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陈圣友(左二)和其他志愿者一道披荆斩棘、爬山涉水,参与穿山甲有关的野外科考和保护活动。
▲陈圣友(左一)和其他志愿者在大山中走家串户,宣传穿山甲保护。长沙野保协会供图
他曾是猎户,以捕猎动物为生,狩猎穿山甲是他家的“家传绝学”;一次机会偶然得知,穿山甲已濒危,他顿生愧疚,决心为保护穿山甲努力去做点什么。后来他成为长沙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简称“长沙野保协会”)寻找穿山甲公益项目的志愿者,70多岁的他翻山越岭,多次参与穿山甲保护行动。2月16日,世界穿山甲日,记者在陈圣友儿子的家里,见到了这位传奇老人。
■记者陈月红
狩猎穿山甲,他的“家传绝学”
“儿子在长沙工作安家,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也跟着住到长沙了。”陈圣友告诉三湘都市报记者,今年74岁的他,是怀化沅陵县明溪镇洞头村人。
“在我们那个大山里,过去,几乎家家户户主要靠打猎为生。”陈圣友回忆,小时候,能有吃的就是最开心的事。在陈圣友记忆中,那时山里的动物特别多,老虎、豹子、狼等都有,虎患曾一度在当地特别严重。陈圣友说,十七八岁时,他和村里四五个小伙子还合力打死了一只40公斤左右的老虎,在当时算是为大家除了害。在当地,他们也成了“打虎英雄”。
狩猎穿山甲是他家的“家传绝学”,从小耳濡目染,陈圣友很快就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我看一眼穿山甲的洞,就能分辨出公母、大小、年龄。”陈圣友对穿山甲生活习性了如指掌,老鼠、竹鼠等动物也打洞,是不是穿山甲打的洞他基本一瞅一个准。
他最后一次捕捉穿山甲,是年,“那时儿子还正在读书,一年后,家里生活条件好了点,我就没再打猎了。”他回忆,那次在山上发现穿山甲打的洞后,他用锄头挖了整整一天,然后静静地守在那,第二天上午就抓住了一只2公斤左右的穿山甲,“卖了近90块钱,在当时,相当于一头半猪的价钱。”
穿山甲濒危,让他震惊又愧疚
爱好收藏的陈圣友至今还保存着年轻时打猎的一些战利品。在他住的房间里,记者看到野鸡毛、山羊头骨、野猪鬃毛……都挂着。
陈圣友说,过去打猎,主要是为了养家糊口,那时也没啥动物保护的意识。一次,他无意中从报纸上看到,穿山甲越来越少、已濒危的消息,他很震惊,顿时也感到很愧疚,并决心为保护穿山甲去努力。后来,他辗转认识了长沙野保协会会长周灿英,年,他成为该协会“寻找最后的穿山甲”项目的志愿者之一。“寻找最后的穿山甲”公益活动由该协会年发起,通过野外调查、问题调研、现状宣讲、培育民间保护力量等方式,希望唤醒社会各界对穿山甲这一濒危物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