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寒来临!
今天寒潮就接踵而来~
虽然,
今天的天气还算不错;
但,
大家千万不可大意!
“寒潮+大风”再度来袭图片来源:温州天气网
截至1月6日18:00
温州市区、乐清、瑞安、
永嘉、泰顺、平阳、苍南
已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
温州市区、乐清、瑞安、
永嘉、苍南、平阳、洞头
已发布大风*色预警信号
寒潮警报
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今天傍晚起强冷空气自北向南影响我市,气温将明显下降,今天夜里阴有时有小雨夹雪,山区有雨夹雪或雪,明天雨雪渐止转阴。预计平均气温48小时(6-8日)降温幅度达8-10℃,最低气温出现在8日和9日早晨,市区和平原地区-4至-2℃,有冰冻;西部山区-6至-4℃,有冰冻或严重冰冻;高山地区最低气温可达-8℃以下,有严重冰冻;今天到后天沿海海面有8-10级偏北大风,今天夜里到明天内陆平原和高山地区分别有6-8级和7-9级偏北大风。8-9日严重低温冰冻对农业、林业、电力、供水、养殖等相关行业及公众生活会产生严重影响,请提前做好各项防范准备工作。
建议如下:
1、请海上作业及航运等注意防范大风影响,渔船及时归港避风,注意水上交通安全,内陆同步采取措施防范大风。同时,注意防范冷空气大风可能引发的森林火灾。
2、农业生产、渔业养殖等方面注意做好防寒保暖,经济作物以及瓜果蔬菜等采取防冻措施,提前加固大棚等农业设施,拉紧压膜绳加固棚膜,关严棚膜防止漏风。
3、严寒天气对供水、供气等管道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山区和半山区等地区要特别注意做好自来水管线的防寒保暖,二次供水等其他饮水设施注意采取适当防护。同时建议8-9日城市洒水车停止作业,谨防路面结冰。
4、强冷空气给公众出行、生产生活及身体健康有不利影响,请注意防寒保暖,减少户外活动,谨防感冒、支气管炎、心血管等疾病,炭火取暖注意通风防止中*。同时警惕强冷空气对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
温州市气象局
年1月6日11时20分
全国冻哭预警地图出炉10省区小心冻伤小寒小寒冻成一团,没有最冷只有更冷。中国天气网推出年首个全国冻哭预警地图,提醒小伙伴们今明(1月6日至7日)两天,是此次寒潮过程最冷时段,全国各地寒冷升级,10省区需小心冻伤。中国天气网首席分析师胡啸表示,此次寒潮过程降温后,华北、*淮等地的低温程度具有一定的极端性,多地气温之低或为历史同期少见。对于北方来说,气温低谷大多在6日至7日,南方则大多是在7日至8日气温触底。7日最高气温0℃线将抵达长江沿线,合肥、武汉、南京、上海最高气温将齐齐破零;最低气温0℃线也会迅速南压,8日最低气温0℃线将南压至华南北部,北方大部最低气温更是不足-10℃。1月6日,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天寒地冻,最低体感温度可达-25℃以下,分分钟泼水成冰,皮肤裸露在外有冻裂、冻伤的风险;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等地的小伙伴将会感受到从肉体到灵*冻到麻木的感觉,加上风寒效应,实际体感温度低于-15℃,寒冷程度在1月份实属少见,出门不“捂装”,当心被冻僵;江苏、浙江、上海、安徽、贵州、湖南、湖北等多地最高温仅有个位数,没有暖气加持,分分钟“冻傻”你;广东、广西、福建、云南东部也将“冻哭”,穿上加绒衣裤是对寒潮起码的尊重。1月7日,北方大部继续处于易被“冻伤或冻僵”状态,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呼和浩特、长春、沈阳等地最低温还将刷新今冬以来新低,棉衣棉裤都“捂”装起来,有羽绒裤的也可以派上用场了;南方大部“冻傻”的区域明显扩张,“冻哭线”继续南压,江苏、上海、安徽、湖北多地最高气温均在冰点以下,还将刷新今冬以来新低,其中江苏等地最低气温将逼近-10℃,冻感十足。1月8日,华南地区还将持续“冻哭”状态,尤其广东、广西等地湿冷感明显,像是广州、南宁最低气温仅有4-5℃左右。除华南和云南部分地区降温外,全国其他大部地区气温将开始回升。一年中最冷时节来了!据中央气象台消息,降温过后,最低气温0℃线将南压至江南南部到华南北部,-10℃线将南压至秦岭到江淮东部一线。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将有4~6级偏北风、阵风7~9级。其实,4-5日,已经有一股较弱的冷空气进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淮、江淮等地,气温普遍下降了4~6℃。10-12日,也有一股冷空气补充南下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温下降4~6℃。不过,正在进行中的这波冷空气是三股冷空气中最“凶”的。“这股冷空气要尤为注意。”中国天气网首席分析师胡啸表示,由于时值二九三九交替时段,基础气温很低,较年底那次寒潮体感更冷。在冷空气接连打压下,中东部各地气温又将再度转为明显偏低水平,20个省区市气温或刷新今冬新低。可以说,在三股冷空气的“加持”下,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真的来了!1月5日,河北石家庄市民全副“捂”装出行。中新社记者翟羽佳摄今冬为啥这么冷?专家解读《新京报》报道称,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入冬以来(年12月1日-年1月3日),年12月有两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分别是12月13日至15日(全国型强冷空气)和12月29日至1月1日(全国型寒潮)。与历史同期相比,尽管冷空气(包括寒潮)次数并不偏多,但这两次都是全国型冷空气过程,影响范围大,冷空气强度较强。专家解释,由于入冬以来,欧亚中高纬被“西高东低”的经向型环流控制,东亚冬季风偏强,且这样的环流型在12月内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持续的“西高东低”经向型环流和持续偏强的冬季风是导致年12月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偏低的直接原因。此外,赤道中东太平洋最近即将达到峰值的拉尼娜现象和秋季北极海冰偏少是两个不容忽视的信号。历史统计分析表明,在多数的拉尼娜年冬季欧亚中高纬大气环流经向度较大,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且强度偏强,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也较大。而年9月北极海冰异常偏少(历史第二少)。已有研究指出,9月北极海冰偏少有利于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偏强。年夏季监测显示,北极地区大气环流表现出典型的AD负位相,其模态指数达到历史最低值,因此这也有利于今年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偏强,东亚冬季风偏强。总的来说,导致目前我国中东部大部气温偏低的最直接原因是“西高东低”的经向型环流和偏强的东亚冬季风,拉尼娜和秋季北极海冰偏少为今年冬季风偏强提供了重要的背景条件。来源:新京报、中新网、温州气象、中国气象网编辑:胡绵绵校对:郑凌审核:潘达源温州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