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贵州都市报》
作为首期入京参加“黔医人才计划”最为年轻的学员之一,年仅4岁的张鹭医院骨科副主任,虽然与老前辈相比,他的从医时间并不算太长,但在医学领域,年纪轻轻的他却成绩赫然。除了主持科室临床质控管理及三甲文件资料整理、临床路径、实习进修生教学科研等管理工作,他还在北大图书馆核心期刊发表了4篇论文及国家级普通论文篇,并多次获得先进个人表彰。在京学习一年的时间里,他被安医院脊柱外科学习,师从北京大学教授刘波主任。通过电子邮件的采访方式,记者对张鹭进行了采访。
张鹭(右一)与导师刘波教授成功完成手术后合影留念
1手术好不好不是医生说了算患者说好才是真的好
据张鹭介绍,医院被誉为骨科人的“圣殿”,此次能在这所全国排名第一的以骨科为医院学习,自己感到史无前例的兴奋和激动。提到自己的一对一跟班导师,张鹭告诉记者,能够师从刘波主任学习,几乎是每一个脊柱外科医师梦寐以求的梦想。“刘主任为人很亲和,没有什么架子,作为一名大牌专家日常工作非常多,但他仍以身作则每日早晨都会坚持查房,亲自认真询问每一位患者的病史,检查每一位患者的体征,查阅影像学资料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强调不能误诊、漏诊;手术日还要求每一位进修医师积极参加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对手术关键步骤进行讲解,重点突出,针对性很强,让我感到提高很快。”张鹭说道。
采访中他告诉记者,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在自医院学习时,刘波主任就告诉他,一台好的手术不是医师说了算,觉得手术很漂亮,很完美就是好,而是要患者说好才是真的好,不能盲目的去追求新技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水平,合理去引进开展,不能把病人作为你追求新技术的实验品、牺牲品,要永远把能解决病人的疾病痛苦放在第一位。“这番话让我真正感觉到大家风范,在这里不仅能学习到先进医疗技术,还能从老师身上学到高尚的医德医风及真实医院文化。”
2医院差距把就医便利带回来
作为临床方向为脊柱外科研究重点,张医院:老年脊柱退变性疾病,脊柱矫形,脊柱微创手术,孔镜技术,脊柱通道技术等各种手术方式,术中的重要步骤以及细节的处理,术后效果的观察是否和术前的预计效果相符合,出现误差,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怎样分析和改进等内容是他主要的培训方向和内容。他告诉记者,如果想把所有先进的治疗手段,手术方式都学会,并带回自己服务的医疗机构,他自己是觉得不现实的,但是,他可以把最先进的学习方法和理念学会带回去,然后教给大家,让大家都有方向去努力,不要走太多的弯路;同时,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医院和省级、医院的差距。让当地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和省级以及国内一样先进有效的治疗及优质的医疗服务,实现大病不出门的目标,减少老百姓出门看病的各种负担。
张鹭在被誉为骨科人“圣殿”的医院学习
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