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年6月15日NA04版
深耕“声音+”生态链24年,三诺集团董事长兼CEO刘志雄说自己没有忘记本业,但上天给三诺的发展开了一扇窗。“声音不只是出口,还变成了入口,声音设备成了智慧家庭的操控中心、智能中心,变成了一个最核心的终端。”
成立于年,三诺集团诞生在深圳这块改革开放的热土。历经24年的发展历程,业已成为全球核心的音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服务于“智慧生活”,打造智能智造平台,是行业内的隐形冠*。
早在13年前,刘志雄便带领三诺集团在韩国交易所上市,成为韩交所史上的首家中国公司,也是首家外国公司,创下历史性的一刻。如今再回首,他依旧感到无比的荣誉。“但是现在已经把它私有化,准备回归。因为今年中国创业板开始注册制改革,接下来,我们会申请在国内上市。”刘志雄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透露。
不惑之年的刘志雄已是一名创业老兵、行业的领*者。“走的弯路、跌的坑很多,不要让创业者跌坑,少走弯路,同时帮助他赋能,三诺一直在做一件事叫‘成就自己,帮扶他人’。”他表示,想要将更多的创新力链接转化成产业力,零到一创业者做,一到十到百,三诺来帮助,让他更快地实现产品原创跟商业化的结合。
本期座上宾
刘志雄三诺集团董事长兼CEO、深圳市*协常委、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会长、深圳物联网协会会长。
疫下投资布局医疗大健康产业
从触觉走向声觉、走向视觉,带来一大波新的产业机会
南都:疫情发生不久,三诺集团就迅速反应,转产口罩等防疫物资,目前生产情况如何?疫情给贵公司的经营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刘志雄:从2月底投产,到3月份开始正常供应给深圳*府,到4月份开始投入儿童口罩的生产供应。三诺目前已经日产能达到万个口罩,相应来讲一个月产能达到3亿只左右,一次性口罩、外科口罩、KN95等,品类都比较齐全了。同时,我们不仅有口罩,还有月供应量大概万台产能的额温枪,还做了消*盒,近期准备投资布局医疗大健康的产业链,像呼吸机。
由于受疫情冲击,我们传统的电子消费品受到了重创,但我们的防疫产品线供不应求,所以加大了防疫产品线的布局。通过科技赋能健康,通过设计创新来增加健康防护产品,给三诺带来一波机会。而如何协同工作、出行、居家、教育四个场景,我们也做了一系列的产品线出来。
疫情期间,客户不能见面开会直接交流,三诺的OPM模式也体现出优势,就是三诺先做出产品的原型和形态,就是原创产品。而不是说简单的OEM模式,客户做好了,谈好了,然后跟你沟通,实施代工。疫情期间因为很难当面交流,你会发现OEM进行起来比较难,但三诺的OPM模式发挥了它的作用。我们有自己的技术、设计和原创原型,自己定义产品的标准和形态,然后把现成的产品售给全球客户。
总的来说,疫情期间,给三诺带来一个健康产业的机会,一个自身商业模式所带来新生意的机会。这期间做了什么呢?比如说会议系统,三诺跟微软、阿里钉钉做了会议系统的硬件,这是个人工智能新型态的会议系统,用视觉和语音交互,解决多场景语音识别、语音助理和语音转换文字的问题。
过去30年都是触觉时代,我要用手触摸手机,用指纹去按门禁。疫情期间,接触成为传播细菌的一个关键途径,而声音、视觉的交互不用去接触,三诺以“声音+”生态链去做交互场景的解决方案,我们做的智能穿戴耳机、智能音箱,通过语音进行交互交流,不用触摸就可以发出各种指令,驱动各种功能,成为你的智能助理。所以对我们来讲,从触觉走向声觉、走向视觉,从工作的会议系统到刷脸的设备,智能穿戴、智能音箱、智慧教育、陪伴机器人,给三诺带来一大波新的产业机会。
南都:三诺是很多世界强的供应商,国外疫情是否会给公司在供应链、市场上带来一些挑战?
刘志雄:背后的本质是产业链会重构。三诺也做了一个布局,在中越边境的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投入建设了跨境园区,打造一个精密深加工的产业园,然后在越南做了一个整装厂,我们深加工在中国,做完后大概两小时就到了越南基地。出口美国的产品在越南基地生产,不出口美国的就在边境生产,供给国内和国外其他地方。对我们来讲,还是希望把产业链更多深耕在中国。
5G、AI、物联网等技术支撑生活场景
智慧家庭、智慧生活会成为一个新的智能大数据入口
南都:三诺集团主打“智慧生活”,疫情之下,“宅经济”也迎来机遇期,慢下来的人们,似乎也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