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苹果上线ATT(AppTrackingTransparency,应用跟踪透明功能)一个多月后,近日,谷歌也进一步收紧了其个性化广告规定——如果安卓用户选择退出个性化广告,用户的GAID(GoogleadvertisingID,谷歌广告标识符)将不再可用。两家科技巨头纷纷收紧个性化广告规定,此举将对国内的广告业有哪些冲击?有专家表示,整体而言,如果没有统一的广告标识符检测投放效果,很有可能回归到“盲投”的状态。不过相较于寡头型媒体平台,小型媒体平台受到的冲击大得多,未来可能被迫纳入大平台参与广告交易。
继苹果实施ATT后
谷歌也开始收紧个性化广告
6月3日,据媒体报道,科技巨头谷歌“紧跟”苹果脚步,收紧隐私规定——从今年年底起,如果安卓用户选择退出个性化广告,用户的GAID将不可用。对其的访问请求只能得到一串无效字符。
图:谷歌公告截图
据了解,谷歌与数年前推出了GAID,默认情况下个性化广告为开启状态。安卓用户如果想要退出个性化广告,可以关闭GAID取消广告追踪。不过,即便是关闭状态,软件开发人员仍可以访问该用户的GAID,主要用途有:让开发者测量应用使用情况,以及让广告商检测和防止无效流量等。谷歌方面表示,本次收紧将影响从今年年底在Android12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并将在明年年初扩展到支持GooglePlay的设备上运行的所有应用程序。今年7月,谷歌方面将提供替代解决方案来支持基本分析和预防诈骗。事实上,早在一个多月前,谷歌的一大竞争对手苹果便正式实施ATT功能。在新功能下,用户打开应用会收到弹窗提醒,来询问用户是否同意应用追踪其活动。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开发者想要获取用户数据用于个性化广告,需要先征求用户的允许。新增的ATT功能,也带来了广告商识别符(IDFA,IdentifierforAdvertising)的“逻辑反转”。所谓IDFA,是苹果分配给iOS用户设备的随机设备标识符,可以使广告商更精准地定位和跟踪用户行为。此前,苹果的IDFA与谷歌的GAID都是默认开启状态,即默认跟踪,只有当用户主动操作时才会关闭;而在ATT功能下,IDFA默认处于关闭状态,开发者必须通过弹窗获得用户授权,才能够开启IDFA。一旦用户拒绝,开发者就只能得到一串无效字符,这直接意味着每个应用将无法监测其广告投放的效果。苹果此举引发全球广告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