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记者刘杰综合报道,原文刊发于《燕赵都市报》年6月6日第七版高考特辑
心态:
坦然应对,适度焦虑正常且有必要
“高考马上就到了,我还有很多知识点没有巩固!”“这几天,我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最后两天,我该如何复习,才能实现知识面全覆盖?”……高考临近,很多考生都会出现考前焦虑。其实,出现适度焦虑是很正常的现象,可以促进考生抓紧时间充分复习备考,对于考前出现的心理波动,考生应该坦然应对。
高考前一晚,部分考生可能会出现入睡困难的现象。对此,考生不必过于焦虑,因为这在心理学上是正常的应激反应。一旦出现这些现象,考生可以喝一杯热牛奶,吃一个苹果,用温水泡脚,或者多做几次深呼吸,这样做都有助于入眠;另外,对于一些精力旺盛的考生,可以进行慢跑或做一些不太激烈的体育运动,适度消耗一些体力,对提升睡眠质量会有帮助。另外,考生需要有积极的心理暗示,不要因为睡眠质量不高而焦虑。
考生必须认识到,高考不仅是考生间知识能力的比拼,也是考生之间思想认识、心理、毅力等综合素质的比拼。保持心态平和,才能正常发挥。
复习:
学会放手,利用有限时间做有价值的事
距离高考仅有两天时间,所有考生必须首先明确一点——两天时间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遗留问题。最后两天,考生千万不要再纠结于难题、偏题、自己始终未能解决的问题,而是要将更多的时间花在自己掌握得不够扎实的知识点,力争这部分知识点不丢分,这样才能保证最后两天的复习效果最大化。
最后两天,考生的复习需要回归书本和考纲,做好知识点和考点的对接。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可以将以前整理的错题集认真回顾一下,认真分析错因,梳理解题思路;或者做一套近年的高考真题练练手,调整好答题的节奏。
饮食:
保持常态,合理安排饮食营养和就餐时间
考前两天要保持饮食的常态化。既不要大补,也不要太过于特殊,就按照平时的饮食习惯合理饮食即可。尽量避免吃海鲜、油炸、冷饮等刺激性的食物,不要吃冰镇西瓜、雪糕、冰淇淋等等凉食,不要过多饮用甜腻的果汁或碳酸饮料,也不要吃菠萝、芒果等容易引起过敏的热带水果。合理搭配饮食营养,蔬菜、水果、面食、肉食都应适量摄入,可以多选择清淡的绿叶蔬菜和淀粉含量较高的土豆等。
考生必须保证有充裕的时间吃早餐,最好在考前一个半小时之前(上午7:30前,下午1:30前)用餐完毕,不要吃得过饱,否则,开考时过多的血液还在帮助消化,大脑就会相对缺氧,有可能影响考生在考场上的智力发挥。
文具、衣物和时间的准备:
有条不紊,打好提前量
高考所用的钢笔、铅笔、中性笔、橡皮、小刀、圆规、尺子以及准考证、身份证等,都应归纳在一起,放入一个透明的塑料袋或文件袋中。提前准备好高考当天要穿的衣服,要宽松舒适。准备好乘车和生活所需要的零钱。不要把手机、手表、电子词典等电子设备带入考场。提前了解天气预报,准备好雨具、防晒工具。6号下午按照考试院的时间要求去考点熟悉考场环境,确定去考场的交通方式并提前演练交通用时,考生最好适当提前一段时间出发,以免延误。
考生在前往考点的途中,突然遇到雨天拥堵、车辆发生摩擦等影响考试的情况,可以立即拨打电话求助交警。
家长:
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