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2020全国两会报道综述新闻佳肴云端
TUhjnbcbe - 2025/4/29 17:09:00
著名青少年白癜风专家 https://baike.baidu.com/item/刘云涛/21900249

记者与政协委员通过屏幕隔空问答,是今年“委员通道”采访的特色。

云端访问、AR看两会、Vlog等成为今年两会媒体新技术应用的“宠儿”。

特殊时期的重要会议,在发展历程中镌刻下特别的印记。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胜利闭幕,全国两会画上圆满句号。

然而对于参与此次两会报道的记者们而言,还有些意犹未尽。《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冯飞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特殊的一年,特别的两会。一直‘云采访’的我们,倾听着云端采访的建言献策,却没有了当面采访的‘唇枪舌战’。特别的采访,总有些许遗憾。那些未踏足的会场、那些未采到的代表、那些未听到的讨论,期待来年再相见!”

记者们或许有些遗憾,但特殊的两会报道,那些特殊的打开方式,也给今年的两会记忆添上不一样的色彩。会内会外、线上线下……新闻人借云端采访、云端传播为受众烹制了一道道精美的新闻“佳肴”,以开阔的视野、饱满的叙事,留下一个个精彩的报道。

及时正面阐释中国精神

面对多元的传播主体、舆论场域,主流媒体的正面阐释与生动故事的描写,及时准确地传达着两会信息和官方权威声音,及时、有效、精准地进行舆论引导。

《人民日报》社论《凝聚智慧力量迈上新的征程》、新华社社论《凝心聚力再出发,砥砺奋进新征程》等,站得高、论据实,不仅重在正面阐释,而且强调共情,说理透彻,感情真挚,充分彰显了中国精神。《工人日报》的《“云经济”热起来,为疫后经济发展“敲黑板”》、《中国日报》的《两会让世界看到信心如磐、汇聚起磅礴力量的中国》等评论有效引导舆论,坚持大事发言、正面引领,有厚度和深度,突出可读性。

回顾此次的两会报道,大部分媒体的报道主题宏大,笔触则落细落小,每一篇稿件都有明确的主题,与当下热点紧密相连。《人民日报》的《从人民中汲取磅礴力量》、新华社的《中国两会,向世界传递了什么》等报道,记者在写作中遵循大格局出发、小细节切入原则,注重用具体案例与翔实数据、生动故事与严谨逻辑传达报道意图。文里俯拾皆是的两会现场故事,让报道更亲民、接地气。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这本“百科全书”,你能用上!》等关于民法典的报道,立足中央精神的传递,坚持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题,不仅思想深刻,可读性强,而且通过趣味地解读让老百姓更直观了解民法典带来的变化,提升了传播的有效性。

《农民日报》记者高雅此次两会去了梅地亚新闻中心参加新闻发布会。在高雅看来,脱贫攻坚、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等一系列与“三农”有关的热词在本次两会上频频出现,在谈到采访感受时,高雅对记者说:“与以往不同,为疫情防控考虑,本次上会很难与代表面对面聊天,但是仍然能够从电话、视频采访中,感受到代表们的履职尽责,听取农民心声、了解农民诉求。他们把来自乡土的声音带到会上,让‘三农’声音更加响亮。”

湖北是疫情防控的决胜之地,今年,大家格外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0全国两会报道综述新闻佳肴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