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都市圈扩容,新纳入4个地级市
河南位于中部地区,是中部六省中经济总量最高、人口最多的省份。从全国南北区域来看,河南属于北方。而这几年我国的经济重心迁移至南方,但是有2大省份撑起了北方,一个是山东、另一个就是河南。
从大区域来讲,河南属于中部。但是按照省内区域经济格局来说,河南大部分属于中原城市群。再细分,省内还有一主二副(郑州、洛阳、南阳)、郑州都市圈等。
郑州都市圈是以郑州市核心,包括开封、新乡、焦作、许昌4市的中心城区,俗称“1+4”。但是范围并不局限在此,而是包括了郑州周围的大部分县市。原郑州都市圈的规模已经占到了全省近20%的人口、30%的经济总量,是河南第一大圈。
如今河南第一大圈要扩容了!此次扩容的方向是向西,将洛阳、平顶山、漯河、济源4市也纳入了到了郑州都市圈的范围,从“1+4”变为“1+8”。扩容之后,新的郑州都市圈人口的经济总量都将占到全省的半数甚至更多。
新郑州都市圈,将形成“一核一副一带多点”的空间发展格局
对于新的郑州都市圈范围内的9个城市,河南也有了新的定位,将形成“一核一副一带多点”的城镇格局。
1个国家中心城市:郑州。郑州是河南第一经济强市,也是规模最大的城市,但是郑州并不是一个老牌的强市,而是一座因火车而兴起的城市。虽然这些年郑州高速发展,城区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总量不断创出新高,但是郑州依然不是副省级城市。
直到国家批复郑州为国家中心城市后,郑州的地位才提到了提升,起到了引领整个中部地区发展的重任。跟其它的国家中心城市相比,郑州还有不小的差距。
首先,郑州的经济总量刚过亿,全国排在第16位,落户于非国家中心城市长沙。
其次,郑州的城市规模还是偏小,国家中心城市的能级不够。郑州的城区人口万,刚过特大城市门槛。与武汉(万)、西安(万)相比,差距依然很大。而且人口规模也在长沙之后。
正是因为这两大原因,河南才考虑要对郑州都市圈进行扩容,以此来提高郑州的核心竞争力。为了加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当务之急就是要继续扩大城区范围,将开封、许昌、兰考纳入郑州一体化发展,同时大力发展郑东新区、郑州航空港区等,在新的郑州都市圈中起到更大的辐射作用。
1个副中心城市:洛阳。洛阳是河南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中西部经济最强、规模最大的普通地级市。作为中西部第一个建设地铁的地级市,洛阳的实力自然不用怀疑。
但是湖北确定的2个副中心,襄阳和宜昌的发展势头很猛,大有赶超洛阳的趋势。河南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才不断提升洛阳的城市能级。从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到河南的省域副中心,再到现在将其纳入郑州都市圈的范围,并作为副中心城市。这些都体现出了河南发展洛阳的急切用心。
洛阳纳入郑州都市圈后,可以与郑州联动发展,利用主副中心形成都市圈的发展主轴,形成以科创为引领、以产业为基础、以城镇为载体的高质量经济发展带,甚至是打造整个河南的发展主轴。
对于洛阳自身来说,除了与郑州联动之外,向北与济源深度融合发展也是现实需求。济源与洛阳隔*河相望,中心城区的直线距离约45公里。洛济融城还有一大优势,那就是孟津区位于*河北岸,与济源市区只有十公里,一体化发展没有阻碍。
洛阳和济源深度融合发展,不仅可以打造郑州都市圈西部城市组团,还能进一步提升洛阳的综合实力,继续领先中西部地市。
4个支点城市:新乡、焦作、平顶山、漯河。新乡和焦作位于郑州市区北部,中间有*河阻隔,一体化发展的难度很大,可以作为都市圈北部的2个支点城市,通过交通互联、产业互动参与都市圈建设。平顶山和漯河位于郑州的南部,处于都市圈的外围区域,距离郑州市区太远。
将这4个城市培育成都市圈内的支点城市,可以对整个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起到支撑作用。通过中间城市的传动效应,参与都市圈内的产业分工、城镇协同,最终提高整个都市圈的综合实力。
郑州都市圈的核心当然是郑州市,通过都市圈9市的联动发展,到年郑州的经济总量将达到2万亿,整个都市圈将达到6万亿。无论是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还是都市圈作为河南的主核心,其能级、辐射力、影响力都将进一步增强,最终可以带动全省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