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数研院华南城市研究会
12月16日下午,广州华南城市研究会、数字经济与未来城市研究院举办第期“数字化时代城市转型与创新”沙龙,30多位智库专家学者就“发展第二波夜经济、建设24小时昼夜活力城市”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这是“数字化时代城市转型与创新”系列沙龙活动第二次聚焦“夜经济”。
以下为部分专家学者观点(排名不分先后):
蒋丽(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广州发展第二波夜经济,应该大力推进个性化、多层次、品质化、品牌化、融合化服务,打造多元消费场景和世界闻名夜间品牌集聚区,并完善发展生态,增强夜间交通、医疗、教育、文化、商务配套服务。
蔡志华(华南城市研究会顾问、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原副巡视员)
建议第二波夜经济以文化引领,增设夜间文化游。市文旅部门同经济、城管等部门加强沟通,将夜经济同夜间文化游紧密结合起来,让广州夜经济更加多姿多彩。
广州气候宜人,市民都习惯夜间出外活动,相关部门可协同各区积极组织开展夜间文化主题游乐活动,争取相关企业支持,带动广州夜间文化娱乐消费,丰富市民和外地游客的夜间生活。
越秀公园、麓湖公园、雕塑公园以及新建成的广州文化馆、广州艺术博物院等应该成为游客们夜游广州的好去处。当然,从中山纪念堂步行至雕塑公园,景观慢道和周边再添上各类灯饰景观,游客步行连起来一定会更加开心。即使在海珠湖畔的五光十色的灯光下,听到各类私伙局演唱着优美的粤曲小调,也能增加人们对传统的文化自信。
管雯君(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佛山测信院高工)
第一,创造夜经济的核心在于价值交换,就是让人乐于消费,需要真正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创造生机才能促进消费;第二,夜经济的主要目标可以不局限于年轻人,适当考虑中老年人的需求,中老年人也有娱乐和享受快乐夜生活的向往且他们时间上更加充裕自由;第三,目前大多在工作岗位上的年轻人夜生活时间主要放在加班、健身、社交、看书、追剧和刷手机上,夜经济要找到比这些事情更有吸引力的事物,吸引年轻人的