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新闻发布会,让中原城市大战再次甚喧尘上。
最大的争议之处,在于洛阳城市地位的变动。
在全省新城镇空间的规划上,郑州都市圈再次扩容,形成新的郑州大都市圈,从原来的1+4格局升级为1+8。
问题就在于,在发布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把洛阳也纳入进郑州都市圈。
正是这一变动,让洛阳人民炸锅了。
通过各种坊间评论,整体的基调非常一致:郑州没有能力引带洛阳,洛阳也不需要郑州带。
而在万千的评论中,隐藏的核心思想也非常明确,郑州何德何能!
天地之中的洛阳、千年古都的洛阳、邙山脚下的洛阳、神都洛阳、洛神的洛阳、位帝王的洛阳,从骨子里瞧不上任何一座城市。
1
一直以来,省会郑州的发展策略都是飘忽不定的。
最初郑州的发展策略,正是向西和洛阳融合,建成百里大城。但后来不了了之,转而开始向东和开封融合。
再后来,郑州大都市区规划出台,新乡、焦作和许昌都被纳入了郑州卫星城的范畴,争先恐后地对接郑州,郑州成了中原城市群的中心。焦作的高速免费*策、新乡的平原新区产业带、许昌的机许快轨对接航空港纷纷落地。
后来,郑州成功审定中心城市,之后郑开同城、郑许一体化开始提上日程。这里面唯独没有洛阳。
再次出现时,洛阳的定位是河南省副中心城市。郑州之下,众城之上。
从历史的纵深中俯瞰,洛阳的荣华起于关中,也衰于关中;就像开封的荣华起于大运河,也衰于大运河一样。
郑州因陇海和京广,上演了最精彩异常的翻身之变。而洛阳,这个曾经荣耀千年的王城,在今天却只能在乎郑州和自己谁更强!
从盛世王都到仰人鼻息,兴衰之不可捉摸,震撼了多少人心!
在今天,当我们回溯千年,才发现有关兴亡也许一切早有定数。
2
洛阳真正的衰亡起于北宋定都开封。
就在赵氏兄弟关于新朝国都的争论中,洛阳败下阵来。
就在东京的金明池上龙舟争标的那一刻,洛阳作为一国之都的宏大叙事已然完成了使命,十三朝古都千古繁华彻底成为过去式。
此后的年,洛阳的任何跌宕起伏,都不再能牵动整个国家的命运和走向,一切开始变得像是小池塘里的风雨,再无风浪。
长安和洛阳牢牢绑在一起,成为古代都城的王者,周、秦、汉、隋、唐。中国历史的前半部,全部演绎于洛阳和八百里秦川。从周开始,一直到唐,中国历史一直施行的都是双都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很难说清楚西安和洛阳,谁更重要。这和今日的郑州和洛阳之争则完全不同。
而唐以后,开封取代长安洛阳,成为五代和北宋时期的都城。
这是中国王城发展的重大变化,和中国古代经济发现完全有关。
楚汉大战,萧何可以据守关中,输兵粮补给汉王,汉王因此得霸。汉王因此建都关中,八百里秦地,物产丰腴,足以守霸业。
到东汉之后,刘秀迁到洛阳,有汉一朝国祚延续了将近年。
到隋唐之时,中国进入到历史辉煌的顶点。但人口剧增导致关中的经济优势和全国经济重心区的地位,全部消失了。
关中一切都只能,也必须依赖漕运,大运河开通,米粮输自东南。隋炀帝被骂了世世代代,但却凭借大运河一件事,延续了西安和关中年的运数。
为关中输送钱粮的人工河叫通济渠。
这时,假若有一方*治势力控制住了通济渠,就是控制住了漕运。这就好比扼住了关中咽喉,关中*权也就成了瓮中之物。
这是洛阳东都的地位便异常重要。
洛阳正好位于通济渠的上游,它西通西安,南达江淮。这是咽喉之地。
通济渠将赋税与经济重心的南方,同*治中心和*事中心的北方联结起来,为王朝的统一提供了保障。
图片来源星球研究所
当关中的中央*权要同东部平原发生联系时,洛阳就是关中的咽喉。
但是,当中央*权的经济联系主要在河南和江淮之间由南向北地进行时,开封又成为了洛阳的咽喉。
和山岭纵横的河洛平原相比,开封对于东南的辐射更为广域。
后来,开封就自己取代了西安和洛阳,成为五代和北宋的都城。
史学家将在开封的统治称为中国历史的中部时代。在开封之后,王朝*权曾经短暂南移,之后迅速北上,走完了元明清三代,一直到共和国。
中国历史的上半部在西境,下半部在北境。
在中国历史的西境时代,长安和洛阳平分秋分。然后,在中国的*治、经济中心不断的东移、南移中,洛阳与长安又一同失落了。
但时光荏苒,洛阳尽管变了无数次模样,但洛阳的印迹却深深地烙在了中华历史与文化的土壤里。
无论如何,这个佛儒家道三家公认的祖庭,这个诞生了无数唐诗和诗人的璀璨之地,这个诞生了洛神和《洛神赋》的神圣之地,这个武则天种满了牡丹的地方——
担得起一身傲骨,也有资格睥睨群雄。
3
但在历史的下半部中,洛阳的优势已经丧失殆尽了。这主要由两个原因造成:
一是王都离开中西部内陆北上,大运河就此改道。
这是一个递进的关系,洛阳从此失去了作为古中国交通枢纽的所有机会。
第二个原因是中原的*治中心一直在开封,洛阳在年内丧失了崛起的所有机会。
但转折来自于新时代,洛阳等了年,终于等到了新中国。
当毛主席站在天安门上说,我们要将眼前全部盖满烟囱时,洛阳的机会终于来了。
新中国要全力实现全国工业化,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外部威胁。所以,重要的工业都放在了三四线。
河南地处内陆,有利于保护重要的工业基地,因此成为国家重点工业建设区域。
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了个工业项目,其中有10个安排在了河南,10个中有6个放在了洛阳。
洛阳四面环山,一面有*河之险,在河南的所有城市中,国防条件最为优越。
年,第一拖拉机制造厂花落洛阳。
之后,洛阳铜加工厂、洛阳热电厂、河南柴油机厂、洛阳滚珠轴承厂、洛阳矿山机器厂等共6项“工程”项目,以及许多配套的中小企业、科研院所落地洛阳。
10年后,洛阳大小工厂林立。一跃成为中国机械工业的重要基地。
图片来源星球研究所
于是不过短短几年,东北的共产*员干部和上海江浙的技术专家纷纷启程,20万工业移民及家属来到当时仅有7万人口的洛阳。一直到今天洛阳都是中原区域内普通话普及最好的城市。
这是近代以来,洛阳最为辉煌的时刻。
国家将*工重镇放在西安,将命脉国企放在洛阳。西安和洛阳再次唇齿相依、互为补充。
但不同的是,西安是省会,也是整个中国西北部的唯一的出口。
东北的出口是沈阳、西北的出口是西安、西南的出口是成都,所以,这三个城市无一不是有着广阔的辐射纵深。
但洛阳只是洛阳。
旧工业体系逐渐衰落的时刻,洛阳也便会跟着一起衰败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和东北的衰落并无本质的却别。
4
最近的20年,是郑州的崛起时刻。
郑州的崛起,来自于用城市化去带动郑州经济发展。
这20年的时间,可以分为两个10年。
第一个10年,得益于通过近10年建设,郑东新区吸引了金融业、服务业企业入驻逐渐发力,迅速成为郑州快速发展的支点。
第二个10年,得益于富士康落地郑州航空港,使年成为郑州高度发展的起点。
年郑州实现了人口破千万,GDP破万亿的双破计划,年郑州GDP突破了1.2万亿。
近10年来,围绕着郑州的话题越来越多,郑州西安之争,郑州武汉之争,郑州济南之争,中部四城郑、武、长、合之争,北方城市之争,等等等等,何其之多!
中国的城市竞争,从来都不是不进则退,而是跑的慢了,就等于在后退。
我们一直在强调,这个世界上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谁抓在手里了,谁就是赢者。
西安从地理地形上,是整个中国西北的出口和*事重镇,又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肩负西北复兴的重任,中央赋予国家中心城市和自贸区的双王牌。
郑州的十字区位优势历久弥坚,再加上大踏步的城市化中对于整个省域人口的虹吸,正在不断夯实中原地区唯一核心城市的地位。
而洛阳,此时则显得非常的被动,被东西两个核心城市不断的拉扯撕拽,洛阳人口开始大量的溢出。
与此同时,科研机构和人才也在不断地外迁到东南沿海。
在洛南新区的光鲜之下,则是洛阳的城市发展已经基本接近尾声的事实。
2年前,刘邦建汉时,选择长安,是因为洛阳方圆不过百里,无法支撑起帝国庞大的行*机构。
在今天,洛阳狭小的城市面积,依然成为洛阳发展的桎梏,这让洛阳不可能像郑州一样,可以不断东扩,通过吸血地市不断做大自己。
洛阳陷入城市化尾声和产业外流的双向下行螺旋。
5
如今,洛阳的命运已经尘埃落定,作为郑州都市圈西部版块的副中心城市,构成对郑州的强支撑。
公元年以前,坐落在河洛岸边的古城洛阳,一直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如今洛阳对这个世界的惊喜,依然是在晚会上、在影视中,对于几千年前王朝盛世的重新演绎。
回望大浪淘沙般的历史长河,你会看到所有城市文明的辉煌和衰落,似乎一切都有命中定数。
年前,当开封作为东京崛起的那一刻,关于东都洛阳的此后往生都已经划定了。年前,当北京作为国都的那一刻,关于整个西境的命运已经划定了。70年前,当郑州作为省会崛起的那一刻,开封的命运也基本被划定了。4年前,当郑州成为中原城市群中心城市的那一刻,洛阳的命运也被划定了。
一场“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新闻发布会,让中原城市大战再次甚喧尘上。
最大的争议之处,在于洛阳城市地位的变动。
在全省新城镇空间的规划上,郑州都市圈再次扩容,形成新的郑州大都市圈,从原来的1+4格局升级为1+8。
问题就在于,在发布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把洛阳也纳入进郑州都市圈。
正是这一变动,让洛阳人民炸锅了。
通过各种坊间评论,整体的基调非常一致:郑州没有能力引带洛阳,洛阳也不需要郑州带。
而在万千的评论中,隐藏的核心思想也非常明确,郑州何德何能!
天地之中的洛阳、千年古都的洛阳、邙山脚下的洛阳、神都洛阳、洛神的洛阳、位帝王的洛阳,从骨子里瞧不上任何一座城市。
1
一直以来,省会郑州的发展策略都是飘忽不定的。
最初郑州的发展策略,正是向西和洛阳融合,建成百里大城。但后来不了了之,转而开始向东和开封融合。
再后来,郑州大都市区规划出台,新乡、焦作和许昌都被纳入了郑州卫星城的范畴,争先恐后地对接郑州,郑州成了中原城市群的中心。焦作的高速免费*策、新乡的平原新区产业带、许昌的机许快轨对接航空港纷纷落地。
后来,郑州成功审定中心城市,之后郑开同城、郑许一体化开始提上日程。这里面唯独没有洛阳。
再次出现时,洛阳的定位是河南省副中心城市。郑州之下,众城之上。
从历史的纵深中俯瞰,洛阳的荣华起于关中,也衰于关中;就像开封的荣华起于大运河,也衰于大运河一样。
郑州因陇海和京广,上演了最精彩异常的翻身之变。而洛阳,这个曾经荣耀千年的王城,在今天却只能在乎郑州和自己谁更强!
从盛世王都到仰人鼻息,兴衰之不可捉摸,震撼了多少人心!
在今天,当我们回溯千年,才发现有关兴亡也许一切早有定数。
2
洛阳真正的衰亡起于北宋定都开封。
就在赵氏兄弟关于新朝国都的争论中,洛阳败下阵来。
就在东京的金明池上龙舟争标的那一刻,洛阳作为一国之都的宏大叙事已然完成了使命,十三朝古都千古繁华彻底成为过去式。
此后的年,洛阳的任何跌宕起伏,都不再能牵动整个国家的命运和走向,一切开始变得像是小池塘里的风雨,再无风浪。
长安和洛阳牢牢绑在一起,成为古代都城的王者,周、秦、汉、隋、唐。中国历史的前半部,全部演绎于洛阳和八百里秦川。从周开始,一直到唐,中国历史一直施行的都是双都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很难说清楚西安和洛阳,谁更重要。这和今日的郑州和洛阳之争则完全不同。
而唐以后,开封取代长安洛阳,成为五代和北宋时期的都城。
这是中国王城发展的重大变化,和中国古代经济发现完全有关。
楚汉大战,萧何可以据守关中,输兵粮补给汉王,汉王因此得霸。汉王因此建都关中,八百里秦地,物产丰腴,足以守霸业。
到东汉之后,刘秀迁到洛阳,有汉一朝国祚延续了将近年。
到隋唐之时,中国进入到历史辉煌的顶点。但人口剧增导致关中的经济优势和全国经济重心区的地位,全部消失了。
关中一切都只能,也必须依赖漕运,大运河开通,米粮输自东南。隋炀帝被骂了世世代代,但却凭借大运河一件事,延续了西安和关中年的运数。
为关中输送钱粮的人工河叫通济渠。
这时,假若有一方*治势力控制住了通济渠,就是控制住了漕运。这就好比扼住了关中咽喉,关中*权也就成了瓮中之物。
这是洛阳东都的地位便异常重要。
洛阳正好位于通济渠的上游,它西通西安,南达江淮。这是咽喉之地。
通济渠将赋税与经济重心的南方,同*治中心和*事中心的北方联结起来,为王朝的统一提供了保障。
图片来源星球研究所
当关中的中央*权要同东部平原发生联系时,洛阳就是关中的咽喉。
但是,当中央*权的经济联系主要在河南和江淮之间由南向北地进行时,开封又成为了洛阳的咽喉。
和山岭纵横的河洛平原相比,开封对于东南的辐射更为广域。
后来,开封就自己取代了西安和洛阳,成为五代和北宋的都城。
史学家将在开封的统治称为中国历史的中部时代。在开封之后,王朝*权曾经短暂南移,之后迅速北上,走完了元明清三代,一直到共和国。
中国历史的上半部在西境,下半部在北境。
在中国历史的西境时代,长安和洛阳平分秋分。然后,在中国的*治、经济中心不断的东移、南移中,洛阳与长安又一同失落了。
但时光荏苒,洛阳尽管变了无数次模样,但洛阳的印迹却深深地烙在了中华历史与文化的土壤里。
无论如何,这个佛儒家道三家公认的祖庭,这个诞生了无数唐诗和诗人的璀璨之地,这个诞生了洛神和《洛神赋》的神圣之地,这个武则天种满了牡丹的地方——
担得起一身傲骨,也有资格睥睨群雄。
3
但在历史的下半部中,洛阳的优势已经丧失殆尽了。这主要由两个原因造成:
一是王都离开中西部内陆北上,大运河就此改道。
这是一个递进的关系,洛阳从此失去了作为古中国交通枢纽的所有机会。
第二个原因是中原的*治中心一直在开封,洛阳在年内丧失了崛起的所有机会。
但转折来自于新时代,洛阳等了年,终于等到了新中国。
当毛主席站在天安门上说,我们要将眼前全部盖满烟囱时,洛阳的机会终于来了。
新中国要全力实现全国工业化,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外部威胁。所以,重要的工业都放在了三四线。
河南地处内陆,有利于保护重要的工业基地,因此成为国家重点工业建设区域。
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了个工业项目,其中有10个安排在了河南,10个中有6个放在了洛阳。
洛阳四面环山,一面有*河之险,在河南的所有城市中,国防条件最为优越。
年,第一拖拉机制造厂花落洛阳。
之后,洛阳铜加工厂、洛阳热电厂、河南柴油机厂、洛阳滚珠轴承厂、洛阳矿山机器厂等共6项“工程”项目,以及许多配套的中小企业、科研院所落地洛阳。
10年后,洛阳大小工厂林立。一跃成为中国机械工业的重要基地。
图片来源星球研究所
于是不过短短几年,东北的共产*员干部和上海江浙的技术专家纷纷启程,20万工业移民及家属来到当时仅有7万人口的洛阳。一直到今天洛阳都是中原区域内普通话普及最好的城市。
这是近代以来,洛阳最为辉煌的时刻。
国家将*工重镇放在西安,将命脉国企放在洛阳。西安和洛阳再次唇齿相依、互为补充。
但不同的是,西安是省会,也是整个中国西北部的唯一的出口。
东北的出口是沈阳、西北的出口是西安、西南的出口是成都,所以,这三个城市无一不是有着广阔的辐射纵深。
但洛阳只是洛阳。
旧工业体系逐渐衰落的时刻,洛阳也便会跟着一起衰败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和东北的衰落并无本质的却别。
4
最近的20年,是郑州的崛起时刻。
郑州的崛起,来自于用城市化去带动郑州经济发展。
这20年的时间,可以分为两个10年。
第一个10年,得益于通过近10年建设,郑东新区吸引了金融业、服务业企业入驻逐渐发力,迅速成为郑州快速发展的支点。
第二个10年,得益于富士康落地郑州航空港,使年成为郑州高度发展的起点。
年郑州实现了人口破千万,GDP破万亿的双破计划,年郑州GDP突破了1.2万亿。
近10年来,围绕着郑州的话题越来越多,郑州西安之争,郑州武汉之争,郑州济南之争,中部四城郑、武、长、合之争,北方城市之争,等等等等,何其之多!
中国的城市竞争,从来都不是不进则退,而是跑的慢了,就等于在后退。
我们一直在强调,这个世界上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谁抓在手里了,谁就是赢者。
西安从地理地形上,是整个中国西北的出口和*事重镇,又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肩负西北复兴的重任,中央赋予国家中心城市和自贸区的双王牌。
郑州的十字区位优势历久弥坚,再加上大踏步的城市化中对于整个省域人口的虹吸,正在不断夯实中原地区唯一核心城市的地位。
而洛阳,此时则显得非常的被动,被东西两个核心城市不断的拉扯撕拽,洛阳人口开始大量的溢出。
与此同时,科研机构和人才也在不断地外迁到东南沿海。
在洛南新区的光鲜之下,则是洛阳的城市发展已经基本接近尾声的事实。
2年前,刘邦建汉时,选择长安,是因为洛阳方圆不过百里,无法支撑起帝国庞大的行*机构。
在今天,洛阳狭小的城市面积,依然成为洛阳发展的桎梏,这让洛阳不可能像郑州一样,可以不断东扩,通过吸血地市不断做大自己。
洛阳陷入城市化尾声和产业外流的双向下行螺旋。
5
如今,洛阳的命运已经尘埃落定,作为郑州都市圈西部版块的副中心城市,构成对郑州的强支撑。
公元年以前,坐落在河洛岸边的古城洛阳,一直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如今洛阳对这个世界的惊喜,依然是在晚会上、在影视中,对于几千年前王朝盛世的重新演绎。
回望大浪淘沙般的历史长河,你会看到所有城市文明的辉煌和衰落,似乎一切都有命中定数。
年前,当开封作为东京崛起的那一刻,关于东都洛阳的此后往生都已经划定了。年前,当北京作为国都的那一刻,关于整个西境的命运已经划定了。70年前,当郑州作为省会崛起的那一刻,开封的命运也基本被划定了。4年前,当郑州成为中原城市群中心城市的那一刻,洛阳的命运也被划定了。
历史的车轮面前,所谓的古今兴废,所谓的兴亡交替,一切都有定数,一切都如此的不可捉摸。
这种历史的无力感,让人兴奋,又让人深感着迷!
此诚非人力所可为者也!
祝福洛阳!
这种历史的无力感,让人兴奋,又让人深感着迷!
此诚非人力所可为者也!
祝福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