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了
国人永远也不会忘记
那场噩梦那段伤痛
……
今天是5月12日
汶川地震13周年祭
年汶川地震过去后,为保证灾区学生如期复课,有近2万名学生远离家乡异地复课。那一年,泸州举全城之力,接纳了来自汶川县克枯乡中心校和草坡乡中心校的共计名学生、72名教职工在泸州十中异地复课。随后,江阳区妇联、区总工会、团区委发起为灾区孩子征集名“江阳爸爸”“江阳妈妈”的活动,目的就是使这些孩子在泸州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如今
13年过去了,孩子们长大了
当年这份特殊的情缘是否还在?
“江阳爸妈”和孩子们之间
又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
江阳妈妈:“女儿”今年考研成功
我会继续“盘”她01
今年“女儿”考研成功,姚宗玲一边高兴,一边开始为“女儿”准备学费。像很多妈妈一样,姚宗玲也曾这么对“女儿”说:“只要你考得起,再困难妈妈爸爸都会‘盘’你。”
↑“江阳妈妈”姚宗玲
朱富华,今年23岁,是年9月姚宗玲在泸州十中操场上认下的羌族“女儿”。因为汶川校舍重建完成,原计划在泸州上学三年改为了一年。一年后,依依不舍的姚宗玲和丈夫亲自开车将朱富华送回了汶川。
↑朱富华离开泸州时,留给“妈妈”的信
“她回去读了一年,放暑假来泸州看我,我就问她想来泸州继续读书不,她高兴惨了。”姚宗玲说,随后她找人为“女儿”办了转学,并专门为孩子准备了一间属于她的房间。
小学六年级、初中、高中,整整七年,姚宗玲大部分心血都花在了“女儿”身上。“初中每天晚上坚持给她听写英语,为了陪她学习,我晚上从来没有出去耍过。为了鼓励她考上高中,我答应她考上了就带她坐飞机去北京。单位发的书卡、蛋糕卡,都是留给她……”
朱富华的乖巧懂事,也让姚宗玲很庆幸有这个“女儿”。在姚宗玲的手机里,存着“女儿”上大学后的不少奖状。“她大一就入了*,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奖学金……她的奖状都是厚厚一叠。”说起这些,姚宗玲脸上都是笑。
年5月,姚宗玲在接受川江都市报采访时曾表示,希望能一直养到“女儿”上大学,那样心里就真的满足了。如今,姚宗玲的心愿真的实现了。
↑年夏天姚宗玲和“女儿”外出合影
江阳爸爸:今年五一赴汶川
干儿子的婚礼要“扎起”02
“干儿子结婚,爸妈啷个能不参加呢!”刚刚过去的这个“五一”节,对泸州市民牟先生和妻子来说,最大的事情就是去汶川参加了羌族干儿子张刘强的婚礼。
5月2日,牟先生夫妇从泸州出发,驱车6个多小时到达汶川。“汶川现在修得很漂亮,路也好。干儿子现在开挖掘机收入不错,家里的房子也宽敞。”牟先生说,5月3日,他和妻子作为嘉宾出席了干儿子的婚礼,还在现场讲了话。
↑牟先生和妻子参加汶川儿子的婚礼
年9月,在泸州十中的操场上,牟先生见到12岁的张刘强时,没有想到有一天还能参加他的婚礼。
看着当年那个又瘦又小又黑的小子,如今不仅长得胖乎乎,还娶了媳妇,牟先生高兴极了。
“他第一次坐我的车,还是我亲自教他系安全带。每个周末都开车去接他放学,送他回学校的时候给他准备一周的生活用品。”牟先生说,一年后,张刘强返回汶川的学校上课,但他们的情感并没有中断。
牟先生牵挂张刘强,经常打电话嘘寒问暖,每年都给干儿子寄去新衣服,后来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