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校友温州都市报走进温二中ldquo
TUhjnbcbe - 2021/4/30 1:11:00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180509/6223398.html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171025/5789675.html

清明前夕,二中校友郑源澄、夏小波重返母校,追思恩师陈立明先生。在校庆办成员的陪同下,两位校友在二中的“立明园”前再忆当年。对于恩师陈立明先生,已近耄耋之年的两位学子仍旧充满着敬重、怀念与感激

校友郑源澄、夏小波在“立明园”

温州都市报:走进温二中“立明园”,追忆我市首位省特级教师陈立明

——他教学有方,一个班14人考上名牌大学,他为人谦逊,两次加工资机会让给同事

逝者姓名:陈立明

生前单位:温州二中

职业:教师

逝世时间:.3.1

陈立明是我最尊敬的老师,虽然离开我们已有十几年了,聆听他的教课更是60年之前,但他勤奋好学的精神,认真风趣的教学方法,大公无私的优良品质,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清明前夕,我和同学夏小波走进温州二中的“立明园”追思陈立明老师。“立明园”是母校为纪念陈老师一生对学校对社会做出的特别贡献而建立的公园。让一代又一代师生,记住温州二中曾出现过这样一位特别优秀的教师。

“立明园”一方介绍牌上写有这样的文字:物理老师陈立明,治学严谨,孜孜以求,撰写专著无数;呕心沥血,循循善诱,培育人才众多;恪守讲坛,为人谦逊,荣获硕果累累。“立明园”之旨:立名师之德,明为师之道。

陈立明老师曾任浙江省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年被评为浙江省首批温州市首位特级教师。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和人民教师奖章。是温州市拔尖人才,教师的楷模。

一、全班14人考上名牌大学

陈立明老师年出生于平阳鳌江,他高中毕业后于年进入温州二中,担任物理老师。我在温州二中读初中和高中时,他是我的老师,也是高中班主任。我们师生之间,当时年龄相近,加上他平易近人,大家亲如兄弟,情谊深深。

陈老师一边教学,一边进修,自学完成大学物理课程,成为一个既掌握物理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际教学经验的优秀物理教师。他认真的教学态度,至今令我们同学赞不绝口。年那次高考,我们班共有50位同学,结果考上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名牌大学达14人。这样好的成绩怎样得来的呢?

那年高考物理试卷有两道难题,不少考生被难倒了,而我们班许多同学都轻松解答了。一出考场,大家都说陈老师“猜”中了题目,因为这两道题型和陈老师平时教学复习题型一模一样。高考总分高了,录取全国重点院校机会自然就多了。事实上不是陈老师“猜”中题目,而是他在教学中吃透了两个大纲(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与高中物理高改大纲),他围绕着两个大纲,苦费心思,精心编写教案,认真教学。他要求学生打实物理基础知识,还要掌握综合运用物理知识能力和熟练掌握各种物理题型解题技巧。只有这样,学生参加高考才有功到自然成的效果。在以后几次高考中,陈老师帮助学生复习的题型也和高考试卷题型不谋而合。当时上大学是精英教育,高考可谓是“千*万马过独木桥”。那时在温州二中读高中的学生,都争着要到陈立明任教班就读,上他的课就好像能进大学似的。这证明了陈老师的教学质量被同学和家长所认同。

年春,在陈立明老师辅导下,5名学生参加省物理竞赛满载而归:其中两人分获第一名、第二名,均获一等奖;一人获二等奖;还有两人同获三等奖。温州二中获省物理竞赛团体第一名。

二、著书立说,桃李满天下

陈立明老师桃李满天下,培育了众多人才,成为国家栋梁。学生中教授、副教授、主任医师和高级工程师,数不胜数。例如和我同届毕业的戴金星同学,在陈老师的培育下考上南京大学地质学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天然气专家。年在温州二中毕业的沈志勋同学,参加省市各类物理竞赛,都斩获冠*,高考物理成绩接近满分,考上复旦大学物理系,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成为国际科技界公认的一流科学家。再如我班上的孙公铎同学,从上海医科大学毕业后,曾在国内、加拿大医科大学担任教授、博导、研究员。退休后,他利用自己在医学界的人脉,组织“当代白求恩行动”,免费为中国贫困地区病患者治病救人,被国内和加拿大媒体点赞。

学无止境,永不满足。这是陈老师的优良学习态度。他不满足于自己仅仅在教学上取得成绩,还要超越教学,著书立说。他把自己掌握的高等物理专业知识,以及长期教学中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在业余时间编写出了有独到见解的物理学习辅导读物,如《力学中若干容易混淆的问题》、《电学中若干容易混淆的问题》、《高中物理综合题分析和练习》等物理课外读物,这些书在新华书店一上架就被学生们抢购一空。

三、一生做了太多的“傻事”

陈立明老师的夫人金彩霞是我后来参加工作时的同事,这使我加深对陈老师为人的了解,也更为敬佩他。他有三个女儿,一家五口曾经蜗居在50平方米的房子里。温州市*府为了改善特级教师居住条件,准备分配给陈老师一套平方米房子,但被他婉言谢绝了。对此,他说:“给更需要住房的精英人才居住。”一些人觉得陈老师太傻了。事实上他一生做“傻事”太多太多了。比如在上世纪后叶,加工资是依比例讲贡献。陈老师业绩显著,当然能加工资。可是两次加工资机会他都让给了同事。在职时间,他经常辅导学生,代课补课,一切超课时补贴从来不要。这种谦让作风,令人敬佩。

当陈老师60岁应按*策退休时,他家门庭若市,电话铃声不断。不少民办中学,高复班的负责人慕名登门拜访,向他抛出绣球,高薪聘任。陈老师一一拒绝,不为金钱诱惑,继续在温州二中任教,只享受补足原工资待遇。在母校坚持教学48年之久,直到他身体欠佳,才离开热爱的教台。

陈立明为教育事业奋斗一生,他为人师表的德行和学者的风范,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追忆人郑源澄

整理人汪麟康

(此文原载于年4月3日温州都市报A06版)

图文编辑:谢婵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校友温州都市报走进温二中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