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贵州都市报发布花灯小调唱传十九大精神内
TUhjnbcbe - 2021/5/22 18:59:00

点击音频收听《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

“庆祝呀十九大胜利呀召开啰喂,总书记的报告呀鼓呀是鼓舞人心啰喂,总书记来到贵州团依吆子喂,贵州呀人民吆齐呀齐欢腾啰喂,跨呀进新时代呀,谱呀写新篇章呀,万众一心跟*走哟共迎辉煌,共迎辉煌啰”。

伴着10月31日上午和煦的晨光,这段轻快的南路原始花灯小调从贵州省演艺集团花灯剧院的会议室内悠悠传出,演唱者正是今年的十九大代表、贵州省花灯剧院院长邵志庆。她清甜的嗓音和跟着节奏律动地眉梢,极具感染力。只见她熟练的起身架势,从容大方地用这段临时谱写的花灯小调表达内心难以言表的喜悦和激动……

用花灯征服上海观众

“贵州需要文化自信”

回忆起此次作为十九大代表的感受,那个一向在舞台上潇洒自如的邵志庆一下子变得“少女”起来,特意整理了一下胸前的参会胸牌,睁大了眼睛说,“我觉得自己是一个特别幸运的人,这次现场聆听了总书记三个半小时的精彩报告让我真正了解到过去5年祖国有了何等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中国的发展又会是怎样的让人充满希望。”作为此次代表团中的文艺工作者,邵志庆细致地告诉记者,在今年总书记的60多页演讲稿中,第22页、39页至41页都提到了文化的内容,“我听到这里时眼泪就已经情不自禁了,觉得能成为一个文艺工作者特别自豪,更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值得一提的是,她也用行动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就在十九大闭幕后,邵志庆便马不停蹄地赶往正在上海举办的上海国际艺术节贵州文化周现场。在那里,她把贵州的花灯剧《月照枫林渡》搬上舞台,让场内来自全球的观众领略到贵州的文化独特的魅力。或许是因为内心依旧沉浸在十九大激动的状态中,当天邵志庆的发挥异常精彩,让上海的观众在演出结束后仍久久不愿离场,全场高喊“再来一段、再来一段”。

就是这样一个经常会在演出中遇到的情况,却让当天的邵志庆泪眼婆娑,“在那样的状态中,观众们的强烈反馈让我感觉到贵州文化得到了极大认可,大家喜欢我们,喜欢花灯戏,让我顿时对我们未来的文化发展充满信心,贵州需要这样的文化自信。”邵志庆告诉记者,此次在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用大篇幅专门谈到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等内容,所以接下来她表示将带领团队更多地走进基层,“我们要去讴歌、去歌颂我们的*所取得的光辉成绩,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好作品。”

她把成绩归于“家多宝”

却把精力放在坚守和传承上

传承花灯四十余载,邵志庆每一次的表演都深入骨髓,深得观众喜爱,早在十四年前她就凭借在贵州大型花灯剧《月照枫林渡》中女主角刘渮渮的成功扮演获得第二十三届梅花表演奖,从此也更加让她执着于对贵州花灯戏的坚守。

就在多年的坚守中,邵志庆不仅带着《月照枫林渡》、《盐道》打开了省内外观众对贵州花灯戏未知的大门,更带领团队创作了《云上红梅》等作品,而对于这些成绩她却归于她们的“家多宝”团队,“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正是因为我们的后方有多位退休老师组成的主创团队,才让我们的每一部剧目,每一次演出得到大家的认可,他们的功劳功不可没。”

除了将剧目“走出去”,邵志庆多年来还坚持“带进来”的理念,为了支持院团成员提高业务水平,她一直与省外高校和优秀院团保持联系,不断将院团成员送到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全国知名高校学习深造。为了储备人才,年,邵志庆与云南职业艺术学院达成合作,开办了花灯班,经过选拔招收了30名学员进行为期4年的专业训练,最终严格筛选出21名在省花灯剧院,其余则分配到各市州,支持各市州花灯戏传承发展工作。据悉,今年底省花灯剧院还将从全省选拔出30名学员,免费送往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校进行为期6年的专业训练并最终留团自用,继续为推广和发展贵州花灯戏做出贡献。

回顾整个采访,邵志庆对记者提到最多的一句话是“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或许在她看来,贵州文艺事业的发展,要在前进中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才能实现传承和创新的双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贵州都市报发布花灯小调唱传十九大精神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