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崛起的郑州号称中原大都市,当地的交通收
TUhjnbcbe - 2022/10/25 22:29:00

外地有很多人,在提到河南的时候,总是夸赞历史文化悠久,文明延续千年,而如果让对方说一下河南的著名城市的时候,有的人就会提到洛阳、开封、安阳、南阳,还有郑州。

然后会问,郑州是河南的省会吗?

郑州当然是河南的省会,虽然这个称号的历史并不悠久,但因为这里是火车拉来的城市,而且,在当前,北方很多省份的普遍出现行*和经济中心城市倒挂的情况,这里反倒显得比较亮眼。例如提到山东,省会是济南,但大家普遍觉得青岛更好;提到辽宁,省会是沈阳,但貌似大连发展的更强;提到河北,石家庄是省会,但似乎唐山才更发达,诸如此类,等等。

但现在,不必要用一个省会的眼光来看待郑州,虽然是省会,但这里经过多年的发展,依托当地的发展优势,风水轮流转,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在不断地向上崛起,已经形成了和青岛的强大的竞争,未来,需要刷新概念的就是,这里,就是国家中心城市,北方第三大城。

01四通八达的交通

无论如何,郑州的交通是非常便利的。这首先受益于当地的平原地形和环境,本身,河南就是地处中原,而且大部分都是在*河以南,所以才被称为河南。河南最典型的地形就是平原,大部分区域都是平原,海拔不高,适合大规模的农业种植,到了现代,更加适合大规模的农业现代化生产和机械化操作。

坐拥中原之地,集中八方商贸。这里有航线多达多条的郑州机场,也有高频次运行的中欧班列,伴随着全球的商品流动和电商的超大规模发展,这里成了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的国际枢纽。

不仅如此,这里还有到连云港、天津、青岛的港口海铁联运班列。

货物从这里集散、分发、进口而来,出口而去。

而在今年的6月26日,商合杭高铁全线贯通,河南、安徽、浙江三省实现高铁“无缝对接”,成为连接江淮和长三角地区的快速客运通道。而对于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区域经济的发展、当地的出行体验和米字形交叉的铁路网的形成都有重大的意义。

从此,郑州与杭州间又多一条便捷的高铁通道,全程仅需四个多小时,打通了中原与安徽、浙江的快速连接通道,甚至也成为了西北和华北南部间高速铁路的主通道。

这样的交通,这样的地形,这样的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推动当地的城区不断扩大,经济总量不断攀升。

02倾全省之力的大都市

郑州的经济体量已经是新一线城市行列。而单纯论GDP来说,这已经是在全国排名前15的城市,何况当地的城镇化水平只有74.6%,而放眼全省来看,还不到60%,而河南又一直以来是人口大省,势必给郑州的发展带来重大的机遇。

实际上,到年,郑州的GDP已经达到了.7亿元,跟.31亿元的青岛,只差了.6亿元。可以说是紧追青岛,目标直指北方第三大城市。

而论人口,这里常住人口在年底达到了.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到了.1万人,有这样的一千多万的人口做基础,自然会形成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有数量就有质量,这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这么庞大的城市群体所爆发出来的消费能量是惊人的,而据统计,在年,郑州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5亿元。

不必担心郑州的土地供应,这里有6个区、1个县,和5个县级市,总面积达到了平方千米,相当于深圳的3.7倍面积那么大。何况,这里是平原,土地利用效率高,没有群山和丘陵,给大面积的工业用地和城市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供应。

03相对来说的低消费洼区

去过河南都会感叹当地的饮食消费的便宜。而郑州,这样的一座当地的大城市,消费层次也非常丰富,不过大部分来说,还是以面食为主。

相对新一线城市阵营的别的城市而言,这里的吃喝水平的确相对便宜,馒头、包子、面条、油饼、油条、炒菜等,都是普通而又常见,非常大众而又平民化的食物消费。

例如,一大碗的面条,也就十块钱;一个大包子也就一块钱,两块钱能买到六到八个水煎包,一碗胡辣汤也不过六七块钱,去吃卤肉、去菜馆吃饭,人均到90已经可以吃的很好了,相比之下,这些消费显得平民很多。

当然,最优惠的价格还是在夏秋两季,因为那是蔬菜瓜果大量上市的季节,茄子、豆角、西红柿、辣椒、*瓜、苋菜、南瓜、冬瓜、西瓜和葫芦、洋葱等等各种常见的蔬菜瓜果都能随处可见,而且量大质优,价格普遍比较便宜。

至于这背后的原因,已经在别的文章中进行过说明,一是因为这里是平原,非常适合大规模种植,何况现在的蔬菜大棚技术高效高产;二是交通便利,物流发达,导致虽然从别的地方运输过来,但是依然平摊了物流成本,让商品的边际成本下降。

所以,论消费平民化的水平还是不错的,不像深圳这样高高在上,一斤番茄五块,超市甜美西瓜都是五六块一斤,出去吃饭,几根青菜浇上一点酱油就是二十多块。

而一个三口之家,仅仅是蔬菜水果一类的生活费,一个月都用不到0,消费相当平民。

04产业发展和休闲生活体验

因为过去的各种原因,郑州的发展直到最近的十几年才明显加速,而这背后的推动力量就是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当然,也有城镇化的因素。

年,当地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元,折合元一个月;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元,折合元一个月。

这样的数字,在当下的6亿人口月收入的情况来说比较相符,但还在增长,还有提升的潜力。

以前的郑州,曾经提出了GDP突破万亿、人口突破千万、人均GDP突破十万的口号,回望这些数字,都在陆陆续续地实现。

而根据规划,这里还要建立航空港实验区、自贸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大数据综试区等发展项目,强化城市产业基础,形成一个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的现代化城市格局。

在当地,也在不断地建设和完善休闲娱乐和文化园区,发展绿植和绿化,搭建大型图书馆和体育馆,给当地提供体育、娱乐和休闲的去处。稍远一点,有全球闻名的少林功夫少林寺,有地质公园中岳嵩山,有最古老的道教庙宇中岳庙,还有风光迤逦的峡谷飞瀑环翠峪和风光旖旎的雁鸣湖,这些都是好的去处。

总之,郑州在崛起,而且在整合省内的资源,不断地汇聚人才,发展产业,打造自己的王牌城市。而随着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优化的步伐,一个人口密集、交通四通八达、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城市在向上崛起。

相信每隔一段时间去看,都会有新的发现和变化。

1
查看完整版本: 崛起的郑州号称中原大都市,当地的交通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