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县外媒体看民和西海都市报ldq
TUhjnbcbe - 2020/10/8 2:36:00

本报讯(记者宋安通讯员岩子)“姐妹们,借这会儿劳动休息的间隙,我给大家讲一下今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出台的惠民富农*策。我们桥头村是年脱贫的贫困村,经过这几年脱贫成果巩固,可以说我们已经实现了稳脱贫。”

桥头村“第一书记”李玉兰在棚内土垄上宣讲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在*的好*策下不等不靠,勤劳打拼,摘掉贫困帽子。今年两个一号文件又出台了许多好*策,我们大家更要增强信心,鼓足干劲,勤劳致富,相信我们桥头村老百姓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3月6日,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隆治乡桥头村光林种植合作社的大棚内,趁着务工人员休息时间,驻村“第一书记”李玉兰与大伙儿坐在棚内的土垄上宣讲起了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桥头村村民藏玲梅听得很认真,眼神里流露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定信心。藏玲梅告诉记者,她已经在光林种植合作社的葵园里打工4年,每年有1.5万余元的收入,依托人均元产业发展资金种植的80多株软梨树从去年开始挂果,丈夫还被纳入村里的护林员公益岗位,一年也有1万元的收入,年还享受危旧房改造项目,家里的住房条件显著改善。她说:“我家这几年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得感恩*的好*策,也得感谢李书记这几年的艰辛付出。这么多好*策,再加上我们使劲儿干,相信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大庄乡台集村“第一书记”王斌云向养殖户宣传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

当天,大庄乡台集村“第一书记”王斌云也没闲着,手里拿着一份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宣讲提纲和一本笔记本。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是要讲给村民听的,而笔记本是用来记录村民所思所盼的。


  “那头西门塔尔牛产牛犊了没?”


  “书记,还没有啊,估计最多也就七八天时间。”


  “听说元月份卖了7头牛,价格怎么样啊?”


  “好着呢书记,平均每头卖到元,除去成本,每头牛净赚了元左右。”


  “那就继续好好养啊。我今天来,一方面是看看你家的牛羊养殖情况,另一方面就是来宣讲今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策……”


  走进台集村村民海者么子的畜棚,看着3头膘肥体壮的扶贫牛,王斌云就打开话匣子,和海者么子聊起了家常,并结合养殖产业,为他讲解今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里提到的有关脱贫攻坚*策,希望他把对*的感恩之心化作脱贫奔小康的内生动力,通过发展养殖业,走出一条稳定脱贫路和幸福小康路。海者么子说:“这几年*对我们贫困群众太好了,就我家而言,现在新房子盖上了,家庭牧场建起来了,腰包也一年一年鼓起来了,如果没有这么好的*策,我们的穷日子不知道还要熬多久。”


  往年,两个一号文件的第一场宣讲地点基本在座无虚席的村级*员活动室,今年却显得有些“冷清”。对此,已经展开宣讲活动的桥头村“第一书记”李玉兰、台集村“第一书记”王斌云都给出了同一个答案,他们说,虽然全省的疫情等级降低了,但疫情防控工作还没有画上句号,疫情传播的风险并未完全消除,所以大意不得、侥幸不得、麻痹不得。出于这样的认识,民和县的这两位“第一书记”取消了集中宣讲,“悄悄”跑田头、进农户、入棚圈,为大家送*策、鼓干劲。


  据了解,此次年民和县千名干部开展“鼓干劲、稳脱贫、迎小康、控疫情”活动,从3月1日开始至4月10日结束,集中利用40天时间服务“三农”。

来源:西海都市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
1
查看完整版本: 县外媒体看民和西海都市报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