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附:海绵城市·资料大全--
很多内陆群众都想着有机会看看大海多好,现在这个愿望可以实现了,每年夏季大雨来袭,足不出户就可以让内陆群众体验到“看海模式”。各种新闻报道标题都是“百年不遇”有网友调侃说:我现在才20岁,已经经历了很多次百年不遇的内涝,估计“百年不遇”也要委屈的说:为什么每次都是我来背锅?
01
内陆看海绝不容乐观,这是城市基建出了问题!
原因一:排水设施老旧,建设缺乏长远规划
原因二:城市降雨热岛效应导致降雨量增大
原因三:城市地面硬化过度
--文末附:海绵城市·资料大全--
02
是时候展示真正的技术了,景观设计师们义不容辞!
海绵城市这也不是什么新鲜词了,这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的,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文末附:海绵城市·资料大全--
六要素助你理解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
“渗”:能把更多的雨水渗透到城市的地下储存起来
“滞”:不能让雨水很快流走,也是要把它更多的留在城市里
“蓄”:就是采取多种措施蓄水,城市有水才有灵气
“净”:把水净化,跟污水处理异议,雨水也想要处理
“用”:有水了就要合理利用
“排”:将多余的雨水通过地下管网排出城市
--文末附:海绵城市·资料大全--
03
功能强大又美观,两个不得不看的案例!
01北京低成本回迁社区生态景观设计
设计公司:中建院
理念:人人都能参与的海绵城市
▼
--文末附:海绵城市·资料大全--
小编有感:项目地北京长辛店老镇,该区域自然优势显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旧时自然安静的村落、愉悦惬意的乡村生活已不复存在。设计师以邻里交往空间、儿童活动空间、体育健身空间等,满足不同人群在不同季节的活动需求。将海绵城市的融入社区景观中,利用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生物滞留带、植被浅沟等方式减缓地表雨水下渗速度,实现可持续水循环,并利用雨水营造湿地花园、溪流叠水等景观。该项目打造了北京最大的社区雨水花园。
02:上海三林楔形生态绿地
设计公司:TLS
理念:环城绿肺
▼
小编有感:场地北邻上海前滩商务区,南侧为外环生态廊道,坐拥*埔滨江东岸。场地现状被河道以及多条城市道路严重分割,如何将被割裂的碎片重新组织成一个连贯的市*公园。
整体设计用微地形赋予场地活力,再利用拆迁后的建筑废料,将公园地形有机的组织起来。这种富有变化的地形设计有助于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竖向活动空间的丰富及设计,并最大程度优化场地生态类别的多样性,包括挺水湿地,雨水花园,湿草甸,低地森林与高地森林。将城市所需的活动与生态本底有机的交融在一起。
你只需要用心设计,剩下的交给景观大数据!
今天限时免费发放!
欲知详情请看下图:
▼
经典案例
精细模型
整理不易
『资源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