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西海都市报」
今年,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张金花同学再一次获得助学金,上大学时的贷款很快就能一次性还清。
今年,父亲患有小细胞肺癌的李沐给父亲看病的负担又轻了一些,李沐说:“多亏了药品持续降价,才减轻了家里的负担。”
还是今年,困难群众连英有了低保,生活慢慢有了起色,一家人的脸上有了笑容……
三个家庭中的三件暖心事儿只是个缩影,随着党和政府惠民好政策的一件件落地,越来越多百姓获得了满满的幸福感。
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群众的“好日子”,解决了一大批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热点难点问题。
数据是最直观的体现。截至10月15日,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6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次;继续调整提高我省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水平,月人均增加元。今年,青海进入热门旅游目的地前10名、旅游预订量同比涨超%;创新低保动态调整制度,新增城乡低保对象10.4万人,退出11.2万人……
就业有保障
精准施策有方向
就业连着民生,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更是牵动着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稳住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盘子,就是稳住人才,稳住青年一代的心。
截至10月15日,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1.5%,在这81.5%中就业政策的扶持显现出了分量。
刘毅琳,一名伶牙俐齿的湖南姑娘,是即将走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她已经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成立了一家旅游公司,每年的旅游接待量达千人。“青海这么美,青海的就业环境这么好,我为什么不留下来?”面对毕业后要回家乡还是留在青海的问题,她这样回答。
在她的旅游公司有十余名兼职导游,均是学校勤工俭学的学生。她说,能成立公司多亏学校孵化器的帮忙。“什么都不用操心,只要做好业务就能挣得第一桶金!”她已经想好在青海的第一份事业,就是为大美青海代言。
刘毅琳口中的什么都不用管,就是不用管公司的场地、水电暖等基础设施,就连人员培训孵化器都帮大学生们做了。这就是大学生体会到的青海就业创业环境的空间和价值!
今年以来,我省主动实施推动政策落实服务落地就业“双推行动”,落实各类就业补助资金5.25亿元。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质量年”活动,组织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7.68万人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0万人次的76.8%,预计年底完成目标任务。
政策落实有成果
把钱花在刀刃上
前三季度,全省惠民生固定资产投资中,卫生、社会工作和社会保障业投资增长51.4%。
小细胞肺癌药物治疗主要是吃吉非替尼片。“这种药规格是0.25克,10片装,价格是元。一个月要吃3盒,再加上其他治疗,一个月的费用近4万元。”李沐说,他把治疗情况和费用告诉父亲后,老人哭了。父亲说,不治了,不能给家庭带来负担。
“我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