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当前,众多记者深入一线,发布及时准确的新闻信息,让宅在家里的人们能了解疫情信息、与外界建立联系。
海南日报记者马珂作为医疗口线记者,把两个年幼的孩子留在家里,医院,用一支支笔、一页页纸、一个个镜头,将准确的信息、感人至深的救治故事及时传递出来。
马珂工作照。(本人供图)
朋友圈写下“*令状”
2月12日晚11点多,忙完一天的工作后,马珂才抽出时间给女儿打视频电话。“妈妈,你到底什么时候能回来?”面对女儿的问话,马珂笑着说,“很快,很快我们所有人都能回家了。”
很快是多久?马珂也不知道!之前每次出差,女儿问起归期,她都能准确回答,而这次就在家门口办公,她却找不到答案。
1月19日起,作为海南日报医疗口线记者的马珂开始跟踪报道疫情。“时刻准备着,需要时必须上!”作为一名资深医疗口线记者,马珂对这场疫情有所预判,1月21日她在朋友圈写下“*令状”。
1月25日正值大年初一,在全省媒体还没有展开一线报道时,马珂只身前往收治医院,医院医生办公室,获取一手前方信息。26日,海南日报刊发了第一篇来自抗疫一线的重点通讯《医院医护人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面前,我们都是战士》,反响强烈。
深入抗疫一线,随时有被感染的风险,为了不耽误工作的同时保护家人,1月28日,在海南日报报业集团领导的关心下,医院附近的一家酒店。这里,成了她临时的家和办公地点。马珂家距离所住的酒店只有不到10分钟的车程,但这短短十分钟的距离,她却不能回家。截至2月12日,她已连续16天没回家。
女儿在楼上喊却不能进家门
马珂在一线采访报道,她的爱人在海南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两人只能把两个年幼的女儿丢给老人照顾,她们一个8岁一个2岁。让马珂欣慰的是,两个女儿都很乖巧,唯一让她担心的是,老人带孩子外出采购不方便。
2月9日,马珂抽空去给孩子买了些生活用品。送到楼下,她不敢上楼,只能在阳台上看看孩子。二女儿看到妈妈很兴奋,她喊道“妈妈,我要下去找你玩。”马珂只能耐心劝她别下来,然后匆匆离开。
让马珂牵挂的不止海口的家人,还有远在天津的父亲。因为父亲身体不好,马珂原本计划今年春节把父亲接到海南来治病、过冬,因为疫情未能成行。马珂只能抽空打电话关心父亲。“你看人家央视记者,都去武汉了,你在海南采访疫情,也要去一线,进病房把防护服穿好就行了,不用怕!”马爸爸鼓励女儿在一线报道做好报道。
20天采写百余篇报道
完成报道百余篇,其中在海南日报见报的稿件80多篇,部分报道在新媒体的阅读量超过10万……这是短短20多天,马珂交上的成绩单。成绩的背后是辛勤的汗水,19日起,她几乎每天从早上8点忙到凌晨2点。深入隔离区,与医护人员面对面,近距离感受生死,在每天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精神长期保持高度紧张的马珂,也出现过情绪低谷,但任务在前,平日里比较乐观的她迅速调整,顺利跨越心理屏障。
电话采访、视频采访不行吗?马珂表示:“我是记者,我要去现场,这样才能把真实准确的信息传递出去。”据悉,除非是客观条件所限,马珂都尽量去一线采访。尤其是对医护人员的感人故事、患者出院的好消息等,她都会深入现场,为读者带来鲜活报道。
“其实,我做的都是本职工作,还有一大批一线记者都是如此。”马珂表示,她热爱记者这份工作,愿意用笔去展现一线医务工作人员的辛苦,去安抚公众对未知的恐惧,去推动一线防控中问题的解决。
抗疫手记节选
马珂工作照。(本人供图)
2月2日
马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