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知道ldquo割猪匠rdquo吗
TUhjnbcbe - 2020/12/14 18:28:00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刘长明在展示作业工具

割猪刀和响铃

7月24日深夜,镇远新王朝酒店附近民居。

刘长明在磨刀,老伴守在一旁,做些针线活,屋里静悄悄的,偶尔会听到磨刀传来的“唰唰”的声音。

这不是杀猪刀,也不是菜刀,而是一把特殊的手术刀,用来阉猪的。刘长明是一位有着50多年工龄的阉猪匠呢。

尽管这种职业面临被淘汰的危机,但是每天摆弄下手术刀的习惯,刘长明却始终保持着。第一次操刀满头大汗说话时,刘长明带着明显的湖南口音。

他是湖南邵阳人,尽管在镇远居住了三十多年,但乡音难改。年少时,因为家贫,他觉得阉猪是个好营生,便师从一位房叔,学习这门技术。

刘长明苦学了三年,这相当于大专的学年。

“阉猪是有难度的。”刘长明说,阉公猪,就是把睾丸割掉,阉母猪,把崽肠上的花取下,从而达到避孕催肥的目的,但是这睾丸和花,因为在体内,眼睛看不见,只能靠手摸,难度就在于此。

初期,师傅每阉一次猪,就会把响应的器官保存好,供刘长明练手感。根据师傅的意思,刘长明反复触摸它们,有时还把眼睛给蒙上。

如此触摸一年半载后,师傅偶尔也会让他亲自动手了。“第一次很紧张,担心把猪割坏了。”猪阉割完毕,刘长明已是满头大汗。

除了传授技术,师傅还带着他“走四方”,贵州的黎平、锦屏、天柱、镇远,都留下了师徒俩的足迹。

刘长明对镇远的感觉特好,若干年后,他选择镇远,作为了自己的谋生之地,并与之接下了难解之缘。进驻贵州镇远刘长明现在的家在镇远古城西北新王朝酒店的附近。

房屋是他的大儿子买的,还没有装修,显得很粗糙。“我经常在外奔忙,风餐露宿,能有房子住,就很不错了。”刘长明对目前的居住条件已经很满足了。

跟随师傅三年后,刘长明“自立门户”,这一干,就是五十多年,因为职业的特殊性,他大部分时间是在路上奔走。

头几年,他不敢走远,就以湖南老家为根据地,在邵阳市以及周边区域阉猪,偶尔也会跨省到贵州玉屏、岑巩等地活动。

尽管是偶尔,但还是让刘长明发现商机。

他当时的看法是:可能是碍于面子,贵州境内从事阉猪的人比较少。

鉴于此,刘长明进入贵州,由“偶然”变成了经常,渐渐地,贵州与湖南相接壤的区域,成为了他的重要聚点。

改革开放后,人们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刘长明辞别父母兄弟,到镇远进驻,后来,竟然把家安在了镇远。

他以镇远古城区为中心点,辐射黔东南15个县市。

战线太长,他有时一个月没有回一次家,天天走在路上。饿了,有集镇就简单吃点,没有集镇,就在农户家吃。衣服脏了,就在小河边洗。

洗毕,挂在树枝上晾晒,然后就躺在河边的石块上睡觉,一觉醒来,衣服也就干了。难忘江古农家在镇远县江古镇肖家寨公路边,有一户人家,让刘长明终身难忘。

20多年前的一个深夜,由于走了很长的路,刘长明又累又饿,双腿直打颤。

此时,路途的村寨的人家都已经熄灯休息,只有月亮挂在半空中,与刘长明同行。

走到肖家寨,刘长明无法再支撑,他坐在一块石板上,就没有站起来的力量了。“如此下去要出问题。”刘长明下定决心,找一户人家先弄点吃点。

他选定了一户当路的,然后就去拍门。

五分钟后,屋里的灯亮了,接着就响起了一声推门的声音。第二声推门声响起的时候,一位中年男子出现在了刘长明的面前。

“请问有事吗,这么晚了,你从哪里来?”中年男子的态度十分友好。刘长明简单讲明缘由,然后提出给弄些吃的。

“赶快进来。”中年男子把他请进屋,然后给拿了几个泡粑(黔东南农村流行的一种自制食品,发酵后蒸煮而成)。

刘长明狼吞虎咽,很快就吃完了。接着,女主人也起来了,夫妻俩在火坑架起锅子煮饭。还从粮仓里取出腊肉………

忙活到次日凌晨零时,饭菜弄好了,女主人休息,男主人陪同刘长明入座。席间,二人还喝了些酒,话是越说越投机。

酒饱饭足,刘长明提出要返回镇远古城,男主人不让,说天色太晚,一个人走他不放心。

那一夜,刘长明还是留下来了,但躺在床铺上,他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里是满满的感激。

后来很多年,路过肖家寨,刘长明都去这户人家讨杯水喝,偶尔也会带些礼物。时间充足,又免不了要和男主人喝上两杯。

刘长明说,阉猪在以前就是一个走在路上的行业,他很感激善良的黔东南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里收留了他,让他吃饱了,还喝足了。五十年,响铃相伴由于赶路的原因,贵州都市报记者对刘长明的采访是在接近凌晨时进行的。

这样,自然就无法体亲眼目睹他敲着响铃,走村串寨的情景了。

为了弥补记者的缺憾,刘长明还是要表演了一番。

他拿出响铃和小撬棍,开始表演。手起棍落,响铃立马响起了“咣咣”的响声,非常的悦耳。

“敲---猪----咯”接着,刘长明又煞有介事地吆喝起来………记者笑了,他的老伴也笑了。

“这只响铃,伴随我五十多年了。”刘长明说,这是他出师不久,到贵阳买的,这是他的工具中,保留时间最长的。

贵州都市报记者看到,这只响铃像瓷碗,大小与碗相当,不过比碗还要重,是*色的,它的被敲击面已被磨得光滑,看不到任何字体了。

刘长明其他的从业工具就是手术刀和撬棍。其中,撬棍是木制的,换了很多次了。手术刀是十多年前购买的,它就是一块锋利光滑的铁板。

对刘长明来说,手术刀是吃饭的核心工具,但他对响铃却怀有更深的感情,经常在老板面前称它为“老伙计”。阉猪出事故有的年头赔偿上千去年,刘长明阉割了镇远一住户的两头猪,几天后,两头猪都生病了,主人质疑是阉割出现的问题,有些议论。

刘长明找上门去,赔了元。

任何职业都存在风险,阉猪也不例外。

“有时候,一年出好几回事,光赔偿金都得花上千元。”刘长明说,出事之后,他主动登门赔偿,并道歉,所以口碑依然在。受损的农户今后有猪,还是请他手术。

阉猪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三种,伤口发炎、肠内出血、肠子从伤口处掉落等。“换是现今,这些问题都可以处理,但以前条件很差,一般情况下,只能眼睁睁看着猪猪死掉。”刘长明说。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现今,通讯发达,刘长明不用再走村串户,接到阉猪电话,他骑摩托车前往,很快就可以搞定。

为此,他给自己设计了一张名片,正面写上自己的姓名、电话号码以及阉猪服务信息,背面,是镇远青龙洞的照片。刘长明在宣传自己的同时,还不忘宣传古城呢!

一个颇为残酷的事实是,有阉猪需求的农户,越来越少了。以前每年春季,他一个月中有活做的天数至少20天,虽然很累,但每月都满载而归。现在,旺季里一个月能出去10几天,算是非常理想的状态了。

贵州都市报记者采访获知,目前在镇远古城区,专业从事阉猪行业的,就只有刘长明一人。“如果有三到五人,那我就只能提前退休了。”今年68岁的刘长明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知道ldquo割猪匠rdquo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