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4月26日讯(全媒体记者黄京)为深入推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教师队伍建设的融合,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近日,《长沙市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出炉。根据《实施方案》,将分批次遴选6个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实验区、20所市级实验校。要在试点工作中,建设和运用教师大数据,优化教师管理和评价,助推教师教育改革创新;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场景,提升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推动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缓解教师结构性缺编。
新建三大系统,为教师精准画像
《实施方案》提出,要运用人工智能+教师大数据支撑教师管理。在基础建设方面,将新建教师征信系统、名优教师评选与考核系统、网络职称评审系统。同时,基于人人通云平台升级名师工作室、名师农村工作站、名校长工作室网络空间。
另外,还将动态采集教师各类数据,建模分析教师画像,为教师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助推区域教师水平提升。依托长沙智慧教育云平台试点名优教师遴选与考核、名师工作室(站)考核、网络职称评审等工作。
培养名信息技术专家型教师,每所试点校建立一个智慧教室
《实施方案》指出,将通过人工智能助力教师成长。将建设人工智能教师研修实验室,搭建教师网络研修平台,为教师智能研修提供技术支撑;确保每所试点校建立一个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智慧教室,支持教师开展各类教育教学应用实践;以长沙智慧学堂建设优化教育供给,全面提质数字资源;对接国家、省级资源平台,引进企业资源,开展区域及校本资源库建设,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和教师发展。
同时,将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在泛在学习环境下,创新教师培训方法和手段,利用数据分析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精准设计教师培训项目、方案和课程。还将借助工作坊开展“U—G—C—S”教师培养实践研究,即:委托国内知名高校(University)开展前期教师培训和工作指导;长沙市教育局(Government)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出台实施办法,对试点区和试点校进行管理和考核;遴选长沙教育学院、长沙市教科院和长沙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单位的骨干成员组成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