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谈论起成都在网络中的城市印象,除了“彩虹之都”,另一个大概是“二次元友好”。
民间氛围里,那里有年诞生的Comiday同人展会,遍布各个高校的动漫社团,是最初代的“招生办阴谋”。从产业发展来看,它一度拥有过“手游第四城”“千游之城”的盛名,聚集一批二次元游戏企业,也与国漫那些高光瞬间产生过交集,比如艾尔平方的《十万个冷笑话》、可可豆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单从城市基因上看,在成都进行二次元文化的创业,或者投资一家二次元公司,都不太让人意外。
然而拿出数十亿的成本建设一个实体的动漫文创产业基地,那就另当别论了。
8月16日,四川本土各大媒体发布了四川省旅投集团将与成都本土企业的新飞翔集团联合打造“天府国际动漫城”的消息。按照通稿描述,该项目坐落于北三环,距离市中心天府广场的直线距离约8公里。建设用地面积平方米,接近8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在年的签约仪式上,项目宣称预计将投资50亿元。计划到年完全投入运营,届时“天府国际动漫城”将是成都二次元的地标性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在这场发布会上,盛趣游戏的母公司世纪华通也宣布,将同样在成华区建立一个西部区域总部。世纪华通总裁谢斐在发布会上以web3.0为主题进行了一段10分钟的演讲,声称西部中心将涵盖“数字文创、互联网游戏、元宇宙、数字版权保护、数字医疗”,世纪华通将成为“新西部队伍中的光荣一员”。
无论是从总投资金额出发,还是从预期规模来看,天府动漫城和世纪华通的西部总部都可以称得上是近年里“现象级大项目”。尤其在后疫情时代整体经济形势疲软的大环境下,人们普遍期待某个行业呈现“逆势”的状态,然后用这个“逆势的行业”作为基础,重建对于未来的信心。
也因此很多人把诞生在这个时间点下的天府国际动漫城,看作是成都押注“文创”的讯号——今年年初,“动漫游戏”作为八个发展重点的产业之一,写进《成都市“十四五”世界文创名城建设规划》。
但在习惯“小步快跑、快速试错”的当下,重资产感十足的“产业城”模式是否能兑现成都的新经济超车野望,是需要打上一个问号的。毕竟动漫产业园已经有过太多前车之鉴,这让它的商业故事并不好讲。
散布于全国省市区县的动漫城、动漫基地、动漫产业园,诞生于政策对动漫产业强刺激的21世纪初。
年,动漫产业被国家广电总局列为重点扶持的文化产业,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其中“建设产业发展所必需的配套设施”成为了扶持政策落地的主要呈现方式之一,例如广电总局就牵头分批成立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和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产业基地包括头部企业上美厂、三辰卡通,以及园区“杭州高新区动画产业园”;研究基地包括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高校。
广电并不打算唱独角戏,新闻出版总署决定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四地筹建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文化部也陆续在华东师范大学、大连高新园区、成都高新区天府软件园等地,批准成立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
在这样的氛围下,无论是农业大省、能源型城市还是制造业发达的地区,各地政府都报以空前的善意,牵头成立动漫产业园,将动漫产业(尤其是其中的动画产业)视为标准的朝阳产业。当时舆论的主流情绪是:身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宏观环境里,动漫似乎真的是他们面前新的通路,能够跨越地区资源差异,确立新的产业结构。
具体到入驻动漫产业园的企业,地方政府抛出的橄榄枝包括但不限于各类税收减免、房租优惠、播映奖励、贷款补息。
以杭州高新区动画产业园为例,从年起,每年安排万元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动漫产业公共服务(技术)平台的建设、动画作品原创以及动画企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在央视播出的二维动画片每分钟奖励元;入驻企业第一年房租全免。
不过这一时期里,由于资本热度太高,地方上对于动漫产业园的划分缺乏标准,全国到底兴起了多少动漫产业园,没有人能给出一个准确的数目。
并且连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的批准流程,也因为过分的热闹变得有些过分的繁杂:由于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存在“并行规划”,时常出现一个产业园被多次挂牌,或者在一个省份中出现多个国家级基地的情况。
这种多头管理的局面,直到年9月才正式结束,根据《“三定”规定》,由“文化部负责动漫和网络游戏相关产业规划、产业基地、项目建设、会展交易和市场监管。”相关论文统计,截止年底,全国各地动漫产业基地数量超过家。
当然仅从数据结果来看,大跨步的挂牌、兴建和补贴成效卓越。动画产业产值从“十五”期末(年)不足亿元,到年达.84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30%——尽管快速膨胀的数据常常被认为不利于产业的理性发展,但客观来说,在产业泡沫破裂之前,以动漫产业园为主体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图源:《中国动漫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就指出我国动漫产业,呈现六大区域为主导的产业格局,以生产制作为特点的京津冀;以资本实力、人才资源为特点长三角;以动画原创如“动漫湘军”为特点的中部发展区;以外包为特点的东北产业区;以衍生产品生产制作为特点的珠三角;以游戏、无线娱乐为特点的西南发展区。
通过借鉴和试错,人们对于动漫产业园的功能划分也有了“三板斧”式的套路模板——以动漫产业“产学研”为核心,覆盖公司办公、人才培养、技术研究、产业服务;以动漫为主题打造的主题公园、商业街、行业展会;辐射到周边的生活圈,发展酒店、旅游、地产项目。
像是今天,我们看的天府国际动漫城的整体规划,同样涉及产业、商业、旅游三种区域分工。
(图源发布会资料)
当我试图按照“起承转合”,讲述动漫产业园接下来的故事,发现很多事情都没有了然后。
“产业园规划—签约招商—运营情况—成果汇报”的叙事线里,项目官宣从来都是声势最大的新闻,预计投入xx亿,占地面积xx万平米,年产值xx亿元,在通稿里掷地有声。
但之后的企业签约和运营就不那么顺利了。继湖南三辰卡通将三维动画公司放到杭州,年3月,动画“神探威威猫”的制作公司爱威文化,选择离开老家广州,迁移到政策给得更好的深圳。动漫企业的相继出走,在当时被视为各地产业园争抢企业入驻的较量。
僧多肉少,侧面印证着知名动漫公司的稀缺。不同于其他领域的产业园在宣传时,点到为止地提及“有xx家知名企业入驻”,对于各地动漫产业园而言,行业的头部公司,既是聚拢产业链企业的金字招牌,也是汇报签约业绩时的底气。财大气粗的动漫产业园,在介绍入驻企业时通常会列举出一长串名号,之后再接个等等。
这或许是受制于动漫产业投入成本高、周期长、转化慢等特性的影响,中小型企业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能够获得补贴的成果,这进一步要求园区做出少则一年,多则几年的长期运营规划,才能逐渐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先不论运营方是否拥有耐心和资金,负担后期运营和维护成本,对于“产业园”这个骨子里充满“商业投资”色彩的经济个体来说,“为低回报比的目标群体进行长期规划”无疑是违反本能的。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动漫产业城往往会拉上游戏行业,更多以“动漫游戏产业城”的姿态被人们记住的原因——在人才需求存在一定交集、面子上有充足理由“联姻”的情况下,游戏的持续造血能力实在是可观太多。
另一方面,政策主导促成的产业园,其招商引资过程中政府角色非常关键,这也意味着项目对于政策环境有着很高的依赖性,“因人成事”或者“因人废事”各自拥有了不小的可能性。
最后一环,动漫产业园成果也乏善可陈。《财新周刊》曾经在年的一篇报道里指出,“当缺人才缺资金的动漫产业,与政府强力扶持对接,造成的结果是市场自我调节机制的失灵,公共资源的浪费,优秀的动漫产品并没有获得公平的市场环境”。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电视台播放的动画片经历了“买片播—无偿播—收费播”的变化,甚至还出现了很多24点后播放,以此赚取播放补贴的动画。被钉上“骗补”标签的《雷锋的故事》《戚继光英雄传》都出现在这一时期。
到年6月,时任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的刘玉珠,呼吁地方政府对动漫产业的支持应回归理性。“因动漫产业发展对人才、技术、资本要求相对较高,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将动漫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地方政府应告别建立产业园区、举办发展论坛等短期发展模式。”
人才、技术掣肘动漫产业园的发展,资本扮演了最后一根稻草。动辄几十亿元的投资金额,对于地方财政和投资企业而言,都是不小的压力。
中国动漫之都(洛阳)产业园是河南省年度重点支持的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方是从深圳远道而来的世为投资集团。按照规划,项目占地约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总投资60亿元,分两期建设。
但年5月《中国经营报》记者到访时,该项目已经停工半年,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世为集团的资金链出现问题。同时该报道也指出,虽然世为集团声称要打造中国动漫创作基地和孵化基地,但实际上“动漫产业园的运作还是地产先行,优先建设并售卖8栋住宅楼,这些能够更快速地回流资金。”
在山东淄博,年市重大项目海联国际动画产业园被曝光,规划中的动漫创作中心、动漫科技馆、VR体验馆等被烧烤摊、婚介所、酒吧、减肥中心等取代。
经过督导组调查得知,产业园原定计划投资的1.9亿元只完成3万元,项目投资未能持续。由于“创作周期长和市场、疫情等影响,项目推进较为缓慢、资金链出现问题,因此盲目引进了低档次的烧烤、地摊餐饮等业态以求自保。”
当然,动漫产业园里也不全是坏消息,在淄博市领导进入动漫产业园的几天后,往北公里外的天津中新生态城国家动漫产业园。好传动画因为《大理寺日志》第一季播放量突破一亿,出现在央视新闻中,和《一人之下》《刺客伍六七》一道被写进报道,标题是《国产动漫数量大增,现象级作品叫好叫座》。
只是,我不知道哪一个故事才是全国动漫产业园里的常态。
再回到“成都”的话题上,对于这座渴望通过新经济跻身一线的野心城市来说,为新经济领域的企业定制一揽子扶持政策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大手笔投资诸如“产业园”这样的基础配套设置更是常规操作。
例如早在年,西华大学的国际动画学院院长李晓寒就在采访中透露,学校将投资万建设一座“产学研一体的成都动漫基地”,与此同时还将建设一个占地约亩的“动漫乡村”——这则消息来自《成都日报》,当时《成都日报》连续两天针对这个项目进行了专题报道,邀请诸如时任中国动画学会秘书长张松林、国内动漫专家赵刚共同讨论“成都具有哪些打造动漫之都优势”。
年,一个名为“四川和煌影视动画有限公司”的企业宣布将在成都市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一座动漫孵化基地,并且似乎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四川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