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石笋沟
TUhjnbcbe - 2021/3/11 3:11:00

远光近影

给岁月留点记忆

影像

歌谣

远光近影

写给我那即将消亡的古村之七十五

石笋沟

石笋沟仿佛不是一个村庄,更像一首写满传说的歌谣。她的古井涌泉如歌,她的瓦砾黑艳如歌,她那撑天的石笋更撩云如歌。这个村庄和这个村庄的坟墓在龙头山左掌余脉结穴处藏风聚水,活脱脱石破天惊,立巨石锁虎,生石排坐阵,止小丘为龙爪,村庄附爪而居,结气运已有千年之久。先有柴氏族人拓基为屋,到第三代成董河一带巨富,柴氏重视教育,子孙考得功名之后,便举家出河(指从龚滩登船,出乌江)为官,清末时候,柴家带官兵百多人回董河石笋沟朝祖。现石笋沟村庄前面的密林中尚有柴氏祖坟。传说柴家离祖之后,继有*姓人家占地居住,虽富贵不及柴氏之旺,也为当地大户,后传迁至丁市和龚滩等地。冉土司扼守酉州之时,冉氏族人冉纯臣看好石笋沟这方风水,后人在石笋沟后面的钟灵山修建祠堂,作为冉家的祭祀场所。冉纯臣后人一支迁至石笋沟,一来五百年,繁衍生息,为今天寨子主体居民。当地有传说:石笋如官符,石排似蝶文。石排望石符,官人代代出。十年出州官,百年出巡府。此支冉姓在宜居董河一带,确实不仅人丁繁多,从定居以来,高官艺人频出,比如当代就有冉华章、冉云飞之流。我从酉阳导航打表前往石笋沟,冉氏后生冉华东给我带路,然后村中组长冉茂权再陪我在村中拍摄,并给我讲述过往传说。这村庄共四十来户人家,冉茂权带我逐一巡访。村庄先前热闹非凡,村民自己组建有舞狮队,苞谷灯戏班,逢年过节,锣鼓喧天,唢呐长鸣,改革的经济大潮涌来,人们逐渐外迁到重庆、酉阳、丁市和董河公路沿线,村庄就渐渐沉静下来,那曾经的锣鼓声没有了,在冉茂权家的猪圈外面悬挂着一个陈旧的鼓,看着它,仿佛听得见山村过去的鼓声。

今天看的见的古井,传说是因为冉天一将村庄前面的一个大坑组织人填平之后才有的。村庄前面一条小溪流一边是陈旧的木桥,一边是年代久远的独板石桥,石桥边的几根老柏树就是当年填坑时培植的,大约几百年历史。对面山上森林中两根一大一小的石笋就成了石笋沟名字的来历。

石笋沟局部

吊脚楼

福寿

土地庙

百年银杏

木简水槽

石桥古树

石笋

室内

小木桥

劳作者

洗脸架

竹笋

乡间小路

土砖成了野蜂家园

水井

村庄映像

豆腐干

灶屋水缸

清代官员之墓

村中老人

风景

村中

参加过自卫反击战的村民

孩子

新蜂桶

堂屋一边

火铺

舀猪食子

航拍一角

石笋沟全景

山水清音: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重庆市诗词学会会员,酉阳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散见于《中国摄影报》、《中国楹联报》、《中华辞赋》、《重庆文学》、《四川日报》、《重庆日报》、《贵州日报》、《诗歌报》、《重庆晨报》、《酉水》、《武陵都市报》、《酉阳报》、新华网、人民网等。

云海椒

1
查看完整版本: 石笋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