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云金融发布厅”昨日首秀江城金融业大咖直播喊话——
老板们缺资金亿元来纾困
“云金融发布厅”现场昨日,楚天都市报“云金融发布厅”节目,在楚天传媒大厦全媒体演播室进行了直播首秀。
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作为指导单位,大力支持本节目,局长刘立新携建行、农行、湖北银行、兴业银行四家金融机构代表亮相演播室,与小微企业代表聚焦热点难点话题,畅谈金融纾困政策,并与网友进行实时互动。
刘立新在直播间介绍,大武汉的烟火气正在恢复,但仍有不少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面临经营困难。武汉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其中金融层面包括面向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的专项纾困资金,总金额达亿元。
此外,该局早在去年底就启动建设了“汉融通”融资对接服务平台。通过这个撮合平台,各金融机构积极入驻,市场主体踊跃对接,资金供给与需求呈现供求两旺的良好态势。但是,从大数据来看,工业企业的获贷率超过了30%,但服务业获贷率不到20%。直播现场,刘立新向受到疫情影响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喊话:“汉融通”是一个真实、安全、高效的平台。登录的企业都是真实的,法人代表需要人脸识别,参与的银行也都是有牌照的银行,欢迎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出融资需求,放心使用。
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副行长虢春华表示,截至6月3日,已有超过1万户企业通过“汉融通”平台向建行申请贷款,该行已向户企业发放贷款25亿余元。
“在没有抵押物的情况下,可以贷到款吗?”“我有一笔万的贷款即将到期,请问能否延期还款?”直播持续了约一个小时,演播室现场气氛活跃,屏幕那头的评论区同样热闹非凡,不少网友通过留言的方式向各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发问,得到了高效、实用的答复。
刘立新表示,作为楚天都市报“点亮云上江城”活动的配套项目,“云金融发布厅”非常有创意,很实用,为政银企面对面沟通搭起了桥梁。希望广大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都来“汉融通”平台受益。他还希望楚天都市报携手金融机构走进企业园区,来到个体工商户身边,为武汉复苏再添力量。
人物专访
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局长刘立新
为武汉复苏再添金融力量
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局长刘立新表示,楚天都市报策划的“点亮云上江城”这个活动很有创意,也很有意义。
刘立新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武汉市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英雄的武汉人民团结一心,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正在有序复工复产。武汉这座城市也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久违的烟火气又回来了。
受疫情影响,江城大量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面临经营困难,武汉市建立了亿元贷款额度的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和亿元贷款额度的个体工商户定向纾困专项资金。
“汉融通”是武汉市企业融资对接服务平台,平台上整合了企业的纳税、水电气、社保公积金、公安环保等信息,并根据这些数据生成汉融指数。金融机构将根据企业“画像”来全面评估企业贷款能力与控制风险,从而让企业少跑路。
刘立新说,纾困专项资金贷款自启动以来,共有2万多家企业提交贷款需求,已有25家银行机构为家企业发放贷款超过.2亿元。他表示,目前个体工商户纾困资金的发放进展稍显缓慢。武汉市活跃的个体工商户有33万户,但是登录汉融通的只有1.3万户。将加大宣传力度,力争让更多个体工商户都知晓政策。
嘉宾访谈
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副行长虢春华
精准纾困企业“汉融通”签单量位列第一
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副行长虢春华说,截至6月3日,已有超过1万户企业通过“汉融通”平台向建行申请贷款,该行已发放贷款户,放款金额超过25亿元。发放户数和笔数在各入驻金融机构中均排名第一。
今年4月,小微企业主王山泉的公司,幸运地被纳入“汉融通”第一批纾困专项资金扶持名单,通过入驻建行“善融”电商平台,公司极大地拓宽了线上销售渠道。早在2月份,作为抗疫物资配送企业,他的公司就提前通过“建行惠懂你”APP,申请到了一笔.2万元的贷款。这笔贷款当天放款,年化利率仅4.5%。
虢春华介绍,自去年底武汉市政府推出“汉融通”平台以来,建行积极响应号召,在对接“汉融通”平台客户上做了大量工作。从省行到二级分行均设置专人负责对接,建立了专门通道,“惠懂你”APP已经成功入驻该平台,此外还实施绿色通道制度,客户只要在“汉融通”平台上申请,该行第一时间响应,能贷尽快贷,不能贷的,会及时反馈信息。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分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吴胜刚
最低利率仅3.2%12项贷款产品纾解融资难
农业银行武汉分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吴胜刚表示,该行推出了丰富的贷款产品,全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解融资困难。
吴胜刚介绍,在“汉融通”平台上,该行发布的产品类型总共有12项,其中普惠法人产品8项,包括纳税e贷、税银通、抵押e贷等;个体工商户金融产品4项,包括个人助业贷款、药商e贷、烟商e贷和房抵e贷。
“放贷速度快,贷款利率低,这是我们产品的特色。”吴胜刚介绍,在利率优惠上,针对复工复产和纾困贴息客户向总行争取了线上产品最优利率。例如抵押e贷利率为3.2%,纳税e贷仅3.65%。在审批效率上,对线下业务优先受理审查,精简贷款资料,降低客户融资成本,提升客户融资体验。以“纳税e贷”为例,客户全程可通过掌银APP、网银线上办理,不用抵押担保,额度循环使用,随借随还。仅这一项产品,就为近千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5.7亿元。
湖北银行董事会秘书尹银火
小商贩只要真实经营最高可信用贷万元
“小微企业没有抵押物,贷款难吗?”昨日直播进行时,有网友留言发问。
湖北银行董事会秘书尹银火介绍,在客户选择上,湖北银行倡导“穷可贷、富可贷,不诚信者不可贷”的信贷理念和文化,绝不会“挑肥拣瘦”,只要认认真真做生意,都是目标客户。在审批机制上,该行注重对客户“三本”——本金、本领、本性的调查,确切掌握企业真实还款来源和借款用途,有效破除了“抵押物崇拜”。
如今,在湖北银行,不仅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可以贷到款,没有营业执照但有真实经营的小商小贩也可以贷到款,不限规模、不限行业、不限担保,最高可获得万元的纯信用贷款额度。
截至3月末,湖北银行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77.35%,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贷款户数占全行贷款(经营类)户数的99%。
兴业银行武汉分行行长助理李俊云
“无接触”金融服务办理最快只需2天
兴业银行武汉分行行长助理李俊云介绍,首先针对中小微企业设立了专项信贷规模,创设了绿色的审批通道,提高企业融资的获得感。其次,通过无还本续贷、延长还款期限,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续贷支持力度。此外,采取了延期付息、减免罚息、征信保护和利率下调等众多利率优惠政策,切实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我们充分利用汉融通、金服云、兴享‘供应链’等各类金融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无接触’和‘不见面’的金融服务,让金融纾困政策广泛高效落地。”李俊云说,截至5月末,通过“汉融通”平台累计已为60余家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超过4亿元,其中为43家纾困名单企业累计发放贷款万元,贷款执行利率(含调整后)都在LPR+50BP以下,办理时效最快缩短到2天。
李俊云说,针对疫情期间小微企业要求“短、平、快”的融资需求特点,该行加快了对线上融资类产品的创设推广,在现有线上融资产品“快易贷”和“快押贷”的基础上,加大对线上交易贷、线上订单融资等产品的创设研发,多维度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复工复产期间已经为多家小微企业线上办理预授信超过9亿元,已为30多家小微企业正式审批授信超过万元。
企业心声
上品一家武汉有限公司总裁王山泉
申请当天就获贷款百万元“抗疫贷”真是及时雨
上品一家武汉有限公司总裁王山泉告诉记者,非常感谢武汉市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和帮扶,希望贴息政策能惠及更多企业,同时希望银行延长贷款期限,帮助武汉的小微企业尽早走出困境。
上品一家公司一直从事居家健身保健产品研发和线上销售,旗下品牌产品由二十来家代工厂生产。疫情突如其来,快递停运,出现大量退单,资金无法回笼。尤其是2月份,代工厂催要货款、停运前两个月的快递费要结算、几十号员工工资要发、贷款利息到期要还……王山泉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
正当一筹莫展之时,2月24日,王山泉接到了建行江大路支行行长王锦霞打来的电话,告知建行刚刚推出了“抗疫贷”,可以在手机上在线申请贷款。王山泉如释重负,第二天一大早,他就通过“建行惠懂你App”申请了抗疫贷款,当天成功获批并取得.2万元信用贷款。王山泉用这笔贷款支付了代工厂货款、快递费、银行贷款利息等等,使公司得以在艰难中维持下去。
4月18日,王山泉成功进入汉融通纾困专项贷款第一批“市级名单”,通过“汉融通”平台除了取得建行贷款外,还对接上交通银行和民生银行,获得了新的贷款。
记者手记
为小微企业纾困护航资金精准落实是关键
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六保”之中,保市场主体是重要一环;而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又是关键,直接关系到促经济、稳就业、保民生的大局。
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表示,资金是最大的需求。但有许多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对帮扶政策了解不够,有贷款需求却不知如何申请,也不清楚自己到底适合哪种贷款产品。
如何将这些惠企助企政策精准落实到位,是解决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难题的关键。通过此次直播,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以及金融机构代表,为广大网友解读金融纾困政策,宣传金融产品,让企业应知尽知、应享尽享,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受疫情影响,公司经营前景不明朗,贷款到期后再次申请会不会有障碍?银行会不会抽贷断贷?”
“我有一笔万元的贷款即将到期,请问能否延期还款?”
“在没有抵押物的情况下,可以贷到款吗?”
在一个小时的直播活动中,现场气氛活跃,评论区里热闹非凡,参与直播的四家银行的行长对网友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解答和反馈。
“我行还本日期可延长6个月。”
“这款‘微易贷’产品就是纯信用产品。”
“即使你第一次贷款需求没被受理,也有复盘的可能。”
各家金融机构给出的肯定答复,无疑让屏幕后的小微企业主和个体户们吃了定心丸。
“没想到政策措施能这么快落实,非常务实高效,解决了企业的实际需求!”小微企业主王山泉感慨。
(本版稿件采写:楚天都市报全媒体记者吕少峰朱泽徐蔚兰莎陈红向莹杨凝寒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邹斌)
来源:楚天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