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为何南方那么多城市都有老一辈东北人比如重
TUhjnbcbe - 2024/10/13 16:11:00

当走过很多南方城市后,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很多南方城市中都有老一辈的东北人,比如重庆、武汉和十堰等地都有不少,通过查阅史料和这些老人聊天,发现了原因,原来其中有那么波澜壮阔的历史,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重庆老三线企业旧址,晋江机械厂

大家学过历史书知道东北是老工业基地,在新中国建立时,我国其他地区只能造桌子、椅子等,还处在农业社会时,东北的一些地区已经有很多工厂了,拥有大批产业工人,以至于新中国的领导人曾想过把首都放在东北,最后因多种原因定都北京。

当建国之初,我们想从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时,东北拥有最好的工业基础。

以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五计划”(-)为例。武钢是一五计划中的大型工业项目,被誉为新中国兴建的第一座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所在地武汉青山区被称为“十里钢城”。

兴建武钢的产业工人和技术人员从哪里来?东北的鞍钢是援建武钢的重要对口单位,大量来自东北各地(鞍山市最多)的移民成为青山区最早的移民,他们来到蒋家墩(红钢城)以“敢教日月换青天”的魄力,在青山建起了一座大型钢都。今天他们已垂垂老矣,但是几十年乡音无改,东北口音依旧浓重。

青山区红钢城

走在青山区,看到一些地名有时很恍惚,比如本溪街,让人想到了东北的那个本溪市。

去重庆和十堰的老一辈东北人要晚一些。在上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重庆被确定为三线建设重点城市,十堰也分到了二汽这样的大项目,东北人从千里之外坐火车来到重庆和十堰的山区。

最开始他们不适应南方的气候和饮食,重庆和十堰的夏天都很闷热,且到处都是蚊子,冬天也没有暖气,环境湿冷,让人苦不堪言。

二汽在十堰兴建,资料图

但是他们心中有理想,“好人好马上三线”,最终克服了重重困难,为优化我国工业布局做出了大贡献。今天读着这些东北老前辈的回忆录,仿佛亲身经历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让人热血沸腾。

据多种资料统计,因支援“重庆地区三线建设”从东北迁入了至少近20万人。

那么有多少东北人支援“十堰三线建设”呢?其实也可以从相关数据中窥见。十堰的东北人主要来自长春一汽,年在十堰兴建二汽,最大的支援单位是一汽。到年,一汽共支援二汽多人,上到领导下到技术员,比如饶斌是原一汽厂长,李子政是原一汽副厂长,都被调到了二汽。

航拍十堰东风商用车

当20世纪走入历史,那些参与一五计划和三线建设的年轻人早已青丝变白发,退休多年,很多老一辈东北人在退休后没有选择离开,而是留在了他们奉献了青春的地方,武汉、重庆、十堰……后面还有一连串的数字,记录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特殊贡献,几代人的人生轨迹因此改变,我们国家也从农业国发展为最大的工业国。

你知道哪些老一辈东北人南下的故事?里面有很多动人瞬间,欢迎留言,告诉我们一个微观的故事,那些平和的、感人的故事。#重庆#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何南方那么多城市都有老一辈东北人比如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