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香城都市报》第8版以《在绿色田野上书写青春答卷——返乡创业女研究生、市三届青联委员田淑娴助力乡村振兴》为题,整版报道了我镇安丰村*员、赤壁市娴子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田淑娴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事迹。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水也有“肥瘦”?小龙虾也需要补钙?
在赤壁市中伙铺镇安丰村娴子稻虾鸭合作社,回乡创业的女研究生、市三届青联委员田淑娴怀揣理想,扎根乡土,用遵循自然规律的方式生产健康优质的农产品,用新知振兴乡村,把原本偏远的安丰村变成“绿富美”的精致样本,在绿色田野上书写青春答卷。
根植田野的梦想
位于赤壁市中伙铺镇的安丰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远离城镇和工业污染,是一片盛产水稻、湘莲、龙虾的土地。从小生长在这里的田淑娴和其他孩子一样,喜欢奔跑在田埂上,爱下田捉鱼摸虾、在小溪边翻找鸭蛋,那纯天然的稻香、荷花的清香和咸鸭蛋的鲜香成了她挥之不去的乡愁。
上高中的时候,田娴淑发现自然界的所有规律都能用生物学来解释,这让她对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萌发了构建“现代庄园”的梦想,并多次向父母说起。在门门功课优秀的情况下,田淑娴在大学和研究生阶段报考了生物技术和水产养殖专业,朝着自己的梦想一步步前进。
在读研究生时,田淑娴结合自己所学,初步有了“绿色猪兔鱼养殖”的构想,她还郑重地写了一份创业计划书给父母。“我当时想把生态循环的理念贯穿到整个养殖过程中,让养殖环节中的碳循环、氮循环都能产生效益,不白白流失掉,提高农业效率。”
但父母看了计划书后,觉得她还只是一个没有经过社会锤炼的学生,建议她在外面先磨砺两年,如果到时候还想回来创业,再回来。
田淑娴听从了父母的建议,毕业后到杭州从事新媒体运营,学习到很多跨专业知识。虽然在互联网行业也做得风生水起,但从小就喜欢农田风光、有着农业情结的她还是下定了回乡创业的决心,“我就是想做自己专业的事,做现代农业。”
年,田淑娴回到家乡,和父母一起在自己家的十多亩田养起了龙虾,投下去多元,最后收入多元。小试牛刀成功,田淑娴计划把养殖规模扩大到亩。
绽放田野的青春
年10月,田淑娴和父亲一起,挨家挨户找村民流转田地。
在安丰村,考上大学并读研的年轻人凤毛麟角,田淑娴是其中一个,这一度让父母引以为傲。可一个女硕士生好不容易跳出“农门”,不到北上广当白领,却跑回老家种地,很多村民都不能理解。
看着文弱的田淑娴,村民质疑:“别人养龙虾赚钱,是在泥田里摸爬滚打几年才掌握了经验。你一个念书的女子,没有摸过犁耙,玩什么泥巴!”还有的村民说,“你都嫁出去了,如果到时候养殖失败抽身就走,我们去找谁?”
面对质疑,田淑娴强忍着眼泪,耐心地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我学的就是生物技术专业,别人要花十年才能掌握的理论知识,我通过实践,只需一年时间就够了!”
田淑娴向村民保证,流转土地价格不低于市场价格,充分保障他们的利益,村民们才同意。年年底,在父母和村干部的帮助下,田淑娴完成亩田地的流转,并对基地进行改造,种上了养虾的草。
年,田淑娴利用专业所学,在田里进行了各种生物技术实验。不管天晴下雨,她每天都会到田间地头察看水质和虾子的生长情况,根据虾壳的外观、质感和肠胃功能等情况,采用先进的光合细菌、乳酸菌、小球藻、卵囊藻浓缩扩培技术和生物发酵饲料配制技术,灵活施用不同微生物及调配饲料,快速地积累养殖经验。
由于水质条件好以及精心的养殖,小龙虾生长速度快,壳呈青色,个头也很大,虾肉干净无异味,在市场上很有卖相,每斤虾售价高于其它虾4-5元。当年,2万多斤虾被餐饮名企抢购一空,预订龙虾的客户排起了队。
田淑娴高科技种养殖模式效益显著,一下子征服了村里种田养虾的“老把式”。原来没有把田流转给她的村民主动找到她,要流转土地,还有不少村民前来学技术。
当年5月,田淑娴主动找到村干部沟通,“我想把自己学到的专业技术用到农业上面,通过产业振兴留住人才,把我们村的经济提升起来。”
田淑娴身兼村支部书记助理一职,小乡村也有了青年力量。她把周围的种养大户集中起来,号召大家用生物技术进行标准化养殖,打同一个绿色品牌。当时有8个养殖大户加入,共有亩养殖面积,到年养殖户增加到22户,养殖面积扩大到0亩。
扎根田野的产业
年6月,塘里的虾起完后,亩农田闲了下来,田淑娴在田里随意种了一些本地*花粘水稻,产量不高,但是米香酥软,特别好吃。
田淑娴就在心里盘算:安丰村是沙壤土,春天水温很低,冬天水不保肥,如果去养虾苗的话,成本很高,收成不好;7月份水温太高,虾子个头长不大,让小龙虾在塘里繁殖,密度控制不好,收成上不去。不如把育苗与养殖分离,在1-6月精养大虾,6月底起完小龙虾后,构建健康高效、互利共生的菌—藻—虾—鸭—稻生态系统。
带着这样的想法,田淑娴参加了咸宁市第三届“绿色田野杯”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创新项目大赛,其《零排放微生物稻虾鸭种养循环生态养殖小区》项目获得了二等奖。在央视《超级新农人》节目中,田淑娴凭借“火眼金睛”辨水质的独门绝技,一展新农人风貌,受到众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