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电商的美国游戏,游戏里的中国玩家
TUhjnbcbe - 2025/8/14 9:43:00
看白癜风到专业医院 http://www.pfzhiliao.com/

Temu不只是电商,更是一个有关城市规划与国家发展的隐喻。

特约作者丨王汉洋

加入游戏

王华用了十年的时间从芝加哥一个小小的车库开始,逐渐编织出了一群美国仓储网络。但是就在不久之前,他还面临着三万平方米多层仓库无货可发的窘境。

十年前一位王华的高中同学问能不能借用他家里的车库,用来存手机壳并帮忙代发。彼时的亚马逊还不能接受全部商品入库,很多都需要卖家自行发货。王华每天抽出两个小时帮忙拆包、代发,能赚一百多美元。那可能是中国跨境电商的黄金时代,大量便宜商品快速涌入美国市场。

仅仅两个月后,车库已经装不下等待发货的手机壳了。他和朋友只得另寻他处。最后考虑到美国邮政需要从临街的门面揽件,就用每月1,美元租了一个合适的仓库。此时王华每个月利润就有上万美元。因为几乎任何中国来的小商品,在美国都便宜。只要能把这些高性价比的产品带到美国,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跨境电商的游戏。

更多在中国或来自中国的商家发现了亚马逊这片电商沃土,开始纷纷涌入。但大量乘兴而来的商家因为缺乏对美国市场的了解,只得败兴而归。加之疫情后,随着亚马逊自身获得流量的价格也在逐渐升高。为了应对流量的成本,亚马逊选择提高仓储价格。此时早已今非昔比,商家需要提前把商品发到亚马逊指定的仓库后才能上架。就这样,大量的货物扛不住亚马逊的仓储成本,成了积压库存。

单靠便宜已经玩不转亚马逊了,更何况太便宜还会亏本。对于大部分小商品来说,卖不出去要给亚马逊钱,拿回来让亚马逊发回中国也要花钱。于是王华的仓库就成为了这些尾货的归宿,他又多了一个生意。

王华原以为TikTok是下一个沃土,所以在去年就提前备好了新仓库。可是事与愿违,TikTok在美国并没能快速崛起。他的仓库最后也就用了10%左右。

不过做仓库生意有一个优势:如果有一个客户的货物在疯狂起量,自己会第一时间知道。他去问一位突然开始放量的客户用了什么平台,答曰:Temu。王华也想试试。Temu也需要王华这样有着海外仓库的商家,所以在各个有海外华人的平台都有它的中介在活跃着。王华很容易就从小红书上找到了中介对接Temu。他为了在Temu开店还交了一万元人民币的保证金。

Temu之所以热切地寻找王华这样的人,是因为它从“全托管”的模式变成了“全托管+半托管”的混合。

在“全托管”模式下,商家只需要把商品发到Temu在中国的仓库,约等于成为Temu的供货商,剩下就不用管了。Temu会负责流量、物流、清关、仓储等一切原本需要跨境商家自己解决的问题。这让很多原本没有太多跨境经验的商家看到了机会。

可Temu作为后起之秀,在美国远没有亚马逊那样完善的仓储和物流体系。所以它早期更多依赖于以轻小件的形式,直接走空运发到美国,然后交给仓储和物流公司。这一方面让Temu要比亚马逊多几倍的时间送货,而75%的美国消费者愿意支付额外费用以更快地获得商品。

街边杂货店可能比沃尔玛价格更低,但它永远无法超越沃尔玛,因为商品不够好、选择不够丰富。Temu的低价优势也极大限制了其商品的数量——毕竟重大件还是要走海运。所以Temu也需要有本地仓库的商家,才能提升物流速度、增加商品选择。亚马逊全球共有8.5亿SKU,速卖通全球过亿,但Temu只有千万级,单看种类还不及一些便利店。

为了解决物流问题,亚马逊依靠十余年的时间在全美建设了个配送中心。有的大型配送中心比故宫还大,里面有一千五百个全职员工。

亚马逊总部

Temu没办法等那么久,它只争朝夕。既然自己没有能力去搭建这套体系,那就找有能力的人。所以它在美国物色自己有仓库的商家,“Temu不再负责国内仓储、国际物流、海外仓储、退换货这四个环节。大卖家会直接把货提前备好,运到海外的合作仓库中。平台省下来的费用会被商家加在半托管商品的售价中。”

王华的那些尾货也有了去处,因为这些都在美国的货是最快能保证发货的,Temu也愿意把流量倾斜给这类本地的库存——前提是王华能每天保证上架20个新的SKU。他说:“只要上了就有流量,上了就出单,不用花一分钱。亚马逊不刷几千块的review都不行。这个模式太适合清仓了。”不过每天20个SKU的任务不轻松,尾货供应不稳定。所以他在全美范围内到处寻找。但基本上只要上架,几天就能都卖光。所以也有自带尾货的商家主动来找他帮忙处理。

但他在一开始从没想到Temu的增速能这么快,很快就让他的新仓库不再闲置。

王华只是众多在这波Temu浪潮中的受益者之一。而Temu也的确十分努力的在吸引这些人。Temu之前做到的是用一切办法确保商品比其他人更便宜。现在它希望持续便宜,且更快。

美国游戏里的中国玩家

Temu的加速崛起更加凸显了行业老大Amazon的问题:它便宜不下来。

亚马逊发展到今天是一个商家过度饱和的平台。有非常强的议价能力。所以亚马逊抬升了分配给商家流量的价格。在亚马逊年第一季度财报中,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虽然GMV增长了12.5%,但是广告收入增长了24.3%,远超GMV的增速。这意味着卖家花了更多钱投放,但销售却没有获得对应幅度的增长。而卖家花越多的钱投放,就越意味着这些钱最后会反应在售价上。在美国的电商游戏里中国玩家已经够多了,但Temu给了这些玩家除亚马逊之外,一个目前可能更好的选择。

跨境电商从业者举了一个例子:假设有50把成本6美元,售价19.99美元的折叠椅。亚马逊代发货要收额外的十美元。商家还要自己出从仓库发到亚马逊仓库的费用。这样平均下来每一把椅子大概的利润是3美元。

放在Temu上,平台会压价到16美元。每把椅子的运费差不多是7美元。商家交给海外仓,这50把椅子仓储费用是15美元一个月,并不高。这样一把椅子的利润差不多还是3美元。

Temu能比亚马逊更便宜,商家利润还相同。

这样的计算方式还是亚马逊的理想情况。现实中商家还需要买流量甚至自己花钱刷评论。而按照现在Temu的流量,商家有信心不投流的情况下短期内全部卖完。亚马逊不光很难卖完,退回来还要收退仓费。还有商家表示,Temu虽然退货简单,目前他的退货率只有2%,但是亚马逊在5%-8%。

这让一大批原本是亚马逊的卖家有动力同步入驻到Temu上。Temu也比亚马逊更懂中国卖家。亚马逊对这些中国卖家并不算友好。流量难以获得、遇到问题卖家很难找到相关的负责人、大部分事情都要靠自己琢磨。有卖家反应现在发给亚马逊仓库的丢件率已经从1%上升到了5%。相当于还没入库开卖,这5%就没了。而以前这种事在亚马逊一定会有人回,现在无人问津。

而Temu完全相反,这些加入半托管的卖家们发现发任何信息都有人秒回、有专职人员会教他们如何上新、如何维护链接;Temu选品的买手也会提前通知这些卖家,告诉他们平台下一步会推什么。有商家说Temu的运营和他保证,只要能每天上新一定量的SKU,就会一直给首页流量。也有商家说Temu的运营会指导商家如何上架那些亚马逊不收的商品,整体上要比亚马逊灵活很多。最重要的是Temu会帮商家买流量、引流量;亚马逊只会给自己买流量,而平台上的商家则基本分不到亚马逊花钱买广告所带来的流量。

虽然是在美国,但这场关于便宜的游戏里,没人能离开中国卖家。

根据MarketplacePulse的研究,中国卖家几乎占据了美国亚马逊上顶级卖家的50%,并且可能贡献了接近50%的第三方GMV;另外的研究机构e

1
查看完整版本: 电商的美国游戏,游戏里的中国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