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站NewsMintue对印方标识与瑞方标识的“相似性”提出疑问,还把两个标识的清晰大照片放在一起。这家站说:“我们报道,你们判断。”
刹车外储激增
现代公仆标准与古代“官德”最大不同便是有没有现代民主意识。如果说能否勤俭奋斗、能否关心民生是表象的话,那么是否具有现代民主意识便是根本———这将决定公仆姿态的来源与奋斗的目的所在,更重要的是,将决定这个公仆集体为国民拓展开一个怎样的*治空间公仆不可缺少的*治素养毕诗成在《燕赵都市报》刊文说,日前,由于抗震救灾不力,四川省纪委监察部门将多名干部免职。此事引发人们热议之余,也提出了一个“什么才是现代人民公仆优秀品质”的问题。中国青年报就此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1.5%的人认为人民公仆应该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39.0%的人认为应该“关注百姓生活、了解民间疾苦”;34.8%的人认为人民公仆应该敢于承担责任,遇到问题时不回避、不弄虚作假。公仆者,为公共服务之人也。追溯公仆标准的源头,亦可称之为“官德”吧。这是一个自古便有的概念,即使是封建社会,开明的君主任用官员时,也要注重对官员的官德考量。但现代公仆标准与古代“官德”最大不同之处在哪里?窃以为,最大不同便是有没有现代民主意识。如果说能否勤俭奋斗、能否关心民生是表象的话,那么是否具有现代民主意识便是根本———这将决定公仆姿态的来源与奋斗的目的所在,更重要的是,将决定这个公仆集体为国民拓展开一个怎样的*治空间。这是当代公仆最不可缺少的*治素养。公仆标准不是“道德渴望”官员必须有“执*掌权源于人民授权”的思维取向,如果认为“官位”来源于上级某个领导,就会对上谄媚而对下霸道;官员必须有“人民为官员父母”的思维取向,如果开口闭口自己是“一方父母官”,乱作家长就难免私欲膨胀;官员必须有“宪法至上”的思维取向,如果认为宪法的原则都是写出来看的,就难免会感觉个人意志可以高于国家意志;官员必须有“管理就是服务”的思维取向,如果认为“管理”就是让人民群众服服帖帖,难免就会任由百姓利益受损;官员必须有“民主决策集体负责”的思维取向,如果所有权力掌握到“一把手”那里,难免“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而民众只有对官员民主意识的关注,才不至于以“魄力”的名义盲目歌颂人治,以“胆识”的名义盲目颂扬专权;才不至于被表面作着生活简朴“廉*秀”,背后却干着以权谋私勾当的“阳廉阴腐”官员蒙蔽多年;才能看清表面装作对百姓嘘寒问暖,背后听句调侃批评就要抓人报复官员的真正面目。更重要的是,从是否具有民主意识的角度考量,就不会简单把衡量公仆标准全都放到“道德渴望”上面,简单期待他们拿出艰苦奋斗、关心民众疾苦的姿态,而会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建立法治、制度上,用权力制衡、监督、问责上,以此来提升“官德”,保证公仆不变颜色。毕竟,如果没有现代民主,就会有官本位,就会有特权当道,公仆就难保要变质;如果没有现代民主,贫困、歧视、教育、医疗等等弱势群体的处境就无法彻底改善,权利贫穷的恶果就会不断繁衍;如果没有现代民主,司法、监察、审计等部门可能唯官是从,社会公正的根基便会被撼动……是否具有现代民主意识,是公仆标准的“总纲”,唯有纲举,方能目张。能不能从骨子里接受现代民主意识,接受那些限权理念,是全球化时代能否做好公仆的关键所在,是我们这个时代必须大力弘扬的“官德”。民主制度设计与面子文化宋圭武在《北京》刊文说,爱面子是中国人的一大特点,面子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面子文化的表现之一就是形式主义。手段成了目的,目的成了手段。表现之二就是缺乏诚信。人前面是一套,人背后是一套。面子在本质上是与民主相背的。面子既没有体现诚信,也没有体现理性。而诚信和理性是民主对人文精神的基本要求。民主要求国民要有求真精神和批判精神,因为求真精神和批判精神是实现社会正义和达成合理约定的必备条件。而求真精神和批判精神实质就是理性精神的体现,所以理性精神是实现民主精神的一个基本前提。民主也要求国民一旦达成约定必须遵守,所以诚信精神也是实现民主有效性的一个基本前提。文化的演进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中国民主制度的选择和设计应充分考虑面子文化的特点,要发挥其长处,克服其弊端。一是要坚持文化改造与民主推进相协调的原则。二是要尽可能采取公开的形式。公开有利于发挥面子的约束作用。如*务、*务等,能公开的要尽量公开。尤其各单位对一些重大决策过程,要尽可能采取公开的原则。人事任用、财务等应当公开有关的过程,以利于监督。因为公开后,对领导也有个面子约束的问题。三是对匿名形式要慎用。如投票,是采用匿名形式还是公开形式,可视情况而定,二者各有利弊。但在面子文化背景下,匿名形式也有很大副作用,因为匿名形式为一些人的阴暗心理提供了一个发泄的渠道,从而有可能导致十分糟糕的结果,如从一些地方选举的情况看,匿名形式并非都是最好的,有的也产生了一些不理想的结果。四是要多一些协商过程。协商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理性化。在协商中,面子也是一种约束。五是要调动各方面广泛参与。参与过程既是一个权利落实的过程,也有利于实现民主的实质。同时,在参与过程中,本身也加强了一种公众监督功能,包括面子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