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晚,年本报首场中考备考直播开播。第一门语文学科40分钟的分享后,本报所有视频平台观看量就达到了3万+。整场备考直播后,收获11万+的观看量。有留言称:这是一种教育服务的成功创新!
第一位走进直播间的是西宁市虎台中学语文教师李倩。李老师的幻灯片中写着“倩姐干货”,看得出为了这一场直播分享,李老师做足了功课,把知识点全部梳理成简单易懂的干货来助考生一臂之力。
李老师分析了近年来西宁市中考试题,对一些热点难点做了总结和梳理。在作文备考模块中,李老师讲到要写真话、抒真情,才能让阅卷老师动情。之后,李老师又讲到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
“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提升语文能力才能更好地审题,才能有效答题。”李老师说到了审题能力的提升和习惯的养成。最后,李老师用一句话激励即将中考的孩子们:苦练七十二变,才能笑对八十一难。
在直播间后台等待的数学老师梁树枝,一遍又一遍地熟悉着分享讲稿。梁树枝来自西宁市第二中学。梁老师一出场,直播间就热闹了起来。“老梁来了,讲得真不错。”“梁老师,请你讲讲几何证明题怎么才能不失分。”留言不断刷新。应各位考生的要求,直播结束后,梁老师又对数学几何题的要点做了总结:线角关系是核心;基本图形是模型;概念翻译换角度;关键词中藏思路。
“这种分享方式非常好,非常感谢你们能为考生们提供这样的一个平台。”梁老师有感而发。
最后一位出场的是英语老师梁竞之,梁老师是西宁市第七中学教师。年轻有活力的梁老师出场就给大家分享了中考英语中的答题要点。“同学们要学会‘磨耳朵’!”梁老师提出复习听力的秘诀。怎么才算“磨耳朵”?梁老师从多个方面细细道来,还展示了复习实战中,需要准备的资料和方法。
在讲到英语作文写作时,梁老师强调了如何才能拿到A类作文的分数,那就是多个重要词组的替换。“不能一个高端词组用3遍,要学会替换,才能让老师眼前一亮。”梁老师举例说明考点。
40分钟的时间很快过去,直播间有网友留言说,这样的直播分享可以多做几场。“只知孩子学习成绩的高低,却不知孩子要学习的内容有这么多。倒计时50多天,我要善待我家‘熊孩子’,希望《西海都市报》能多举行这样的活动,邀请更多的老师帮助孩子复习。”直播结束后,有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