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便喜欢读书的我,就与汉字结下了不解之缘。经常在父母身边“卖弄”文字,也常常引得全家哄堂大笑。在父母眼中,这叫天伦之乐,在我心里,每一个场景却都难以忘怀。其实,也有很多经历都是妈妈讲给我的。有一次,我们一家人驱车回家,我出神地望着窗外,漫不经心地嚷道:“水—呢—。”妈妈顺着我的目光看去,只见两个斗大的“水泥”二字招牌,笑得妈妈前仰后合,我却不懂什么意思,继续“水呢”、“水呢”。听妈妈说,那时的我才两岁多。妈妈说,三岁时,一天去吃着东东包。吃完后,我顺手递过餐巾纸给妈妈,并念念有词地读着上面的三个繁体字“乐乐跑”,妈妈又一次爆笑,而且引来邻座的侧目,妈妈好不尴尬,我也羞答答的。两三岁的糗事,一直被妈妈当玩笑着说起,反倒勾起了我对汉字的好奇和兴趣。上小学后,看得多了,听得多了,老师讲得多了,我对汉字的兴趣更浓厚了。其实生活中岂止是错别字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阴差阳错,文字的前后顺序也是大有讲究。我听说过这么一件事,书法大家于右任先生,因常有路人在他家院子墙角小便,无奈之下,先生只好提笔写下“不得随处小便”六个大字张贴于墙上,以警示路人。不料有慧眼之人识得先生的墨宝,在那时,于右任先生的墨宝可是一字难求啊,于是便撕下来,几经剪切拼接后挂于中堂之上“小处不得随便”,以警示来客厅堂之中不得玩笑。顺序不同,效果大不相同。每天都在读书写字,仔细瞧瞧每个字,总能想出点有趣的事儿来,中国人写中国字,我愿意为写好、用好汉字,付出更多努力。
点评:小作者从三两岁时两件小事入手,突出了识字过程中的趣味,从萌哒哒到羞答答,从过去的不明事理到对“小处不可随便”掌故的理解,在长大过程中,坚定为中国汉字努力,表达了志向,可圈可点。
作者:陕师大锦园国际小学五年级(2)班耿沂诺
本文刊登于《三秦都市报》年4月18日帅作文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