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本应成“老古董”的卡式磁带、复读机,靠着与英语等教材的“捆绑”得以“续命”,每年还在大量生产、分发,又被大量闲置、废弃。部分中小学英语听力教材同步配发磁带、光盘,这是目前全国多地推行的政策。受访地方教育部门人士表示,英语教育“捆绑”卡式磁带,意在照顾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5月28日《瞭望》新闻周刊)
有关让磁带退休的呼声已经喊了很多年,有关方面的回应一直没有新意,连个变化也没有。这样的解释,存在着多重悖论。
现在的孩子被称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对他们来说,对应着卡式录音机时代的磁带与古董差不多。现在很多家庭根本就没有复读机,为了磁带而买复读机,买了也用不了几次,这不是浪费吗?事实上,很多家庭根本就没有买复读机,导致孩子拿回来的磁带连个发声的机会都没有。有些学生甚至拿到磁带就随手扔了,真是“见光死”。
确实,现在还存在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但谁说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就需要磁带了?从媒体报道来看,很多贫困地区的学校也早就实现了电子化教学,智能手机在贫困地区的普及率也已经很高,对于贫困家庭来说,仅仅为了听磁带而买复读机,难道不是一个负担?即便存在一些只能使用复读机的家庭,那就进行“私人定制”、精准提供,何必把所有孩子都带上?政府部门对磁带的大量补贴,拿出来给真正贫困的孩子一人发一个电子设备应该都有余。
当前正在大力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磁带捆绑教材严重背离时代主流。有受访者算了一笔账,以年为例,全国共有在校初中生多万人、高中生多万人,还有数量更多的小学生和学前教育学生。如果其中万人使用卡式磁带和复读机,相关教育开支将达数亿元,而且每年产生的磁带外壳,折算成等重塑料袋能覆盖多个标准足球场,沾满磁粉的塑料带能缠绕地球40多圈,学生手中积存的复读机排起来有几百公里。“塑料语言教学”大量消耗塑料和产生电子垃圾,带来十分严重的污染风险。
面对磁带捆绑教材,很容易令人想到的是教条主义。现在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有关部门的思维还停留在复读机的河流里,连走出来的念头都没有。目前教材的编写、发行机制,具有鲜明的垄断属性,家长、学生和教师甚至连学校都没有什么发言权。在一个垄断的空间里,思维封闭、与世隔绝,似乎也不是什么意外。
也有舆论指出,目前教材编写、发行存在着一条利益链。磁带捆绑教材,不排除被利益捆绑的可能。早在年,时任全国人大代表朱永新就曾经表示,“‘搭车销售’的背后暴露出现行教育经费拨付和教材采购机制存在的问题。”朱永新介绍,教育经费划拨行政部门说了算,教材以及教辅材料的发行被出版机构、教育部门垄断现象明显,里面存在“灰色利益链条”。这也是很多人感慨的,磁带捆绑教材背后不知养肥了多少人。触及利益比触动灵魂还要难,如此也就不难理解磁带退休难。
背离时代的教学磁带应该退休了。当然,明明早就应该淘汰的东西,却始终顽强存在,到底是因为教条主义,还是因为利益捆绑?无论如何,磁带已经不适应时代,既然是古董就应该放到架子上,不必再招摇过市。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