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8/18 17:24:00
点击听音频节目↓↓↓市北路,车水马龙。经和盐务街交叉的路口,往黔灵村方向步行,不多久右边看到一条巷子,巷口有路牌:扁井巷。往巷子深处一直走,清早的扁井巷安详宁静。中段位置路边有随意摆放的菜摊,卖菜的吆喝声,买菜询问和讨价还价声,在安静的巷子里格外突出。一个角落,电线杆旁边,安然矗立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字样,另有“扁井”两个大字。(扁井现状。)没几步,便能看到扁井,仿古亭子,突出的井体被掩盖,水则从内侧引出,经一蓄水池流淌出来,人工水渠引水从右边绕行,水量不小,肉眼观之,水质清冽。(大家还离不开扁井。)尽管一旁有醒目标志提醒人们们井水并非生活饮水,但扁井人气很旺,陆续在这里洗衣服的人不少,也有菜贩就近在井边做蔬菜的简单清洗。宅吉小区百腊社区,一个普通温馨的社区,但让住户们颇为自豪,认为自己小区不ー般的地方,就是他们的院落里有一口百年古井:百腊井。(百腊井,依然留着人们的记忆。)和扁并比起来,百腊井的水量要小得多。在百腊社区住宅楼之间,一口全新修的百腊井安静伫立,井体大面积被封,留三根水管外流,下端有小水池,水池边缘有青苔,水池边缘和底部都有比较精致的雕饰。和其他近几年被修缮的古井一样,百腊井也有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和相关介绍,同时也有“非生活饮用水”的提示牌。(百腊井,流淌着的还有历史。)因为水量小,水中沉淀物较多,百腊井的人气不如扁井。曾经的百腊井人气很旺,只要一停水,就会几百人在这里排队提水,要是停水时间再长一点,排队的人更多,甚至贵医那边的住户也到这里取水。队伍排到离井口大概一百多米位置,还有很多老年人拿着推车来取水。(百腊井还陪伴着人们的生活。)年,贵阳市文化局展开了对古井历史和现状的调查,把现存21口古井全部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而扁井、百腊井是作为示范性保护修缮工程来施工的。原来百腊井蘑菇状的井体,改成三龙吐水,尽管水量不大,吐出的水却比修缮前更清冽。尽管人们已经不再依赖水井,但地名仍以水井名命名,或许不仅是对传统的尊重,也是心中浓浓水井情结的表现,这是人们记忆往昔和水井相关生活的方式。都市E家数据新闻实验室贵州都市报文化周刊出品记者:白凤邱凌峰策划:刘佑清主播:李盈编辑:申凌编审:罗玮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