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来了!”
“和新世纪手牵手,一起来到你们身边、你们家中、你们生活中。”
这是年1月1日,《南国都市报》发刊词的前两句。20年后的今天,再次重温,我们依旧满怀激情,初心未变,使命依然。
20年前,《南国都市报》正式出街,开始书写、记录时代发展的步伐、记录社会的变迁百态,补足时代向前的每一个注脚。
从“市民的需要第一”,到“用心、用行、用情”,《南国都市报》与这座岛的所有人一起经历着变革,记录人们的喜怒哀乐、坎坷以及幸福。
我们在“非典”和“新冠”疫情中守望相助,触摸每一张焦虑却顽强的面孔;在“感动海南”的旋律中点亮心灯,闪耀每一张平凡却伟大的面孔;在字字句句的激荡文字间,让阵阵春风拂过每一张谨慎却豁达的面孔,守卫社会的公平正义与进步。
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未如此接近,海南已步入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新时期,这张报纸仍在,伴着晨光,与你见面。
这期间,很多东西变了。你我在成长、成熟。这张报纸也从原先的单一平台,变成集报纸、客户端、新媒体于一身,文、图、音、视频融合发展的新平台。
然而,总有一些东西永恒不变。比如每个人心底最深处的信念,比如这张报纸始终不变的初心,以及那些从未失去的温度、广度和深度,那一张张从未忘却的面孔。
20年,《南国都市报》始终坚持正向性典型宣传。岳平、欧阳文健、唐博英、陈起贤......这些离开我们的好人们,从未走远;李少萍、魏文贤、*宏昌、陶凤交......身边不断涌现的好人,他们的榜样力量一直在激励着我们。20年挖掘采访超过位典型人物,《南国都市报》让道德的丰碑在琼岛屹立不朽。
20年,《南国都市报》始终坚持建设性舆论监督。采写报道“大米书记”“公章主任”“‘活埋’红树林”“‘瘦身’钢筋”等重大舆论调查报道,数量、频次、水平、层次在省内同城媒体中始终占据前列。
20年,《南国都市报》始终坚持公益性社会服务。14年开办52座南国阳光书库,投放数十万册图书;17年帮助学子圆梦,助学资金累计上亿元,超过2万名贫困学子获得资助。
20年,《南国都市报》始终坚持民生性新闻报道。接到读者来电近80万条,刊发读者热线3万多篇,成为百姓与*府之间的“联络员”“牵线人”。
变与不变,总在相对与绝对之间。
相对的变化,是科技发展带来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平台改变,是海南迎来历史上最大的发展机遇——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伴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南国都市报》不再是一张平面的纸,新闻平台变得多维,新闻传播变得立体。年,《南国都市报》与南海网强强联合,催生出海南省级融媒体——“新海南”客户端。
绝对的不变,是每个人心中对于权威信息的信任,对于主流媒体的信赖;也是《南国都市报》创刊为民、办报立人的新闻信仰,绝对不变的社会责任与民生担当。
面孔在变,核心不变。在充满变化的当下,我们仍然保持对这片热土的执着与关切。这一切,也是每一位海南人不舍的执念。
过去20年,我们一起走过;未来,我们还将一如既往,相顾不离。
我们,仍是您熟悉、信赖的那张面孔;是期盼给予您力量、陪伴您前行的朋友。
南国都市报社编辑部
年1月1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