,进箱前后都要反复的消杀。原本很简单的操作在隔离区里都要变得谨慎、繁琐。那一刻我们似乎都是忘却自我,一心只有那珍贵而不可触犯的咽拭子。

时间过得很快,采完咽拭子1小时就过去了,护目镜也开始模糊了。今天我的班上有3名排除疑似患者出院,其实现在上班最开心的莫过于看到有患者出院了,把病人护送到电梯口,认真交代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离别时患者的一句“谢谢你,你们辛苦了!”此刻,自己由心的觉得很欣慰,所有所有的疲惫在刹那间烟消云散,不经意间我和我的搭档隔着护目镜会心一笑,那一笑承载了多少当下无法表达出口的情怀。

此刻,我们似乎正在承受一场苦难,这苦难,是不幸患上新冠肺炎的患者的,是一线拼命搏斗的医务人员的,也是现在拘禁在家超过2周的你们,希望这场苦难尽快结束,希望接下来的日子,如约而至的不止是春天,还有疫情过后平安的我们!

把患者和我们的心串一串,串一个同心圆,让所有期待美好的呼唤,趁着新冠做个伴,别让社会心眼里穿了个串,把我们的心血和伟岸种在新冠的心田里,让地球随我们的同心圆,永远不停地转......

记录人:海南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海医院血液净化室主管护师廖保丹

时间:年2月10日

地点:医院

方舱里,每个人都在相互加油

昨天我终于正式加入抗疫前线,第一个班次14:00-20:00,6小时。

我们提前一个半小时出门,医院门前,说不紧张不害怕那是假的。病*在暗,我们在明。但是,既然已经千里迢迢挥师进*武汉,不战一场何来胜利之说。入舱前,医院门口物资发放点领取了防护物资,到第一个集中箱穿好手术衣、戴口罩、帽子、防护服、护目镜和鞋套,一套完整的装备穿下来,我们就像在行走在太空的宇航员,和战友相视一笑,我们就是整个方舱最可爱的人。

我们的战场在二楼,才短短几天的时间一楼张床位都已经住满了。我们身穿防护服和防护鞋,走起路来就不那么灵活了,只能一步一步慢慢往前走。队友们看到我们来接班,彼此隔着护目镜打招呼,走近了再好好看看来的是谁。在方舱里见到接班的战友,比在其他地方遇见要开心多了。

交接班完准备查房,突然发现我们的护目镜不知何时就已经厚厚一层雾了!才接班,还没开始工作啊!眼前白茫茫一片,看不清任何一个人,看不清方向,看不清桌面上的交接单。大家都开始了头部运动,左转转右抬抬,上看看、下瞄瞄,°找到自己护目镜里稍微清晰的位置,就开始了查房工作。第一天到岗不熟悉环境布置,我带着起雾的护目镜,一步一步的穿梭在病房里,二楼一共十一个区,每个区两间房间,每间房间10张床。

没一会儿,我和队友们都感觉到了不同程度的头疼,护目镜压在眼眶和脸颊的不舒适感,在防护服里,连呼吸都感觉到困难。我们彼此鼓励,彼此加油后又投入到工作中。

有患者说胸口闷,找不到南北的我,只能一间一间一区一区的走一遍,顺便熟悉下床位和区域的分布,找到床位时还要转转头找视野,看清楚是一位阿姨后打了声招呼。由于我的护目镜都是雾水只能保持头仰的姿势和阿姨说话。阿姨很理解,连声说没关系。我看清楚阿姨的颜面部没有气喘,对阿姨说,你要放宽心,不要给自己的压力太大,多喝水戴好口罩,给自己点信心,要相信自己。举起拳头给阿姨做了个加油的手势,阿姨也跟着做并喊着加油!

每走过一间房间,我都会注意看看有谁没戴口罩或者是没有戴准确。寒冷的天,看着躺在病床上的患者,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在这里、寒风交替在陌生的环境,没有家人的陪伴,身边都是陌生的人,我感觉到了他们的惊恐和害怕。每到一间病区,我都告诉叔叔阿姨们,“在病区里,你们就是一个小集体,要互相鼓励、互相加油,互相监督,有没有戴口罩、有没有多喝水,有没有保持距离等等。大家要有信心,心中要有力量病*才不会入侵,战胜病魔光靠医护人员是不够的,我们要彼此努力加油。”大家都纷纷点头说好,嘴里还念着“加油!加油!”。

在这个方舱里,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去帮助、去安慰、去鼓励,告诉病友们在病*面前更加要勇敢、要坚强、更要对自己有信心,看着叔叔阿姨们重拾信心模样,是人世间温暖的模样。

记录人:海南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重症医疗组第二组组长、海医院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医师陈志乐

时间:年2月10日

地点:医院

我们不是英雄,只是前方有人需要我

当清晨的光破开无尽的黑暗,撒在摇曳着的树叶上时,风已然没有刚到这里时那么刺骨。今天是支援湖北的第十四天,我已逐渐地融入这个城市,适应了在这里病房工作的节奏。

最近,我们的隔离病房有患者转到了普通病房,团队里每个人都很高兴。特别是其中一名患者是当地基层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因为奋斗在抗击疫情的一线而不幸感染。他刚入重症病房时,呼吸衰竭,情况并不是很好。看到我们来支援,他特别高兴,不断嘱咐我们要好好保护自己,他一定配合我们治疗。转出重症病房时,他和我说,他一定会配合治疗,早日出院。因为他还要回到工作岗位,那里还有许多工作等着他去做。

右起第二个为陈志乐医生

他的病情慢慢好转了,可是又有一名奋战在一线的放射医生住进了我们的重症病房。每每看到我们一同奋战在一线的同袍被新冠肺炎折磨,我总是心里说不出的难受。我们其实不是英雄,也不是百*不侵,医务人员也会生病,但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往前冲,因为前方有人需要我!

在来湖北之前,我只在新闻里看到每天不断刷新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确诊人数。在工作的这半个月里,我看到了用尽全身力气呼吸的感染患者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感受了在病*面前生命的脆弱。这一刻,感觉自己能为他们恢复健康献出一份力量,瞬间觉得能来到湖北支援,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来源:南国都市报

记者:胡诚勇通讯员谭莹整理

编辑:粟蕾

值班主任:林晨音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医二院医疗队战疫日记方舱里,每个人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