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时间:年07月11日来源:半岛都市报
7月11日起,医院除儿科门诊、急诊科和感染科外,其他科室基本取消门诊输液。据悉,我国医院的门诊输液作出统一规定。记者了解到,该院是西海岸新区首家取医院,医院之前也取消了门诊输液。越来越普遍高峰时余人挂水
7月8日下午3时许,记者来到医院成人输液室,有10多位患者正在输液。“院里现在平均每天来输液的有60多人,夏季输液人数相对较少。冬季门诊输液人数较多,最多一天输液余人。”该院护士于义琴回忆,“门诊输液最高峰是在年甲流时期,每天输液人数达到多人,白天需要5、6个护士在岗。”
于义琴告诉记者,年医院建院时,成人、小儿输液都在急诊室。后来由于急诊室抢救任务重、工作量大,地方受到限制,而且输液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年,成人输液正式从急诊室分离。“有些患者说,吃药不管用,效果慢,想早点好,好工作,所以要求打点滴,就这样打点滴的人越来越多了。”于义琴说。
但是,该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韩福森解释,机体修复需要一个过程,一般感冒的周期大概会持续5至7天。在可以口服药物痊愈的情况下,我们并不建议患者输液。输液也是一种有风险的操作,可能产生因输液导致的不良反应。”该院副院长李国华介绍,“门诊患者输液的用药,有一多半是抗生素,小部分是辅助用药。”近年来,关于滥用抗生素产生的危害屡见不鲜,滥用抗生素导致身体产生耐药性,并对器官造成损害,滥用抗生素可能引起某些细菌耐药现象的发生,对感染的治疗会变得十分困难。患者存误区输液只能缓解病痛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医院,呼吸科患者占成人门诊输液患者总量的40%,消化内科患者占30%,其余则为神经内科、心内科、普外科及泌尿科等科室门诊患者。然而,记者采访呼吸内科医生了解到,因感冒发烧等症状输液的门诊患者中,有至少一半的人其实并不需要输液,通过口服药物就可以痊愈。
“感冒发烧了,一直不好,所以才来打点滴,打点滴能好得快点。”正在输液的韩先生这样告诉记者。随后,记者又随机调查了18位在成人门诊输液的患者,其中有14人认为打针比吃药好得快。
但是,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韩福森解释,“输液只能暂时缓解病痛,让患者感到身体上舒适,然而病情并没有痊愈,仍然需要药物的调理,‘好得快’只是表象。机体修复需要一个过程,一般感冒的周期大概会持续5至7天。”
不是一刀切卡住不必要的输液
医院取消成人门诊输液并不是一刀切。“如果患者病情确实需要输液治疗,可以在急诊或住院输液。不需要输液的患者如果自身坚持要输液治疗,医生将会为其出示输液治疗危害告知书,并与其签署协议,转到急诊输液。如果是一些必须输液的慢性疾病,患者可以根据医嘱转到社区卫医院输液。”李国华说。“取消输液还要患者们理解,我们所做的是卡掉不必要、不合理的静脉输液,像腹泻导致严重脱水等情况,医院会将患者安排到急诊室或住院病房,依旧会给输液。”
“儿科门诊和感染科门诊输液依然保留,但药剂科也会严格控制抗生素的用药量。下一步,医院还将对急诊室进行改造,以便承担增加的输液任务。
对于取消成人门诊输液的具体操作,也有医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如果门诊医生开出的药方的药剂量与急诊室真正输液的药剂量有偏差,或是患者因输液产生不良反应,科室门诊的主治医师却无法第一时间处理,包括权责承担的划分,都是在取消成人门诊输液实行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他山之石多地限制门诊输液
今年1月底,浙江省卫生计生委下发了《关于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工作的通知》(浙卫办医*[]1号文件),文件指出年底前,医院(医院和儿科)率先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杭州市卫生计生委也在杭卫计办[]11号文件中明确要求:6月底前,医院,全面停止门诊输注抗菌药物(医院和儿科除外)。
截至目前,安徽、江西、浙江、湖北、江苏等多省已发布文件明确表示停止输液,还有不少省份、地市以及医疗机构都在逐步明确限制门诊输液的*策。
本报记者 刘家冕 实习生郑爽
新闻时间:年07月11日来源:半岛都市报
本报7月10日讯(记者 徐*) “去年年底的时候,医院东西两个院区都停止了门诊的输液,在急诊科给需要的患者保留了输液室,另外儿科也同样保留输液室。门诊输液停止之后并没有耽误市民疾病的治疗,有必须输液的患者就到急诊科输液。”医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门诊输液停止的半年多时间以来,不但得到了医生们的普遍支持,也得到了许多担心因使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而在青大附院、医院、医院青岛院区医院,记者了解到,医院也都采取了多项措施来控制抗生素滥用。据青大附院工作人员介绍,该院已经削减了输液中抗生素的种类,并控制在50种以内。此外,医院还制定相关规定,从内科、外科、妇科、小儿科四个方面,罗列出53种门、急诊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要求医生严格按照这份名单执行,每月进行一次考核,考核结果与自己的绩效直接挂钩,以此督促医生不乱开药。
为减少门诊输液,控制抗菌药物过度使用带来的耐药性的情况的发展,青岛市卫计委也从*策方面做了一系列的规定。据介绍,年,青岛市根据当年5月份国家发布的《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出台相关规定,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抗生素整顿。医院抗生素种类不得超过50种、医院不得超过35种。在当年7月1日规定正式实施之前,青大附院、医院、医院、医院等已经制定出具体的操作规范。
年5月15日,青岛市卫计委下发《年全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医院的抗生素数量和使用比例做了进一步明确,要求每家医疗机构都要有自己的临床药师,监督和指导抗生素使用情况。
年6月17日,青岛市抗菌药物应用监测指控中心挂牌成立,并设置在青大附院,据介绍,该中心工作人员每月会定期到各大医疗机构抽查抗菌类药物使用情况并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指导意见。
来自半岛都市报.7.11
暨:
卫计委建议合理用药:能口服或肌注就不要输液据新华社电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姚宏文10日说,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这是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之一。
我国居民医疗素养堪忧
我国城乡居民用药行为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数据显示,包括合理用药在内的基本医疗素养仅为9.56%,能够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的居民比例约为15%。在全国合理用药网络知识竞赛中,只有6.3%的网友能够全部答对从试题库随机抽取的10道合理用药常识题。
中国科协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86.7%的被调查者曾有自我药疗经历。在服药过程中,69.7%的人曾随意增减疗程或自行更换药物。在孩子生病后,近30%的家长自作主张给孩子服用减量的成人药品或抗生素,有时还是多品种联合用药。
■事实+
中国人每年平均输液8瓶?
年10月24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曾公开表示,年我国医疗输液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卫生计生委今年澄清,“百亿瓶”是我国每年输液制剂的生产量,不能等同于输液量,但过度用药确实危害着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客观现实是,在各方利益驱动下,中国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输液大国”。输液“搭起了一个收费平台”,拉动了相关产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链。输液产品的任何“技术改进”——哪怕换一个瓶塞——都意味着几亿甚至几十亿的市场。
健康太重要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