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花巨资引进23名菲律宾高校博士引争议
TUhjnbcbe - 2025/6/22 8:23:00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花巨资引进23名“菲律宾高校博士”引争议


  湖南邵阳学院。(图据邵阳学院网站)


  筑巢引凤,重金引才,对一所大学而言,本是好事。但这两天,湖南邵阳学院的一份校内人事公示名单引发了网友热议。


  七月初,该校人事处在学校网站主页上发布了一份《出国攻读博士毕业返校与同类型拟引进博士名单待遇公示》。公示显示,该校本批次引进23名在菲律宾亚当森大学读取哲学(教育学)专业的博士生,其中22人的备注均为“毕业返校”。每名博士生引进费35万元、科研启动费15万元、过渡性租房补贴14.4万元、不需解决配偶工作增加引进费20万元,合计84.4万元,如果都进行兑付,总计费用超过万元。


  更让人觉得奇怪的是,这23名博士均是年8月至年12月在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完成的博士学历,所学专业均为哲学(教育学),除一位音乐舞蹈学院的副教授备注为“校外引进”外,其余22名博士之前便为该校工作人员,他们分别就职于该校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理学院、体育学院等多个“专业不对口”的二级学院。


  不仅专业不对口,学校的学制也比国内主流高校博士学习时间要短,而且还是以毕业返校的形式被高薪引回……对于专业不对口,学校如何解释此事?让老师们扎堆去国外拿学位,学校又为什么要这么做?7月18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通过电话联系邵阳学院人事处及校办,工作人员并未具体回应。


  据央广网报道,湖南省教育厅人事处一名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已经
  争议


  湖南邵阳学院为何花巨资


  引进专业不对口的博士


  在网络上引发
  据了解,亚当森大学在菲律宾高等教育委员会推荐的菲律宾高等院校名单之中。但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
  要说这菲律宾亚当森大学虽然名声不显,但它却并不是《围城》里“克莱登大学”那样的骗子学校。这所学校在QS世界大学排名也排到了多位,甚至比国内一些名校都高。且国内高校和国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并不罕见。那么,这份公示为何在网友中引发质疑和争议呢?


  据了解,网友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质疑这些被引进的博士学习时间“缩水”,而是对哲学(教育学)专业毕业的博士,被分配到了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体育学院甚至该校宣传部等并不对口的岗位感到不解。


  对于第一个疑问,据邵阳学院二级学院院长介绍,年6月,该校20多名教师前往菲律宾,在亚当森大学攻读博士。“这些教师在菲律宾待了几个月。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他们就陆续回国了。之后,是通过在线网课的形式完成了学业。”


  那么,邵阳学院为何引进专业不对口的博士呢?记者在该校
  其中,年度计划招聘人,已陆续6个月分批次公布拟聘用名单,截至6月已招聘65人。每人包含引进费、科研启动费、住房补贴等费用,刨除未统计的费用,已统计完成的费用共计.75万元,引进一人平均费用为98.3万元,加上7月公示的23名引进博士,邵阳学院今年前7个月已计划投入超过万元引进人才。


  除了招聘高层次人才外,该校近年还大量招聘博士学历专任教师或辅导员。年至今累计发布招聘计划人(年数据未公布)。


  疑问


  让老师们扎堆去国外拿学位


  学校为什么这么做?


  公开信息显示,上述23名博士均在年11月取得博士学历。其中有15名讲师,3名教授或副教授,4人无职称,1人为体育学院高级实验师。年度另外招聘的65名拟聘用的高层次人才中,教授、副教授10人,讲师18人,无职称人员29人,其他人员为其他职称。


  两次的高层次人才招聘公告中,对应聘的条件未具体细化,对需要承担的工作也未作说明,只要求博士学历,要求提供期刊论文或业绩材料。


  7月18日和19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根据招聘公示中预留的电话多次联系邵阳学院。该校人事处工作人员介绍,年的高层次人才没招满,“人都不到,具体多少不记得了。关于引进费用以及这些人才的水平问题,要找校办或者学校宣传部。”


  该校校办工作人员则在电话中表示,相关问题需要人事处具体回应。得知是该校人事处要求联系校办采访,该工作人员称“我去确认下再回复你”。截至发稿,记者暂未收到校方回应。


  据央广网报道,此前,邵阳学院一位院系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以前,该校在对外引进博士的招聘中屡屡“碰壁”,即使高薪待遇也无法吸引人才加盟。选择本校教师出国读博是一种无奈之举。为此,年学校统一在内部选拔一批拥有硕士学历的教师前往国外读博士。年6月,20多名教师前往亚当森大学。几个月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他们陆续回国,之后通过在线网课的形式完成了学业。这批教师攻读博士时的学费、住宿费等都由个人支付,校方给他们每人每月0元左右的生活补贴。公告中每个人80多万元的待遇,也不是一次性打进账户,其中,15万元的科研经费根据绩效考核发放。


  另一位院系负责人告诉中国之声记者,学校这样操作的根本原因是要达到一定的博士比例。


  该院系负责人表示:“教育部要求不同层次学校,博士比例需达到相应水平。我们学校每年都引进博士,引进的博士层次不同,待遇不同。因为我们学院在学校里属于比较强的学院,我们学院的博士都是在国内一些、高校读了4年的优秀博士。”


  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认为,不同专业的老师都去攻读教育学博士,学制也比国内博士要短,学校需要解释很多具体问题。


  进展


  校方高层称引进博士人才难


  教育厅回应:正衔接处理


  对于网友质疑邵阳学院此次引进博士是“求贤还是钻空子?”的疑问,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尚重生认为,邵阳学院这次引起风波的招聘行为,是客观环境和院校自身问题造成的。


  尚重生介绍,现有的一流院校对人才具有强吸引力,同样的优厚待遇吸引条件下,学术水平高的人才更愿意选择知名院校,“这些院校自身强势,科研环境优越,同样的科研课题,你在一般院校申请的资金支持、获奖几率都低于知名院校。客观上,能力一般的院校,很难通过正常途径招聘大量优质人才。”


  尚重生说,这种现实情况一方面影响教学、科研和招生,另一方面会在相关政策争取上处于不利,比如财政拨款申请、科研经费申请、国家和地方一流院校的定级申请,都对博士数量有要求。另外,院校的领导也会把博士数量作为成绩,在任期内增加了多少博士、在此基础上申请了什么项目、学校级别从学院升级提档为大学,都会是成绩。


  尚重生介绍,院校每年有人才引进基金,来源包括财政拨款、校友捐赠、学校产业盈利等。


  湖南省教育厅
  据湖南省教育厅
  7月18日,邵阳学院体育学院院长陈日升回应媒体称,学校难以引进国内的博士人才,高薪待遇也无法吸引人才加盟,因此才无奈选择本校教师出国读博。公示名单中待遇不是一次性支付给这些博士,其中科研经费是根据绩效考核发放。而这样的待遇,相比国内其他高校并不高。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石伟综合央广网、新黄河客户端、上游新闻等

1
查看完整版本: 花巨资引进23名菲律宾高校博士引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