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湖北最大金丝楠木林
绿树成荫,四季皆景。
从高处俯瞰整个百福司镇
舍米湖村的金丝楠木林
绿色是一抹亮丽的底色
构筑起一道迷人的风景线
在这块土地上
60多岁的护林员陈代全从爷爷辈至今
祖孙三代都接力守护着
这片金丝楠木林
他们将自己的一生
都默默奉献在了这片楠木林里
图
陈代全
作为舍米湖村楠木林唯一的护林员
陈代全每天都要戴着红袖标
拿着钩刀到林中转一转
在安静的山林里
除了风声
只能听见双脚踩在树叶上
发出的沙沙响声
这些声音仿佛在诉说山林守护者的故事
楠木素有“木中金子”之称
其中桢楠不仅属于
我国特有树种
还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
年
陈代全的祖辈在百福司镇舍米湖村定居
至今
已有九代人在此居住
为了守护家族居住地
守护这片珍贵的“木中金子”
陈代全的爷爷成为了一名楠木护林员
后来
陈代全和父亲也接力传承
守护着这片楠木林
百福司镇舍米湖村拥有湖北省内规模最大的楠木林,其中桢楠占比重颇大,桢楠具有形态优美、隔音、驱虫、净化空气等诸多生态功能。目前,全村成材楠木余棵,楠木育苗余株。
多年来
陈代全与青山为伴、与草木为友
也养成了一个习惯
每次巡护山林时
遇到被雨水冲毁的泥土
就覆土平整好
看到被风刮歪的树木
就扶正围土固实
多年来
无论风霜雨雪还是炎炎烈日
陈代全每天都会走进这片楠木林
“楠木树被人刮掉了一层皮
就等于我被刮掉了一层皮
它相当于我的生命”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从小与楠木林一起长大的他
对这里的一草一木
一山一石都充满了感情
这片山林
没人比他更熟悉
这里的每一棵树
都是他最亲密的伙伴、朋友、亲人
是这份孤独的工作中
最忠实的陪伴
“守护这一切,便是我一生的事业。”
舍米湖土家村落丰富的旅游资源
除了珍贵的楠木林
舍米湖村还是一个
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土家村落
全村户余人都是土家族
传统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村内有一座始建于
清顺治八年(年)的摆手堂
现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被誉为"神州第一摆手堂"
年
百福司土家摆手舞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山为体
以民俗为特色,以文化为底蕴
近年来
我县启动了舍米湖民俗村的建设
目前已完成摆手堂的
修复、公路硬化、民居改造
院落石板道的铺设
和旅游文化接待中心建设等工作
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
让大伙儿没了后顾之忧
大家自发组成了一支专业的摆手舞队伍
活跃在鄂、湘、渝边区
彭大丙:
我今年七十二岁,跳了四五十多年了,我们的原生态摆手舞,现在已经是三百多年历史了,代代传承,一代一代往下传,我们现在属于第八代传人。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的传统文化资源的“活化”,不仅彰显了乡村振兴的文化内涵,还是乡村振兴凝心聚力的黏合剂和发动机。近年来,我县加大对传统村落的建设和保护力度,在充分发掘乡村传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淳化民风上的作用,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撑和道德引领。
舍米湖村*支部书记彭平
我们村的旅游资源比较深厚,有金丝楠木群、有梯田、有神州第一摆手堂,我们村是摆手舞的发源地,这些是我们的文化底蕴。在这个基础上,围绕乡村振兴,将舍米湖村的河流整治放在重要位置、首要位置,将建造高标准农田质地,大力发展旅游业。
挖掘传统文化底蕴
提振乡村发展动力
邓婷、邓浩、张杏
编辑/邓亚
审核/李传宝
审签/叶新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