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媒体看铁路贵州都市报朝向铁路的墓园
TUhjnbcbe - 2020/10/25 3:47:00
修建湘黔铁路的烈士陵园烈士陵园中的铁路标志相当醒目年,国家决定修建湘黔铁路,贵州段由当时的中铁二局和中铁五局工程单位负责修建,他们主要承担的是技术活(铺轨和桥梁隧道的架设),重体力活路(土石方开挖及填土等)则由贵州各县的民兵和民工承担,有数十万人员参与修建了湘黔铁路。当时没有机械化设备作业,靠的是肩挑背扛的人海战术,条件环境非常艰苦。经过5年的奋战才修通这条铁路,修建者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缅怀修建铁路牺牲的烈士,近日,记者来到湘黔铁路进入贵州的第一站玉屏自治县,走访了解当时一些感人故事。记者找到了两名建设者,一个叫*国庆,一个叫杨荫泽,他们都是遵义第四中学毕业的知青,主动报名参加修建湘黔铁路镇远段。如今,他们都是63岁的老人。年湘黔铁路通车后,*国庆进入成都铁路局凯里工务段工作,先后干过工人、工会干事、工会主席、副段长,3年前退休在家。杨荫泽则到了贵州省机械化土石方公司第六工程队,如今也退休,喜欢诗词的他如今是遵义诗词学会会员。烈士的墓碑正对着铁路在玉屏侗族自治县水泥厂附近的山上,有一座烈士陵园,那里埋葬着为修建湘黔铁路而牺牲的烈士。这座烈士陵园的下方,就是蜿蜒而过的湘黔铁路,烈士的墓碑正对着湘黔铁路。今年7月22日,记者来到烈士陵园,瞻仰了烈士,也走访了玉屏县档案馆,对那段历史进行了解。进入烈士陵园,映入眼帘的是“为修建湘黔铁路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一座座烈士墓静穆安详,墓碑上面刻着牺牲烈士的姓名及单位,有中铁二局五处职工、江万民兵团战士等。年,国家决定修建湘黔铁路,湘黔两省组织数十万民兵和民工配合施工,原铁道部第二工程局、中铁五局和玉屏县、江口县、万山特区等地民兵团共同组成湘黔铁路建设铜仁指挥部,承担了玉屏县境内约59公里段的修建任务。年7月16日,镇远县青溪境内的江万民兵团,用于开挖土石方的炸药库因为民房失火引起爆炸,导致现场抢险救火的中铁二局五处职工、民兵等当场牺牲77人、重伤人、轻伤人。年11月17日,经过上级批准,中铁五局二处在玉屏火车站旁边修建了湘黔铁路烈士陵园,将在青溪大爆炸中牺牲的77人以及修建铁路中死亡的共计人安葬在此处。年8月,玉屏县和中铁二局五公司联合将这座烈士陵园搬迁到玉屏县水泥厂附近,重新修建了烈士陵园。经过陵园,火车司机起立鸣笛湘黔铁路来往列车密集,每隔一个小时就会有一列旅客列车或者货物列车从烈士陵园附近驶过,只要熟悉或者知道这里有座烈士陵园的火车司机,都会鸣笛站立,以此表达对这些烈士的敬意。8月2日中午12时许。“呜……”随着一阵火车的汽笛声,一列由贵阳开往上海的K次旅客列车途经烈士陵园,担当牵引该次列车的广铁集团怀化机务段的火车司机站立、鸣笛,列车瞬间通过烈士陵园,一路呼啸朝着上海方向行驶。“以前不知道这个地方有一个为修建湘黔铁路牺牲的烈士陵园,后来通过贵阳机务段的同行才知道的,所以经过这里时,我们都主动鸣笛。”K次列车火车司机说道。贵阳机务段火车司机聂宾,今年46岁。年他从贵阳铁路司机学校毕业分到单位上班时,单位曾经组织他们多名火车司机来到玉屏火车站烈士陵园瞻仰烈士,了解那段历史。后来,他们约定,只要驾驶火车经过烈士陵园,主动站立鸣笛,以此表达对烈士的敬仰。直到今天,他们依然遵守这个约定。“在工作中,我们都会主动给一些新来的司机介绍这段历史,让他们了解这段历史,铭记这些烈士的不朽功劳。”聂宾告诉记者。报名修建铁路,不问报酬*国庆万万没有想到,修完了铁路,自己的工作再次和湘黔铁路打交道,他的工作就是维护养护湘黔铁路贵州东段(玉屏至贵定火车站区段)。7月22日,在凯里火车站家属区,记者见到了*国庆,这个老人皮肤略微黝黑,身着印有“贵州”的蓝色短袖,脚穿一双黑色的运动鞋,少数黑发仍遮盖不住头发的花白。过几天,他将带着贵阳铁路地区的退休员工参加气排球集训,备战成都铁路局举行的比赛。他的业余生活喜欢打桥牌,气排球是他最喜爱的项目。年,那年他18岁,遵义四中毕业,之后响应毛主席“上山下乡”的号召,到绥阳县当了一名知青。当年和他一起从遵义四中毕业一起下乡到绥阳当知青的有12人,其中包括杨荫泽老人。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正在经历文化大革命的劫难,经济萧条,百废待兴。为了重振中国经济,全国开始动员广大干部职工、下乡知青,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兴修铁路等基础设施。年,国家决定修建湘黔铁路,将铁路修到苗家寨,这条铁路被称为是少数民族的“幸福路”。当时修建这条铁路的不是铁道兵,而是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技术活路,这个由中铁二局及中铁五局技术人员及职工完成,另外一部分涉及的是强体力活的笨重活路,主要是开山挖石、填运土石方,为铁路平整道路,便于铺设铁轨、架设桥梁,这部分人主要是由当地的民兵及民工组成,民兵及民工有数十万之多。*国庆和杨荫泽他们属于后一种。据*国庆回忆,年的一个夏天,他正在田间地头劳作,突然接到了遵义民兵师绥阳民兵团招收人员修建湘黔铁路的消息。大致内容是:国家决定修建湘黔铁路,需要去修建者,自愿报名,他们修建的地段是湘黔铁路镇远县境内59公里土石方工程。当时,*国庆和遵义四中毕业的12名知青丢下锄头,在自愿加入民兵团的协议上签名字,成为了遵义民兵师绥阳民兵团的一员。“当时也没有谁问有什么待遇,工作时间是多少,一心想着响应祖国号召,大家都很单纯。”回忆起当时的一幕,*国庆笑着说。年11月15日,他们接到上级下达开赴镇远县修建铁路的命令。三四件衣物,一两双鞋子,一个洗脸盆,被子洗卷,这就是当时*国庆的所有随身物品。辗转湄潭、施秉,最终到达了目的地——镇远县境内的老王洞火车站。*国庆、杨荫泽、张卫国等12名知青被混编到筑路民工的队伍里,他们所在的一营四连任务是挖掘拱洞坝涵洞,平整土地及修筑洞口外米左右的边坡,为铺设钢轨打下基础。运送木材过河,流血了到达目的地后,*国庆他们一营四连首先接到的命令是搭一座浮桥,因为驻地附近到舞阳河对岸没有桥,浮桥的搭建目的是到河对岸开山取石,为修涵洞、垒堡坎提供建设所需要的材料。由于物资匮乏,修筑浮桥需要就地取材。记得那是一个夏天,当大伙在营地附近的山林里伐完树木,准备扛木材回营时,突然下起了大雨。雨过之后,河水翻腾着*色的浪花。为了节约时间,连队决定马上过河。*国庆、杨荫泽、张卫国等几个队员找来了渡船,当时的船都是木船,运载能力不大,连长挑选了几十个从小在江边长大的队员,其他的女队员及水性不好的队员则乘木船过河。几十个水性较好的队员不得不两人一组,负责运送一根木头,木头的两端各坐一个人,顺水而行,横渡舞水。水中的漩涡、乱流将他们冲出了几里远,爬上木头,没过一分钟又摔了下来。一次次的摔倒,*国庆脚上已经满是石头划破的伤痕,冬天时冻疮生长的地方更是红肿,血流不止,鸡皮疙瘩已布满全身,嘴唇发紫,整个手掌都因趴握木头而出现了一道道划痕,木头上的小刺儿扎进了五个手指中。他们在奋力挣扎了十多分钟后,几十号人终于漂到了河对岸。不顾安危救战友年春天,沿河的柳树花苞抽枝发了芽,一营四连的民兵开始正式施工。队员手持钢钎、铁锤、簸箕,肩扛绳索、杆子、炸药,这些就是那个年代的所有施工设施。随着叮叮当当的锤击钢钎声,“1、2、3,起”的吆喝声,一块块巨石躺满了山脚下。由于通讯设施的缺乏,一次放炮过程中,连队中的一名民兵正专注于土石方的挖掘,并未注意到头顶上方的斜坡正进行放炮作业,放炮队员的一阵呼喊“快跑开,放炮了。”但是喊声被锤击钢钎声覆盖,这名民兵并没有离开,此时导火线已经点燃,眼看炸药就要爆炸,情况万分危急,站在十几米外的*国庆看到了这一情况,不顾危险,冲上前去将炸药的导火索掐断,救了战友一命。夏季多雨,大量的雨水汇集到了舞阳河中,浮桥被洪水淹没,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连队决定涉水运输建设物资。一天,就在运送物资的木船上,连队里的木工班班长带领几个队员准备一同前往施工现场。当船行至河中,顺流水与岸边的洄水形成了漩涡,木船在漩涡的吸引下,被拖入了漩涡当中,两股力量的汇聚使船在数分钟后倾覆,船上的物资全部被卷入了河中,船上的几个人员被甩入了河里。因为木工班的队员水性都不太好,且由于漩涡的作用力巨大,所有队员都只是在挣扎。站在河边营地上的杨荫泽碰巧看见这一幕,“*国庆!张卫国!快救人,我们有队友掉河了!”杨荫泽吼叫着。来不及脱鞋脱衣物,三个人一下跳进了河中,凭借在江边长大的游泳本领,没多久,三人游到了河中心。此时位于漩涡当中的木工班班长陈新,只有手还在河水上乱舞,眼看他即将被卷走,杨荫泽加快了游泳的速度。当杨荫泽一把抓住了他的左手腕,出于本能的求生意识,反手紧紧拖住杨荫泽的左手,猛地一拽,两人都被河水淹没,杨荫泽却没有慌乱,用脚用力一蹬,蹿出水面深吸了一口气,又潜入了3米多的水中,游到了他的背后,一手托住他的腰,一手划水,脚在水里一踮,两人同时蹿出了水面,游不动,但也不能丢下他。所幸*国庆和张卫国赶了过来,两人一人负责一只手,杨荫泽托着他的腰,三人合力方将他救上了岸。上岸后,卫生员汪玉立即对陈新施救,吐了几口水后,苏醒了过来,休息了一会,朝在场的人感激地笑了笑。修筑铁路,沉淀出4万字小说“曾记否?当年舞水畔,与君同登镇远山,觅‘长城’,古碉抒豪情,哭指舞水浪翻腾。”年7月26日,当杨荫泽老人再次回顾年8月20日修建湘黔铁路写的这首诗时,声音提高了不少分贝,手里记着这首诗的泛*小本子也被揉出了一道褶皱。目前退休在家的杨荫泽老人居住在遵义,回忆这段历史,杨荫泽老人说话有些哽咽。“修建湘黔铁路,我们民兵和民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化设备作业,基本上是靠我们肩挑人扛修通的。”爱好文学的他将当年修筑湘黔铁路的日日夜夜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了一本小说。在杨荫泽老人的家里,当他手里捧着小说原稿时,眼眶依旧有些湿润,稿子已经泛*。小说一共分为8章,第一章写了师长接见;第二、五、六章则记录了当时施工的经过;第三、四、七章则分别讲述了三个故事,首先是主人公寻船救女队员周玉敏,其次是水中营救女队员张晓红,团里批评,连队表扬的故事,最后则记录了连队抓小偷、放小偷,被处罚的经过;第八章主要讲述连队办报《火车头》,共出八期。小说大概4万字,至今尚未发表。“我曾寄给了几家出版社,但都是石沉大海,可能是我的写作水平有限吧!”杨荫泽谦虚地说道。青溪大爆炸,77人死亡在玉屏县档案馆,一提起当年修建湘黔铁路的情景,档案馆工作人员谢祥全显得有些激动。他首先给我们找出了当年修建湘黔铁路的县志,上面记录下了当时青溪大爆炸的情况,但只有寥寥数语。遗憾的是,由于时间久远,当年大爆炸的幸存者没有找到。“发生大爆炸的时间是在晚上,当时大家都在看露天电影,记得电影片名叫《原形毕露》,突然有人看见青溪火车站附近起火了,大家赶紧去救火,不料在救火时发生爆炸,惨剧就这样发生了。”在青溪火车站,我们找到了一名当年的知情者。事后,这起爆炸案被列为当时全国铁路第二大安全事故。知情者说,炸药库堆放着很多炸药,都是用来开山放炮,由于失火而引燃炸药。据了解,当时死亡77人,那个场面很惨,也很悲壮,目睹战友被炸死,大家都忍不住放声痛哭。谢祥全回忆,年修建湘黔铁路的时候,他家住在玉屏县城,当时在读小学,知道玉屏县城在修建铁路。他说,中铁二局和中铁五局负责架桥打隧道及铺设铁道等技术活路,民兵团则负责开山挖石、平整线路等重体力活路,那个时候几乎全靠炸药开路,每天在县城都能听到炸药爆炸的声音,有时候还会产生一些冲击波,他们上课的时候,老师经常会拿一些旧衣服棉絮将教室的玻璃包起来,以此减少冲击波。玉屏火车站往羊坪火车站方向约4公里处,有一个地名叫七眼桥,当时修建铁路的时候,需要在这里搭建一座桥,因为七眼桥距离县城很近,每天都会聚集成百上千前来看热闹的群众,数百人的搭桥大*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那个场面很壮观。“那个时候缺少现代化的架桥设备,工人架桥很辛苦,也比较危险。”谢祥全说。船翻,26人落水身亡在采访中,记者还听说了年7月初发生的又一起安全事故,据玉屏县档案馆馆长徐红梅介绍,当年7月初的一天,参加修建湘黔铁路的仁怀民兵团乘坐渡船过河修路,医院后面的舞阳河渡口处时,因为超重,导致渡船失控翻船,26名民工溺水身亡。我们找到了一名当年参加抢救渡船溺水事件的亲历者,据他说,出事的那天是一个星期天,当时渡船载着仁怀民兵团数十人到对面去修路,渡船行驶到河中间时翻船,船上落水的人大部分不会游泳,而且水流湍急,等大家将遗体打捞上来的时候,很多都是紧紧拥抱在一起,还有的手牵手紧紧不放,场面非常揪心。他说,当获悉渡船出事后,他们抱着氧气瓶等跑到现场施救,当时有一名女民兵被湍急的水流冲到了一块礁石上,最后被大家救起来,当她苏醒来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我的身上还有5斤全国粮票,还在不在?”听罢,大家心中一阵酸楚。“火车没有人行快”成为历史在湘黔铁路*平县境内,有两个火车站,一个叫宝老山、一个叫岩英,这两个站相距约12公里。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全是上坡路,当年修建这段铁路的时候,设计人员和建设人员可是费尽了周折,这两个车站呈“之”字形,两个火车站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在山下可以看见山上的车站,在山上又可以看见山下的车站。上世纪80年代,湘黔铁路还在使用内燃机车牵引,火车爬坡时和人走路一样快,都需要半个小时。火车司机最怕行驶到这个区段,尤其是爬坡,由于内燃机车动力有限,从宝老山火车站行驶到岩英火车站时速在10至20公里左右,如果牵引的列车吨位高,有时候机车还会突然停下,走不动了,就需要另外派出机车来牵引救援。内燃机车需要运行半个小时,如果人走小路,一阵小跑,顶多也就半小时,如果人跑快点的话,还比火车快。居住在当地的村民为了节约车费,往来于这两个火车站,一般都是走路,很少有人坐火车。成都铁路局凯里工务段*办主任孙国君说,湘黔铁路贵州东段的线路钢轨设备属于他们单位维护保养,他最清楚宝老山至岩英这个区段的情况,通常维护作业时,铁路工人走小路,有的时候比乘坐火车还快,当时流传着一句顺口溜:“贵州铁路真是怪,火车没有人行快。”但是这种情况仅仅局限于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80年代末期,湘黔铁路开始使用电气化,内燃机车“退役”,电力机车“上岗”,“火车没有人行快”成为历史。电力机车行驶宝老山至岩英路段,只要7分钟左右,如果是现在的沪昆高铁CRH型动车组,按照时速公里计算,行驶这两个火车站的时间,仅需数十秒钟,基本上是一晃而过。湘黔铁路简介湘黔铁路东起湖南省株洲市,西到贵州省贵阳市,全长公里。共有车站个,年1月正式运营。贵州境内大龙至贵定段长.3公里,有隧道及明洞座,总延长米,大中小桥梁座,总延长米。湘黔铁路在湖南怀化与枝柳铁路交叉,在株洲与京广、浙赣铁路相接,该路的建成通车,不仅增加了西南地区通往东部沿海地区的通道,而且缩短了云贵川三省到中南、华南、华东地区部分省市的距离,对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贵州都市报》记者苗国强邱凌峰实习生崔永吉点击“阅读原文”参与讨论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媒体看铁路贵州都市报朝向铁路的墓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