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26日,《温州都市报》开学周刊报道:“绣山中学:相信,就会走得更远”。
原文如下:
在习惯能力上做“加法”,在学习管理上做“减法”
绣山中学:相信,就会走得更远
日前,温州市绣山中学举行校园开放日,菁菁校园里人头攒动。绣山中学的在校生,带着家长来串门了;慕名而来的小学应届毕业生也拉着家长来了。这所年轻的学校,到底有什么魅力可以吸引众多的学生和家长?
有好习惯,好成绩水到渠成
温州市绣山中学的老师,一直相信习惯的力量。
课本与课堂笔记本整齐地码在课桌的左上角,课本旁边除了两支笔与几个绘图工具,没有半点杂物。上周二,在绣山中学八(14)班的教室,数学课前3分钟,38位学生,38张课桌,学具摆放却只有一个规则,统一、有序。铃声响起,班主任郑洁走入教室,教学直奔主题。坐在最后排的朱塞娅翻开课堂笔记本,或抬头听讲,或低头笔记。笔记本左边,工工整整地记录了老师讲的每一个要点,右边则是课堂练习的草稿页。塞娅说,左边笔记,右边草稿,这是郑老师要求的笔记习惯。塞娅的同桌缪友明,尽管笔记略显潦草,但思路清晰,步骤完整。友明说:“七年级时,我的数学笔记是一张张纸,为此郑老师经常找我谈话,让我把解题思路每一步都要记录下来。现在我的笔记过关了。”
郑洁带的班级,数学成绩要比平行班高出好几分,难道背后有什么秘诀?郑洁坦然一笑:秘诀就是好习惯。基于郑洁班的经验,绣山越来越多的班级在推行“一科一本”的课堂学习习惯。今年学校开始着手设计“绣山好习惯”的校本教材,旨在从学生七年级入校开始,逐步养成近30余项好习惯,从课前准备到上课听讲,从课堂笔记到错题积累;从上下楼梯到公共就餐礼仪等,涵盖学习思考、校园生活、为人处世和团队协作等方面,以点滴渗透、周周强化的方式,让孩子带着好习惯走向自主,走向未来。
郑洁说,这些要求看似很琐碎,逐项坚持3~5周的时间,慢慢就成了根深蒂固的行为惯性。“孩子们的学习好习惯养成后,学习兴趣就上来了,好成绩便水到渠成。所以,我们班没有差生。”郑洁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
有好社团,好能力自主生成
相信孩子,才有能力全面发展。
当九年级学生都在备战中考争分夺秒时,九(8)班学生李浩却趁着周末跑到南京的绿茵场上挥洒他的青春。5月15日~18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冠*杯赛在南京举行,绣山中学足球队作为温州唯一一支中学生代表队参赛,并获得本次比赛并列第三名(二等奖)的佳绩。
认识李浩的人都惊异于他这几年的变化。七年级刚入学时,他是大家都避之不及的“火药筒”,整天绷着一张脸,不愿意和老师、家长交流,动辄会和同学起冲突。如今的他,是校足球队队长兼守门员、校篮球队的主力和核心人物。但凡他在场,团队士气高涨,志在必得。去年他凭借各场比赛的出色表现,入选省五人制足球“最佳阵容”。李浩说,是运动场上一次次的比赛,和两位校队的教练改变了他的人生。“我以前最讨厌别人唠叨,但张洪江和陈文两位教练无论如何絮叨,在我听来都那么受用。有时我心情不好,他们会在寝室里一直陪我聊天。他们教会了我‘认定了目标,输赢就不再重要’的道理。”
“爸爸说,我加入了篮球队,眼睛都变得有神了。”篮球队员、九年级学生戴洲全振振有词:“我在赛场上学会了团结、拼搏和担当,并且成绩也不受影响。”如今戴洲全不仅是篮球队的主力,其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名列班级前茅。
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绣山中学开发了近40门校本课程,涵盖知识拓展类、兴趣特长类、职业技能类、社会实践类,并开设了10个学生社团,让学生参与社团管理。因为社团成绩斐然,绣山中学的足球、篮球、民乐被评为市级特色项目。
一周课余时间里,安排了三次排球训练,三次民乐排练,外加周末游泳放松,同样是九年级的学生,校民乐团团长林海涨也在自己的空间忙得不亦乐乎。
第一次走上舞台;第一次在团队中寻找自己的位置;第一次独自背起行囊参加异地比赛;第一次走上国际舞台,并和团队一举拿下了国际器乐艺术节金奖……海涨说,初中三年,学校民乐团的成长,也见证了他的青春岁月。因为马上要毕业了,几周前的民乐团毕业生退团仪式上,海涨流下了难舍的泪水。
活跃于各个舞台的海涨,还是班级的学霸。更让人诧异的是,临近中考,每天晚上9点半他准时关灯睡觉,从不开夜车。海涨说:“这得益于老师平时给我们布置作业都经过精心选择,让我们学会自主学习,空出时间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把习惯教给孩子,把时间还给孩子,一直是绣山中学坚守的育人理念。校长林晓斌说:“学生优秀,主要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而一所学校和老师能做的,只能尽最大努力培养或强化学生的各种好习惯,包括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他们发展兴趣爱好,让他们学会为自己和团队负责。这些才是学生可持续发展最需要的能量。”五一后,绣山中学为九年级孩子的学习安排做了“减法”,每天下午减掉一节课,尽早放学回家,给孩子更多自主空间与时间。“要相信孩子,只要给他们方法和空间,他们都会很优秀。”
有好团队,好老师拔节成长
相信温暖的团队,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绣山学校的年轻教师团队让校园充满了朝气与活力。年加入“绣山”的数学教师王建伟,去年第一次担任七年级的班主任。上任伊始,就有家长公开质疑:这么年轻的老师,怎么可能带好班级?“当时我反复告诫自己,如果我是家长,也可能会这么想。而我能做的,只有带好班级,用事实说话。”王建伟给自己排了个带班计划:七年级主抓习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让学生爱上学校,爱上老师,爱上校园生活;八年级主抓学习方法,让每位孩子更优秀。“九年级的计划还是个秘密,到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调整。”王建伟毫不掩饰的俏皮话,恰恰暴露了他和学生无限接近的心理年龄,一如他用王力宏作为自己的QQ头像,用周星驰作为
几天前,有家长偷偷打电话给王建伟说,孩子只听班主任的话,希望他能找孩子谈谈,让孩子拉上英语的短板。王建伟找到那个学生,第一句话便是:“你知道吗?我初中时英语比你还差。要不要给你推荐一本书……”貌似年轻的王建伟,有一句很老成的育人理念:教育的真谛是唤醒。他坚信,他的坦诚可能唤醒班级里每一个孩子的求学兴趣。
“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同样作为绣山中学七年级年轻的班主任,初为人母的林秋玲显得沉着且干练。年,她一举斩获了三个一等奖,即温州市直属中学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温州市“精品百课”课例评比英语组一等奖和教师学科素养比赛初中英语单项和团体一等奖。秋玲说,她的成长,得益于学校教师团队培养的“师徒结对”工程。年,刚加入绣山中学的秋玲,便认了两位师傅——德育师傅陈怡老师和专业师傅戴志强老师。“我跟陈怡老师当见习班主任的第一天,她就要求我把班里所有孩子的名字记清楚,一周以内,要熟悉所有孩子情况,两个月后跟着她家访。每天听课要记在师徒笔记中……当时觉得压力好大,现在想想,自己带班各种抗压能力都是那时练就的。”
因为绣山年轻教师多,除了传统的师徒结对,学校还立足于各级各类学科素养、命题比赛等平台,以团队协作的方式,磨课、磨题、磨卷,无论为了某位同事,还是为了集体,每位老师全情投入,真诚帮扶,使得大家共同收获着专业的成长,分享着成长中的幸福感。(文/夏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