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正好是石爱华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第十个年头。
从《法制晚报》热线社区记者开始,到《北京青年报》深一度报道部的编辑;从误打误撞地到报社实习,再到如今开始挑选实习生的简历,石爱华坦言自己还在慢慢适应。
但如今的她意识到,新闻应该是像“打团战”,编辑和记者各司其职,配合默契才能生产出好的作品。对于业内常说的调查报道,石爱华认为,记者本身就应该是个“杂家”。“调查”、“深度”这样的词对应的是新闻作品而不是记者。
在石爱华看来,调查能力本身就是记者的基本业务之一,任何领域的记者都可以尝试做调查报道。
从零开始:误打误撞入行
“我并非新闻专业出身,对新闻行业的了解也是从零开始。”石爱华在接受《传媒江湖荟》专访时说,她向往记者行业从初中时候开始,90年代的网络还是“奢侈品”,当时的女生都很喜欢听广播,石爱华也不例外。
她说,自己最大的乐趣就是晚上趴在写字台前听两个特别喜欢的电台播音员的资讯节目,为此她还会将播音员讲的故事记下来,第二天拿到班里跟同学“卖弄”。
那个时候的石爱华梦想着成为一个电台主持人,用声音讲故事。
石爱华大学的专业是经济管理,但因为心中藏着这个小小的梦想,加上一直喜欢写点小文章,她去校园广播站应聘,但却没有被选上,而后她去参加了学生记者团,成为一名“学生记者”,采访一些学校里举办的活动。
年7月大三暑假的时候,石爱华在网上看到一条《法制晚报》招聘实习生的信息,这次机会让她走出了校园,“误打误撞”的入了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