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故事感动你我,
榜样力量振奋人心。
在珠海市香洲区拱北街道茂盛社区,
有一位敬业奉献的“广东好人”,
她是居民心中的好大姐,
抗疫场上的“穆桂英”。
今天,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的故事~
“早上好,最近身体怎么样?这里住着还舒服吧?有没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助的?”这一声“大嗓门”唤醒了茂盛社区的清晨,身穿红色社区服务马甲的斌姐走在林荫小道上,与居民说着家长里短。
斌姐名叫杨斌,是茂盛社区的党委书记,为人热情,性格豪爽,社区的居民都亲切地叫她斌姐,更有居民为了表达对她的喜爱,笑称她为挂帅出征的“穆桂英”。
珠海市香洲区拱北街道茂盛社区党委书记杨斌
一腔热忱尽显芳华,今年是52岁的杨斌扎根基层的第29个年头了,作为社区的一把手,她用一句玩笑话道出社区工作的不易,“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要管空气”。就在去年,杨斌被评为年第二季度“珠海好人”、年第三季度“广东好人”。
跨进居民心中的“门槛”
“斌姐,又出来巡查呀?”斌姐一有空就会在社区内巡查,住在这里的居民都认识她,每次都主动和她打招呼,在居民眼中,这位“大嗓门”的斌姐可谓是“无所不能”。
从早晨上班起,居委会就人来人往,每位居民都带着自己急需解决的问题,来请求居委会的帮助。雷厉风行的杨斌接待了一波又一波的访客,面对不同的问题,她总是能用恰到其处的方式沟通解决,而始终不变的,是她灿烂的笑容和温柔的语气。
“斌姐,党群服务中心前面这条路什么时候能修呀,我们想在这边散散步。”“修!我们马上开始策划!”位于党群服务中心的初心广场也正是这样被建成的。
杨斌(左一)正在与居民沟通
问题一个一个被解决,看到居民从来时的心事重重,到离开时的谈笑风生,杨斌在其中找到了自己工作的意义与动力。
在做好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社区巡查等日常工作以外,杨斌也会到居民家里实地走访,了解居民们的需求和困难,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杨斌表示,“作为一个居委会书记,我和居民的距离只有一道‘门槛’。想要做好社区工作,就必须跨越这道‘门槛’,走入居民家中了解情况。”
杨斌(左一)的日常工作
而这一“跨”,也“跨”到了不少居民的心里。兰姨是一位独身居住在茂盛社区的香港人,斌姐总是见到她一个人领着一只小狗在社区散步,起初,不善言辞的兰姨对于斌姐的热情“搭讪”总是摆摆手并不说话,之后,斌姐便开始主动上门探访、熟悉兰姨的交际圈。如今,兰姨已经成为茂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忠实粉丝”,成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座上常客。
“把居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问题就好解决了。”这是杨斌在帮助居民解决问题时的口头禅。也正是如此,在多年开展社区工作的过程中,她跟许多居民成了好朋友。
用心用情做好“珠港澳联络员”
“社区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只要找她都搞得定。”社区居民雷姐遇到事情都会想到斌姐,但在斌姐眼中,在茂盛社区的工作不但有很多琐碎的小事,同时也有一个特别的挑战在等着她。
“茂盛社区是‘珠海最前沿’的社区,这里与澳门只有一墙之隔。”茂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二楼是斌姐常待的地方,“在这里可以直接看到澳门居民的出行。”据了解,茂盛社区辖区内有两岸一站——港珠澳大桥口岸、经贸口岸和轻轨珠海总站。社区里面只有一个居民小区——粤海国际花园,港澳的居民有户,人,占比近四成,这也是在茂盛社区工作中最特别的地方。
茂盛社会党群服务中心一角
如何更好服务社区的港澳居民便成了杨斌来到茂盛社区后的头等大事,“港澳居民与内地居民在认知、社会服务需求都有很大区别,这是我面临的最大挑战”。为了推动珠澳两地在社会服务、空间资源共享等方面深度融合,杨斌自年正式接受茂盛社区工作以来,先后引进澳门街坊总会、澳门工联会,在茂盛成立澳门街坊总会广东办事处拱北站和珠澳(香洲)职工服务中心、“拱北港澳义工服务站”、跨境专家智库等,为港澳居民提供业主维护、联谊交流等服务,得到港澳居民的认可。
今年1月,茂盛社区成为珠海首个“慈善社区”示范点,社区党委动员辖区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现场捐赠10万余元,并设立茂盛社区公益基金,开展帮困扶弱慈善工作。其中澳门居民徐小姐以个人名义捐赠5万元,并积极参与社区组织开展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眼看茂盛社区近年来发展越来越好,作为社区的一份子,应该多多支持社区工作。”徐小姐说。
除此外,杨斌还成立了社区协商议事会,“以社区、小区、楼栋三级组成的社区议事会管理模式,目前社区议事会成员为45名热心居民,其中有14名是港澳居民。”杨斌认为这些热心居民成了桥梁和纽带,可以链接到社区内更多的港澳居民。
杨斌正在办公室内工作
“前年3月份,鸭涌河的河水受到了污染,很多居民反映这个问题。”一条鸭涌河将茂盛社区与澳门紧紧连接起来,鸭涌河的环境与珠澳两地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杨斌表示,“我们第一时间通过港澳义工站了解澳门的情况后,双边多次走访,仅用一个星期就把事情解决了,现在鸭涌河治理得非常干净。”
将自己的青春投身于社区中,杨斌认为,居委会能够实实在在地为社区居民办事,哪怕只是办好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只要能够解决大家的困难,都令她非常有成就感。
冲上抗疫第一线
年的大年初四下午,杨斌接了一通电话后,和家人交代了一下,立即到办公室安排好值班人员,便迅速投入到港珠澳大桥疫情防控一线。
“我们要对从港澳回来的旅客进行分流登记,我们三个人一次要负责40名旅客的登记工作。”但在实践中,杨斌发现工作比想象中更加困难,当时的气温很低,只有个位数,寒冷的天气和繁琐的资料填报让一些旅客的情绪比较激动,面临多变的状况,当时杨斌和同事的神经都绷紧了一条弦。
杨斌(右一)在港珠澳大桥上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印象最深的是当时要向旅客解释他们接下来的去处。”杨斌作为一位资深的社区工作者,十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她也发愁了,“当时几十个旅客围着我们三个工作人员,每个旅客都有自己的问题与困难。”但杨斌一直秉持“将心比心”的工作原则,设身处地为旅客着想,最终将40名旅客全部安排妥当。
直到当天的晚上11点,杨斌才结束了工作,当她和同事准备休息一下去吃点东西的时候,却发现正值年关,没有店铺开门。“我们三个人回到了办公室,一人吃了一碗泡面,那也是我吃过最好吃的泡面。”
杨斌(左一)在港珠澳大桥上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大桥上的防疫支援工作一直持续到今年的4月份,杨斌和她的同事除了兼顾社区的工作,还要抽派人手去大桥上进行货运车辆的疫情防控工作。“这期间我试过3天只睡7小时,最长一天工作时间达到18小时,除了吃跟喝以外,不停地运转。”就算如此,杨斌也从未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句累。
也曾有人问过她,第一时间冲上抗击疫情的战场,是否有过恐惧?“当时没时间多想,只有责任和使命,‘无畏就无惧吧’。”杨斌用这句话回答了所有人,也用行动诠释了这句话。
编辑:杨玉函
初审:陈允华、郭诗琪
复审:王彪
来源:南方都市报记者赵雨琪、杨亮、刘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