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嘉陵区龙蟠镇三教堂村。(蒲文常供图)
魏晋时期,中原动荡,北方蒲姓人纷纷为躲避战乱而迁徙到南方,有的进入了四川。而此前已经进入四川的蒲姓人,开始在历史舞台上崭露头角。如三国蜀汉*权的兵器铸造专家蒲元,曾任诸葛亮丞相府的重要僚属西曹椽,主管相府属吏的任用。他的出现,为后世蒲姓人扎根四川打下了坚实基础。
蜀地冶炼业发达四川人很早就善于铸造刀,这是因为蜀地冶炼业发达。早在春秋战国时,蜀地的采矿、冶炼业就有了名气。战国时,一些因冶铁而致富的大铁商来到四川,促进了当地冶铁业的进一步发展。如在临邛(今四川邛崃市)就有从赵国来的卓氏和齐国来的程、郑等大铁商,卓文君就是卓氏的后裔。
秦汉时,蜀地的冶炼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当时冶炼业的重要地区之一。汉武帝时实行冶铁官营,在全国设置铁官49处,其中蜀地就有两处,分别设在蜀郡(今四川成都市)和广汉郡(今四川广汉市),以管理蜀地的冶铁业。这些规模巨大的冶铁业和先进的冶炼技术,为四川人铸造兵器提供了有利条件。蒲元就是其中一位铸造兵器的佼佼者。
蒲元铸刀技艺精湛据说,蒲元在冶炼金属、制造刀具上所用的方法与其他人大不一样。刀制成后,为检验刀的锋利程度,他在大竹筒中装满铁珠,然后让人举刀猛劈,结果“应手灵落”,如同斩草一样,竹筒断成两截,简内的铁珠也被“一分为二”。蒲元的制刀技艺“称绝当世”,他所铸造的刀能削铁如泥,被称为刀神。
北宋《太平御览》中,记载了“蒲元识水”的著名故事。蒲元在斜谷(今陕西眉县西南)为诸葛亮的部队铸造把*刀。刀打好后,他说当地的汉水水质是软水,不能用来淬火,只有成都的水质是硬水,是金属的精气所聚,才能用来淬火,那样造出来的刀才锋利。
蒲元派人到成都去取水。水取来后,蒲元用刃试后说,水中掺杂了涪江水,不能用。但取水人态度坚决地说,没有掺杂其他水。蒲元见取水人死活不认账,用刀在水中划了两划说,水中掺进了8升清水,还敢说没有?
取水人吓得连忙认罪,说出实情。原来,取水人从成都取到水后,走到涪江边时,不小心摔倒在地,把取来的水洒出了很多。他担心难以交差,就从涪江里取了8升水掺在其中,没料想被蒲元一眼识破。在场的人听说后,无不被蒲元的精湛技艺所折服。
蒲元曾经在成都为刘备造刀把,上刻“七十二炼”,受到刘备的高度赞扬。蒲元不仅是有名的制刀能手,还对各种机械感兴趣,在机械制作上也很有才华。据说他经过不断钻研、试验探索,发明了独轮车,非常适合在崎岖的山间小路上行进。即使在交通发达的现在,四川农村很多地方仍在使用。
略阳蒲氏以蒲为姓东晋时,略阳郡临渭县(治所在今甘肃秦安县陇城镇)人蒲洪多机变,有谋略,勇猛威武,善于骑射。他是远古时有扈氏部族的后裔、氏羌西戎酋长。他的先祖本没有姓氏,因家中水池蒲草长势异于寻常,被时人称作蒲家,遂以蒲为姓。蒲洪家族得姓及蒲洪的相关事迹,我们在蒲姓第一期中有详细讲述,这里不再多说。隋唐五代十国时期入蜀始祖,隋朝蒲山公
这一时期,其他地方的蒲姓人相对沉寂,但四川的蒲姓人非常活跃。
川北蒲姓三教堂系形成蓬溪县蒲姓研究者蒲文常编撰的《蓬溪蒲氏》一书记载,杨坚建立隋朝后,今江西丰城市人、蒲洪第12世孙蒲山公被封为平西将*,加兵部尚书。蒲山公以法治*,*纪严明,爱兵如子,深得人心,能征惯战,指挥若定,知人善任,众望所归。
杨广继位后,朝*混乱,蒲山公眼看事情不对,索性急流勇退,辞官后迁居到邛州(今邛崃市)、雅州(今雅安市)。不久,杨广下令在四川的将领征辽,为躲避征召,蒲山公带着儿子蒲天保迁居到川北嘉陵江岸青居镇(今南充市嘉陵区青居镇)避居,他的另外两个儿子蒲天开、蒲天祐迁居到三教堂(今南充市嘉陵区龙蟠镇三教堂村)。
李渊一统天下建立唐朝,蒲天开献策明君,被赐进士,授职成都府尹。蒲山公被奉为蒲姓入蜀始祖,蒲天开、蒲天祐被奉为迁三教堂始祖。如今三教堂村石泉沟南面,有蒲姓“上川祖坟”旧地。蒲天开所在蒲姓支系,被称为蒲姓三教堂系,是川东北蒲姓著名的三大系中最早的一支。
前蜀名臣蒲禹卿在五代王建的前蜀*权中,有个著名大臣叫蒲禹卿,是成都人。王建死后,他的第11个儿子王衍继位,被称为后主。乾德4年(年),蒲禹卿看到前蜀朝*腐败,忧心忡忡,写出应制对策上疏王衍,直言时弊。王衍的执*宠臣想杀掉蒲禹卿,但王衍认为蒲禹卿说得有理,不但没杀他,反而提拔他为右补阙(对皇帝进行谏劝和举荐人才的官职)。
咸康元年(年),蒲禹卿出任秦州(今甘肃天水市)节度判官。王衍曾在乾德2年(年)到川东北一带巡游,这年又想到秦州巡游。上一次巡游惹得老百姓叫苦不堪,蒲禹卿上表陈谏,写了多字,语意直切,但王衍置之不理,一意孤行。
走到半路时,王衍听说后唐*队已经攻进前蜀境内,吓得连忙跑回成都。后唐*队逼近成都,王衍带着棺材,把自己绑缚着出城迎降,前蜀宣告灭亡。后唐唐庄宗赐诏给王衍,叫他到洛阳去,信誓旦旦地说要厚待他。王衍带着宗族和一批大臣等几千人前往洛阳,蒲禹卿也一同前往。
第二年四月,王衍一行走到秦川驿时,唐庄宗派人在驿站把王衍及其宗族全部诛杀。蒲禹卿眼睁睁看着王衍等人被杀,恸哭不已,在驿门上题诗一首后,返回了四川。
后蜀蒲姓父子画家在五代后蜀*权中,有一对父子画家,非常有名气。蒲师训(蒲宗训),四川人,幼年时拜房从真为师学画。房从真是前蜀*权的翰林待诏,擅长画甲马、人物、*神等,画技“冠绝当时”。
蒲师训深得房从真的笔法,善于画人物、*神、蕃马等。蒲师训曾经带着他的画作去拜访房从真,房从真看后,惊讶地说,你的画技,不是我传授给你的啊!
蒲思训的画作,图文并茂,墨笔传神,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令人拍案叫绝。后蜀皇帝孟昶喜欢蒲师训的画艺,任命他为翰林待诏,赐紫金鱼袋。此后,蒲师训在蜀中祠庙如江渎庙、诸葛庙、龙女庙、丈人观及陵庙等,都有*神、兵仗、冠冕人物等画作。
蒲师训的养子蒲延昌,智力超常,聪明过人,也是著名画家,史称“画神”。蒲延昌每次作画,都要凝神运气,落笔惊风雨,画成泣*神。他的画作惊世骇俗,不趋炎附势,令人叹为观止。孟昶也任命他为翰林待诏,赐绯鱼袋。
蒲延昌擅长画人物、*神,尤其精通画狮子,行笔劲利,用色不繁。蒲延昌的画作大多画在诸葛庙的墙壁上,圣寿寺青衣神庙也有*神、人物等画像。
蒲松龄先祖到山东唐德宗建中元年(年),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先祖蒲唐出任山东东昌府(今山东聊城市东昌府区)太守,后来定居在东昌府南门外双柏树。蒲唐一表人才,英气逼人,聪明好学,博览群书。他的书法雄劲端庄,精湛神韵,句佳字美。在太守任上,他举贤任能,使得各级官员能各尽其心。
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北方蒲姓大量迁往南方,如今的湖北、湖南、四川、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地,都有蒲姓人进入,其中有一支进入福建福州一带。
华西都市报记者:*勇
/特别致谢/
本期蒲姓的采访和资料提供,得到蓬溪蒲姓研究者蒲文常先生和蓬溪县家谱收藏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
文章已在:华西都市报、四川在线、易网、搜狐、今日头条、微头条、凤凰资讯等各大新闻媒体推出。
欢迎分享转载:蒲氏宗亲文化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