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张军视频王珏
今天说说我眼皮子底下发生的一件新鲜事,长沙的邮政报刊亭里飘出咖啡香。
我们家楼下正好是长沙市湘春路和蔡锷路交叉的一个街口,有一个邮政报刊亭最近悄悄地开始卖咖啡了。纸杯的设计很有网红气质,还印了一张小邮票,网友们都亲切地称它“邮票咖啡”。这个报刊亭卖过很多东西,最早是满满的书报杂志,后来捎带上了香烟槟榔矿泉水,再后来摆上了一台自动售货机,现在又开始卖咖啡了,而且是现场手磨。20多年来,我每天都要路过,亲眼见证了它经营范围的花式变化。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这个小小报刊亭为了生存下去,在努力挣扎,在努力地与时俱进。就像一扇小窗,折射出了中国邮政这些年的彷徨与抗争。你能感受到中国邮政如睡狮猛醒般的掀起波澜壮阔的改革。你能感受到这股改革洪流传导到神经末梢的脉动。个中滋味,也许只有湖南邮政人最清楚,也许就像它现在卖的咖啡,不加糖的那种。
作为一家大型央企,中国邮政是一个庞然大物,体量大历史包袱也很重。在年,中国邮政还亏损了亿元。这也导致了在年邮电部被分拆为电信和邮政两家。邮政虽然失去了部分优质资产,但还有自己的银行业务,所以再怎么亏损对邮政来说都还不至于伤筋动骨。所谓瘦死骆驼比马大,老国企日子还过得下去。但是,分离出来的邮政不思改革进取,此后的风评越来越差了,因为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觉得邮政效率低下,但是觉得难用又没有替代品。
改革大势所趋,于是几条鲇鱼被放入了快递市场。作为民营快递企业的顺丰、四通一达的优质快捷服务,很快被广大用户追捧,大片的城市优质市场被他们抢占。性价比之下,用户们自然选择了用脚投票。邮政如果不想办法解决问题、让用户改观,那么等待他们的必然是“温水煮青蛙”。鲇鱼效应倒逼着中国邮政痛下决心改革,提质提速。从年起,自上而下的改革迅速展开,可谓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
年,中国邮政正式成立了寄递事业部,以此来对自己本身的寄递业务进行脱胎换骨般的改革。
年8月底,中国邮政提前一年完成了全国66万多个建制村直接通邮的任务,真正做到了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
年7月,中国邮政联合药品交易平台,在北京开设了全国首家以邮政网点为经营主体的便民药店。邮政的目标是要把便民药店覆盖全中国。
相对于树大根深的中国邮政,小小的邮政报刊亭也许只能算是一片树叶,一根神经末梢,在这股自上而下的改革洪流的冲击下,它们也在顽强应变。小小的门面卖不了大件,那就卖奶茶、卖咖啡。
遍布于城区闹市中心、大街小巷的报刊亭捎带着卖点咖啡奶茶,我觉得一点都不奇怪,有这么好的码头和密集成网的资源,卖点什么都挣钱,能够贴补卖报刊的利润微薄的不足。让报刊的油墨香和咖啡、奶茶的香味,飘荡在我们这个城市的角落,我觉得是一件很好的事。
奶茶也好咖啡也好,口感要对的上年轻人的胃口,让我们年轻的一代接受中国邮政的文化元素,这一点很重要。
如果产品找对了,这杯小小的咖啡,也能实现腾飞,有可能也会成为未来资本市场的一只独角兽企业。就像深圳的喜茶,仅仅靠着一杯奶茶,成长为亿的上市公司。更何况中国邮政这样拥有现成的庞大网点资源和快递员队伍。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这些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资本市场向来对这一类克隆性强的产业很亲睐,或许不久,当我去可可西里那样沙漠地区采访时,想喝杯邮票咖啡,下单后会有人骑着骆驼给我送来,想想都是件很美的事。
[责编:吴岱霞]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