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4月20日讯(记者陈月红通讯员吴慧)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承载着三市人民的共同夙愿。多年来,在国家、省级层面坚强领导下,在长株潭三市上下一致努力下,一体化工作稳步推进。尤其是去年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首届联席会议召开以来,三市强化大局意识、细化责任分工、优化合作模式、深化落实举措,开创了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工作的新局面。一些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逐步破冰,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实事正在落地,长株潭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其中在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成果,让三城居民群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居民就医
加快推进长株潭医疗卫生一体化
长株潭三市携手推动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长株潭医疗卫生一体化。据介绍,依托“省级区域性院前医疗急救指挥与监控平台”,在信息平台和急救网点建设、硬件软件配套支持、医疗急救资源共享等方面着力,稳步推进市级平台建设,力争年5月启动招标程序,并抓紧研究解决县级平台的资金问题。
三市积极推进人社“一卡通”。目前,长株潭三市已分别完成社保卡制卡万张、万张、万张,共计万张;并已提前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社保关系即时转移。下一步,三市将抓紧推进人社数据整合共享、业务经办系统对接改造的立项工作,实现三地业务办理同城化,改变老百姓跨城办理业务两头跑的局面。
长株潭血液中心采供血平台建设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据介绍,目前长株潭血液中心采供血平台项目已立项,包括全省血液信息系统联网数据交换系统主平台等7项具体建设内容;长沙、株洲将在年9月前完成各自血液中心与长株潭血液中心采供血平台的对接工作。下一步,三市将积极打造“智慧血站”,构筑爱心互助、血液安全、应急保障三张网,实现献血服务智慧化、血液管理智能化、三市联动一体化。该项目将能方便各地血液调配,实现“一地库存,多地使用”,保证血液供应和数据安全,对高危献血人群实时联网屏蔽,实现“一地发现,处处屏蔽”,有望解决无偿献血异地报销和同一结算问题,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文化教育
名校、“三馆”等公共资源共建共享
按照“四大名校、三城共享”的思路,推动长沙优质教育资源逐步向株洲、湘潭延伸,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上名校。其中长郡株洲云龙实验学校正在抢抓进度,力争新建校区年秋季按期开学招生;湘潭九华富力雅礼中学将在年秋季开学。
三市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共享。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明确支持长株潭联合创建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区。下一步,三市将针对各自产业链发展的特点,遴选部分有特色、能共享、高水平的基地作为三市共享的实习实训基地,并联合开展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共享问题研究;同时,充分利用湖南长沙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平台优势,加快实现三市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链接。
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开放。长株潭三市认为,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这“三馆”的免费开放,能增强三市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获得感,为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供文化支撑。目前三市系统梳理了免费开放的三馆清单,将对外进行宣传推介。下一步,加快启动株洲市和湘潭市图书馆新馆建设,完成株洲市博物馆搬迁和文化馆改扩建工作;建立长株潭三市数字图书馆,实现三市图书通借通还,电子图书资源共享。
环境保护
三市携手共护碧水青山蓝天
为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让群众享受“治水”获得感,三市按照流域“一盘棋”、共治“一江水”的要求稳步推进水污染联防联治。目前,三市已提前实现了环境污染联合监测和预警、跨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跨界污染纠纷协调处理、实行交叉监督检查等任务目标。
同时,积极开展大气污染治理,为老百姓留住蓝天白云。三市已提前实现每月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共享、统一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建立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处理机制、实行交叉督促检查等目标。下一步,三市将进一步提高应急联动机制运行效率,确保在下个特护期(10月16日—3月15日)内同步启动应急预警响应。
三市统一绿心地区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据介绍,为守护绿色“生命线”,三市正式出台绿心地区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当前标准为50元/亩·年,将于年底提升至60元/亩·年,并在此基础上,逐年递增10元/亩·年,到年达到元/亩·年。同时,推出了绿心地区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森林资源联合执法三个机制,用“机制利剑”来守护好绿心山水,还长株潭人民一个健康的“绿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