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4名队员在云南哀牢山失联
牵动着社会各界人士的心
11月22日
4名失联人员全部遇难的消息传出
除了痛心之外
也带来各种疑问和思考
22日晚上哀牢山脚下的普洱镇沅者东镇救援车队在十字路口停留了数分钟为四名遇难地质队员鸣笛哀悼视频来源:极目新闻23日上午4名遇难地质队员的遗体正在转运途中截至11月23日7时,参与搜救的云南森林消防队伍按前方联合指挥部既定部署展开行动,昆明支队支队长李孝忠率84余名队员,普洱支队支队长周东辉率24名队员,从新平县水塘镇进山,安全稳步向4号管护站转运失联人员遗体,直线距离大约1.5公里。
当日6时,由思茅中队中队长王思龙带普洱支队40人,普洱消防救援支队20人、地调中心30人、地方群众50人共人组成接应队伍,赴4号管护站接应,由原老鹰塘接应点出发,直线距离大约5公里,预计耗时5小时。7时,昆明支队杨仙永*委部继续向普洱市镇沅县者东镇联指开进,路程大约30公里,预计1.5小时到达。同时,云南消防救援指战员和其他救援力量也进山前往4号管护站协助转运遇难人员。实时观测。图源:春城晚报
01四人被找到时现场是怎样的?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战训处副处长杨磊向新华社记者介绍,直至11月21日18时33分,搜救指挥部接到搜救人员报告,在新平县水塘镇哀牢山山区,重点区域东南方向直线距离1.85公里处发现3名失联人员,已无生命体征。11月22日,搜救突击队在失联人员被发现位置找到的背包。来源:云南消防救援总队
以国家山岳救援昆明大队为主体的救援力量组成突击队赶赴目标点进行支援,并在距发现失联人员地点直线距离3.58公里的老鹰塘设置接应点。该目标点属于哀牢山原始森林无人区,无道路、无通讯信号,突击队员夜间穿密林、爬陡坡,绕过断崖,蹚过激流,不到2公里的路程行*5个半小时,22日0时32分抵达后,又以发现地点为中心向四周对第4名失联人员开展搜索,但因夜色浓重,未能成功。11月21日晚,镇沅县失联人员救援指挥部,热成像显示疑似失联3人位置。摄影:新京报记者李阳王清以
杨磊说,8时32分,第4名失联人员终于在3名遇难人员附近被找到,已无生命体征。11月21日晚,救援人员通过热成像发现疑似失联人员的位置,正在确认点位。摄影:新京报记者李阳王清以
另据新京报报道,通过热成像定位,第4名遇难人员位于前3名被找到遇难人员周边的一个陡坎下方。据在现场的国家山岳救援昆明大队队员描述,根据目测,4名遇难者衣冠较为完整,也没有被野兽侵害的迹象。随后,救援人员按命令开展了遗体转运工作。据了解,这4名人员此次进山为开展森林资源调查,携带有RTK(实时差分定位)设备、森林罗盘、工兵铲、铁锹等工具以及干粮、矿泉水等约1天半的口粮。新京报记者跟随搜救队进入哀牢山尝试还原现场情况↓↓↓视频来源:新京报
02哀牢山究竟有多凶险?4名地质调查人员失联遇难,让位于云南省中部的哀牢山进入更多人的视野。这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山?为什么有专业能力的人员也会面临失联、乃至遭遇不测?23日,记者采访了云南资深地质调查专家王宇,试图解开这些迷惑。
图为搜救队员在搜寻失联人员。普洱市消防救援支队供图
公开资料显示,哀牢山是古哀牢国东界界山,位于中国云南中部,为云岭向南的延伸,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也是元江和阿墨江的分水岭。哀牢山分布范围很广,涉及楚雄州的楚雄市、双柏县、南华县,普洱市的景东县、镇沅县,玉溪市的新平县,仅在普洱市镇沅县的面积就达到13.5万亩。真实的哀牢山有多凶险?王宇从地形地貌、气候和自然资源三个角度进行了介绍。哀牢山是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碰撞和俯冲的产物,与红河深大断裂共生,新构造运动强烈。受内外力共同作用,断裂构造发育,山体隆升幅度大,河流急剧下切,形成深度切割的高中山地貌。“这意味着哀牢山山高坡陡,地形起伏变化强烈,行进困难。”由于哀牢山山体相对高差大,气候垂直分布明显,从山顶到山麓就有6种气候模式,包括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气候。“气候复杂,容易遭遇天气突变。”哀牢山为世界同纬度生物多样化、同类型植物群落保留最完整的地区。这里有包括孟加拉虎、绿孔雀、黑长臂猿、云豹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内的众多野生动物,和以“植物活化石”梭罗树为首的千余种高等植物,森林郁闭度极高。“人一旦进到密林中,很容易迷失方向和遭遇*蛇、蚂蟥、野兽等。”此外,哀牢山原始森林雾气重、无道路、无通讯信号,都给野外活动带来困难。“年的一次应急调查中,直线距离30多公里的路,我们走了整整17个小时。”王宇说,“进入原始森林,行进非常困难,全是密密麻麻的藤蔓、刺竹、灌丛、杂草,完全无路可走,只能循已有的羊肠小道行进。”哀牢山唯一一个生态站,位于云南省景东县太忠乡徐家坝。这里距离四名队员失联的地方,大概数十公里的山路。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副站长杨效东,曾于上世纪80年代就在哀牢山从事生态考察研究工作,历经近四十年的哀牢山艰辛之旅。杨效东在接受都市快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这里的野生动物多,最凶猛的是黑熊。我们站上的一位工作人员碰到过:他在山上安装红外相机,突然就偶遇了!幸亏有一定距离,后来双方主动互不惊扰,人和熊都小心翼翼躲开,那次有惊无险。最怕的情况包括:带有幼崽的熊,你闯入了它的领地,这样很危险。这里有山民被熊伤害过,多是在采蘑菇菜草药时发生的。另外还有*蛇,(上世纪)90年代,我们站上的工作人员被蛇咬过。那时更艰苦,没有路,几十公里的山靠人徒步攀爬。那个队员是被人一路人力抬下山的,才得到彻底救治。现在条件好多了,路也修到了保护区边缘。山下面也有很多村寨,主要是彝族,人们都很热心。据杨效东介绍,哀牢山范围很广,涉及镇沅、景东、楚雄和玉溪四个县市。进入哀牢山,和《侏罗纪公园》里的原始森林一个样。“进到林子,明明外面的阳光很好,但密林深处光线不好,尤其雨天不容易看清路。一旦进到林子里,看不到周围的环境,人容易失去方向感,就会迷失。黑暗中还会有树枝、溪流、深沟的拦阻。”03为何专业人员也会失联?据了解,此次失联的4名地质调查人员年龄在25岁至32岁之间,均有部队服役经历。进山时,他们携带了RTK定位设备、罗盘、工兵铲等专业工具。按常理,他们遭遇失联的可能性,较普通人应该低得多。王宇坦言,此次事故是非常小概率的事件,“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云南地质工作高峰时期,仅地矿系统就有从业人员2万多人,也只发生过个别地质队员在陡崖边、溶洞里探测时失足摔落伤亡的事件,从未发生过3人以上地质队员遇难的重大事件。”王宇认为,即便专业人员携带了专业设备,也常常会遇到原始森林中没有通信信号等情况。一旦没有信号,现代定位设备无法派上用场,就得靠作业人员所掌握的传统技能、野外经验和常识来脱困,所以野外工作和生活经验的传承、各种意外事件的防范、处置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都很有必要。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镇沅管护局局长王鸿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失联人员位置属于哀牢山地形地貌最为复杂的区域,就算是巡护人员,在平时走得少的地方,也可能出现短时间的迷路现象。失联人员在迷失方向的情况下很难走出去,复杂的地形可能也会导致失联人员有不同程度的受伤情况。
参与救援的云南省山地救援队的赵雷(化名)介绍,哀牢山地势复杂多变,前几天曾下雨,山里有雾,加之信号总是断断续续,导致很难辨认方向。“我们脚下的刺竹太密,米的距离甚至得用时两小时。”
图为搜救队员在搜寻失联人员。普洱市消防救援支队供图
哀牢山在玉溪境内的一名护林员提到,哀牢山地形过于复杂,上山下坡总是弯弯绕绕,遇上大雾天气,行路会变得更难,“即便是有野外生存能力的退伍老兵,也难免遇到难题,连我们上山都很谨慎,基本是从哪儿上就从哪儿下。如果对这片区域的方向感不太好,你到了开阔地带,可能也看不清哪儿是哪儿,容易偏离方向。”
多位樟盆村村民也提到,近些年他们很少有人进入哀牢山。有村民提到,一二十年前,当地村民曾上山采药,“但到的地方也都是边缘地带,而且都是跟着长辈走原来留下的路”。
百家号官方认证的匠心计划创作者、星问答计划创作者“悟空科学”科普说,当救援队的无人机在哀牢山飞行的时候,也会因为某些地方信号太弱而失去联系。所以,也不是所有先进的救援设备都可以在哀牢山被用上。并且,哀牢山很多区域都有大雾的问题,准确来说能见度也有10米的样子。有时候有信号,有时候没有信号,别说是外来的人,就算是本地人也是有可能因此迷路。
04为何没有打开RTK进行定位?4名调查人员的遗体被发现后,他们的身份和携带装备也被披露。
失联的4人每人有一台RTK(一种能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仪器、森林罗盘、2把工兵铲、3把砍刀以及油漆、排笔、树牌、卷尺、皮尺、钉子、一次性雨衣、1个2万毫安充电宝、1瓶汽油。
汽油是驾驶员担心地质队员们晚上下不来,特意从备用油桶里倒出来让他们带着的,可用于野外生火取暖、防野兽,还能稀释油漆。
按常理分析,他们只要按下RTK设备按钮,救援人员就能根据卫星系统传回的数据找到4人所在的位置。但据报道,从14日至21日上午11点,他们从未打开过RTK设备,因此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无法据其定位。
不过,有从事地质工作的人士表示,原始森林中如果失去通信信号,即便打开定位设备,后方人员也收不到信息。
一位从事山地救援17年的专业人士同样认为,进山后要考虑定位设备的电量,只能在条件合适、有信号的地方展开,“可能他们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打开,或者中途情况突然恶化。”
参与救援的张先生也给出了同样的说法。在搜救过程中,他的手机信号时断时续,经常收不到消息,“主要是雨后雾很大,能见度低,容易找不准方向。而且下了雨温度太低,他们身体上可能也受不了。”张先生分析。
图源:中国新闻周刊受访者供图
05为何没有寻找当地向导带路?关于为何不找当地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求助,或者邀请当地熟悉保护区内情况的村民作向导规避风险的疑问,镇沅县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称,由于4名失联人员已经深入到原始森林保护区核心区域,平时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巡逻管护,为了安全着想,也很少深入到核心区域;当地老百姓平时放牧,都在保护区外围,对核心区域很少涉足,未必熟悉原始森林内部情况,既使邀请老百姓作引路向导,虽然一定程度上会有所帮助,起到一定作用,但也不敢担保排除全部危险。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一名护林员曾表示,哀牢山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随着管理逐渐规范、完善,进入保护区需获得准许,“游客是不允许进入的,专业人员也需要护林员陪护”。不过,樟盆村的一名护林员提到,11月13日,当他得知有车辆人员上山后,曾前去探寻情况,“到的时候,调查人员已经进山了,只看到了司机。”图源:中国新闻周刊受访者供图
06什么原因导致遭遇不测?四名地质队员遭遇不测的原因可能是哪些?
公开资料显示,年9月2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在昆明挂牌成立。云南省地质专家王宇告诉春城晚报记者,他曾为该单位做过野外检查指导,这支队伍是一支精锐的地质调查队。
13日,镇沅县气温为18℃至24℃,14日、15日,新平县境内气温为11℃至17℃,均有雨。4人本打算于当天或次日早上下山,但最后失联。王宇认为,山中气温明显低于山下,后来下雨,几人迷路后,产生了失温状况,加之没有向导,而且雨具、帐篷、干粮和饮水携带不足,雨披也不足以抵挡寒冷,在寻路中失温而遭遇不测。
王宇说,如果该工作人员在陡坎下方被找到,就不排除掉下去摔伤的可能,加之迷路失温,最后遇难。失联的4人各有一台RTK设备,他们为什么没有打开设备?王宇推断,RTK设备没有电或没有信号的可能性比较大。
07野外作业危险几何?据报道,此次4名地质调查人员进山,是为了开展森林资源调查。按计划,他们需要从哀牢山腹地翻过山脉,到达位于北坡的新平县水塘镇。“无论是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还是环境地质调查等,都需要在野外作业。”王宇称,野外作业流动性大,工作环境不确定,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常见的有遭遇极端天气、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发生交通事故、疾病、外伤,迷路所致失温、饥饿、脱水等。王宇介绍,一般野外作业都会预先设定好路线和应急预案,但在原始森林等恶劣环境下,很难保持预定的调查路线,加之密林遮蔽、大雾弥漫,很容易迷路。一旦因为迷路只能在山上露宿,就会面临更多危险。任何意外情况都考验着作业人员的应急能力。(云南新闻网综合自中国新闻网、新华社、央视新闻、新京报、都市快报、春城晚报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