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记者镜头下的大美阳光花城
“没有雾霾,阳光灿烂,繁花似锦,瓜果飘香……”在3月4日攀枝花三线建设50周年之际,多名外地记者用相机记录下了这座全国惟一以花命名的传统工业城市的华丽转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镜头下的攀枝花。
李杰《华商报》首席记者
李杰系江苏太仓人,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新闻摄影委员会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华商报首席记者,华商报新闻摄影部主任。
攀枝花的夜晚更加迷人(李杰摄)
攀钢厂里的专用铁道。(李杰摄)
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李杰摄)
记者感悟挤出时间品味这座城市“来攀的时间非常紧,但我尽可能地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努力品味这座城市。”李杰说,虽然是第一次来攀枝花,但这座充满奇迹的城市留给他无尽的感慨,“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让更多人了解攀枝花、向往攀枝花。”
朱建国《华西都市报》首席记者
朱建国系华西都市报编委、首席记者,四川省新闻摄影学会理事,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四川分院客座教授。年抗震救灾照片“心手相连”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捡攀枝花的人。(朱建国摄)
阿署达花舞人间景区。(朱建国摄)
老三线建设者。(朱建国摄)
记者感悟退休后来攀枝花安家“来攀枝花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的阳光、气候和热情的人们,这让我有一种退休后要来攀枝花安家的冲动。”朱建国说,50年来,攀枝花的巨变可谓令人震撼,如今,攀枝花从一个传统的工业城市正在向新兴的旅游城市转型,这样的蜕变,让人们看得见,摸得着。
周乐天《四川画报》编辑部副主任
三月的阳光花场城。(周乐天摄)
《祖国不会忘记》演出现场。(周乐天摄)
攀钢兰尖矿区。(周乐天摄)
记者感悟让更多的人爱上这里“这已经是我第六次来攀枝花了,每次来给我的感受总是不一样。”周乐天说,而今,这座城又打出了以康养旅游为目标的金字招牌,焕发出勃勃生机。“爱上这里,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只源于喜欢,我会用镜头,让更多的人爱上阳光花城。”
来源:攀枝花晚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