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都市报》报道:医院心内科:
一台“反着做”的介入检查手术
日前,黔江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医生们做了一台“反着来”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手术。原来,这名因胸口痛接受检查的患者,所有内脏器官都与正常人相反,竟是生活中极为罕见的“镜面人”。
胸口痛检查出“镜面人”
如果不是因为胸口疼痛到医院检查身体,黔江石家镇居民张先生恐怕还不知道自己的“与众不同”。即便是已经见过上万幅检查影像资料的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李卫平副主任医师,在见到黔江石家居民张先生的胸片和腹部彩超影像结果的瞬间依然吃了一惊。
今年8月中旬因“反复心累、气促两年,加重伴胸痛一周”前来黔江医院检查。从影像检查来看,张先生的心脏、脾脏在右边,肝脏位于左边,心、肝、脾的位置好像是正常脏器的镜中像……这一切表明:“他体内所有内脏器官的位置和方向,都和正常人恰恰相反”。
张先生竟然是罕见的“镜面人”!而且是比“右位心”更为罕见的“全脏器镜像”!李主任向记者表示,张先生是他从医这么多年第一次见到的全部器官镜面的人,文献报道的“右位心”的发生率为1/,张先生这种情况的发生几率约为百万分之一。
“反着做”的介入手术
是心脏发育异常?还是心血管疾病?还是全内脏转位伴冠心病?影像检查结果出来了,却并没有发现导至张先生胸痛的真正原因。李主任表示,要想查清张先生的病因,需要做更深层次的检查——通过介入手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行诊断。
“这本来只是小手术,但‘镜面人’的手术却与常人手术在操作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必须都反着来。”李卫平说:“我们从影像上只知道脏器镜像,但是血管是不是也是镜像的呢?所以必须有两套方案备用”。
李主任的猜测得到了印证。经对手术方式的重新设计和精心准备后,李主任将带着探头的造影导管从张先生右手穿刺进入桡动脉,一路向上发现他的血管真的也是反的:“也就是说要在操作中要利用镜像原理,采用与正常心位相反的投照体位和操作手法,才能使影像导管进入他的左冠状动脉口”。这意味着常人应该顺时针旋转摄像头的地方,李主任必须得逆向采用逆时针操作。“要对人体血管非常熟悉,做到心中有数、仔细操作,才能顺利完成这次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李主任如是说。
定期体检认知生理结构
原本熟练得只需要10分钟的介入检查,李主任带着医疗团队用了20分钟才完成。“完成对镜像冠状动脉的检查,也是从医以来的第一次”,李主任说。
目前经过介入手术检查之后,张先生已术后康复。通过这次检查,他第一次知道自己身体“镜面”的基本情况。李主任提醒说,通过定期体检,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能够得到基本的认知,如有像“镜面人”这样特殊的生理结构,发生疾病时应及早将自身情况告知医生,以免发生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
小知识:什么是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一种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有创诊断技术。该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摘抄自武陵都市报年8月28日第9版)
图为:镜面人造影。
点击标题下面的重庆黔江医院可以一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