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他在战场上身负重伤——被地雷炸掉双手,炸瞎一只眼睛。荣立一等功的他,成为被鲜花和掌声簇拥的战斗英雄。
22岁,他离开*营,从推小板车卖一角钱的茶水开始,艰辛谋生,33年默默无闻。失去了双手,他用双臂支撑起了幸福的一个家,做得和许多健全人一样出色。
他叫朱永明,是*冈麻城市退役*人,当选为湖北省年度“荆楚楷模·最美退役*人”,并被推荐为中国好人候选人。
朱永明
战场负伤,他选择回乡创业
年12月,年满18周岁的朱永明满怀梦想光荣参*,成为中国人民解放*陆*某部战士。这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部队,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济南第一团”就出自该部。
年4月,朱永明和战友们来到南疆前线,参加轮战上阵地。6月26日拂晓,部队正在加固前沿阵地工事,突然“砰”的一声炸响,原来是地雷爆炸。正在给掩体培土的朱永明,被炸飞到空中,身体甩出战壕几十米远。
昏迷不醒的朱永明被医院抢救,捡回一条命。但因受伤严重,他的双臂自肘部以下被截肢,失去了双手,而且左眼永久失明。
年6月,朱永明所在部队撤离战场。朱永明的英雄事迹被媒体广泛宣传报道,他也被院校请去作战斗报告,宣讲光荣事迹。一时间,荣誉、鲜花、掌声接踵而至。人们礼赞英雄、崇拜英雄。
在朱永明老家麻城市铁门岗乡,22岁的姑娘毕荷花听到他的事迹后,怀着一颗崇敬的心前去探亲,踏上了开往石家庄的列车。而且不顾家人强烈反对、亲朋好友的劝阻,在部队与他结为夫妻。
在部队领导的关怀下,在妻子的鼓励下,朱永明重拾信心,学会了用断臂吃饭、穿衣、洗澡、如厕、写字。
没有了双手,还有一双腿脚,一个健全的大脑。再苦再累,吃饭要靠自己。下定决心后,朱永明于年医院疗养的机会,毅然选择退役回到麻城自谋职业。
“我其实很清楚,回到家乡,会面临比常人更多的困难,但作为一个*人,我要靠自己打赢命运的这一仗。”朱永明告诉极目新闻记者。
推车起步,建起了三层楼房
年,退役在家两年的朱永明分得一套*府安置房,他们一家从铁门岗乡迁至麻城市北环路莲花塘。当时的莲花塘路西是一片庄稼地,除了麻城市福利院外,周边少有住户。
没有庄稼地,工地的活也干不了,如何解决一家人的吃饭问题呢?朱永明和妻子合计,从城里进小商品回来卖。自主创业,说干就干。妻子进货,他推着小推车上街售卖。从一角钱一杯的茶水起步,卖啤酒、小零食、日用品等,朱永明每天上街售卖,哪怕风吹雨淋日晒,从不歇业。两年后,小推车变成铁皮棚,告别了风餐露宿的售卖。
为了减少摔、落货物造成的损失,为了更快更准拿到顾客需要的商品,他记不清有多少次弄伤残臂。他甚至笑着说起了自己的一些小窍门:“比如以前弯腰捡钱,弄得头昏眼花也做不到,后来发现,沾上一点水,就能把钱贴上拿起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放弃的坚守,从不懈怠的努力获得了回报。
年,他用多年积攒的积蓄,临街砌起两层小楼,在家售卖商品,解决了一家人的温饱。近几年,他又把小楼扩建成一栋上下三层的楼房,一层前店后院,二层、三层供家人居住,一家人生活奔小康。
年严冬的一天,朱永明正在商店售货,突然听到一阵小孩惊恐的哭喊声。他跑出店循声望去,看见一个三岁小孩跌落进1米深的道路排污沟里,正冻得瑟瑟发抖,随时都有溺水危险。对正常成年人来说,一把拉上小孩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但对没有双手的朱永明来说,却极其困难。然而,他没有片刻犹豫,奋不顾身地跳进污水沟,弯腰用截肢双臂把孩子抱起来放到岸上,再挣扎着自己爬上岸来,将孩子送回到家人手中。
孝老爱亲,脱下*装仍是个兵
为生活奔波之余,朱永明坚持练习书法,写得一手好字;他会用电脑、手机,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